纱笼
注音 ㄕㄚ ㄌㄨㄥˊ
繁体 紗籠
详细解释
词语解释
纱笼
1.纱制灯笼。
2.谓以纱蒙覆贵人、名士壁上题咏的手迹,表示崇敬。典出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 · 起自寒苦》:“王播少孤贫,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,随僧斋飡。诸僧厌怠,播至,已饭矣。后二纪,播自重位出镇是邦,向之题已碧纱幕其上。播继以二絶句曰:'……二十年来尘扑面,如今始得碧纱笼。'”后用作诗文出众的赞词。
3.犹纱罩。旧时婚礼中新娘罩面的纱巾。
4.马来语saron的音译。东南亚一带用以围裹身体的长布,为服饰之一。
5.法语salon的音译。客厅。今多译作“沙龙”。十七世纪末叶和十八世纪巴黎文人常接受贵族妇女的招待,在客厅集会。因指文人雅士的清谈场所。
网络解释
纱笼
纱笼,一种服装,类似筒裙,由一块长方形的布系于腰间。纱笼盛行于东南亚、南亚、阿拉伯半岛、东非等地区。狭义的纱笼仅指马来人所着的下裳。在缅甸等地,称作“笼基”。
汉语词典为您精准解释词语纱笼的意思、近反义词、造句及用法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