侍讲
注音 ㄕˋ ㄐㄧㄤˇ
繁体 侍講
详细解释
词语解释
侍讲
◎从师读书,听其讲学。为皇帝或太子讲学。官名。
引证解释
1.从师读书,听其讲学。 《后汉书 · 卢植传》:“少与 郑玄 俱事 马融 ……女倡歌舞於前。
例证植 侍讲积年,未尝转眄, 融 以是敬之。学终辞归。”
2.为皇帝或太子讲学。
例证《后汉书 · 桓郁传》:“和帝 即位,富於春秋,侍中 竇宪 自以外戚之重,欲令少主颇涉经学……由是迁长乐少府,復入侍讲。”
《后汉书 · 桓荣传》:“荣 尝寝病,太子朝夕遣中傅问病……后病愈,復入侍讲。”
《北史 · 高允传》:“殿下以臣侍讲日久,哀臣乞命耳。”
唐 · 韩愈 《韦侍讲盛山十二诗序》:“及此年, 韦侯 为中书舍人,侍讲六经禁中。”
爱新觉罗 · 溥仪 《我的前半生》第二章四:“梁鼎芬 在侍讲日记里有这样一段文字:‘ 宣统 九年正月初七日, 庆亲王 奕劻 死。’”
3.官名。 汉 · 代有此称号,以之名官则起于 魏明帝。唐 · 始置侍讲学士,其职为讲论文史以备君王顾问。 宋 · 沿置,并设侍讲、侍读,皆由他官之有文学者兼任。 元 · 明 清 · 则列为翰林院额定之官。又 南北朝、唐、宋 诸王府,亦有侍讲。
例证唐 · 张九龄 《贺侍讲徧赐衣服状》:“右 高力士 宣称:陛下亲讲读《毛诗》,徧赐侍讲 陈希烈 三品兼衣物等。”
《资治通鉴 · 魏明帝景初三年》:“以 司马懿 为太傅…… 彦 为散骑常侍、侍讲。”
胡三省 注:“以在 少帝 左右,令侍讲説。侍讲之官,起乎此也。”
《宋史 · 职官志二》:“学士侍从有学术者为侍讲、侍读。”
明 · 沉鲸 《双珠记 · 僧榻传音》:“小生今年十六岁,往京应试。忝中第一名,官授侍讲。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五回:“京城里的窑姐们最粗最贱,不知怎么那一班人偏要去走动……谁知里面有三个阔客:一个是侍郎,一个是京堂,一个是侍讲。”
国语辞典
侍讲
1.随师听讲,研读学业。
例证《后汉书 · 卷六四 · 卢植传》:“植侍讲积年,未尝转眄,融以是敬之。”
2.职官名。为帝王讲授文史经书,汉时虽有侍讲之称,但未以为官名。唐始置侍讲学士,宋兼置侍讲。元、明、清三朝,翰林院俱有侍讲学士及侍讲。
网络解释
侍讲
官名,从四品。唐开元十三年(725)置集贤院侍讲学士与侍读直学士,讨论文史,整理经籍,备皇帝顾问。宋咸平二年(999)置翰林侍读学士与侍讲学士,后又置侍读、侍讲,天章阁亦有侍讲,皆以他官中之文学之士兼充,掌读经史,释疑义,备顾问应对。宋神宗后,太子官亦有侍读、侍讲。宋后各代皆有翰林侍读学士与侍讲学士。明、清翰林院另有侍读、侍讲,合称讲读。清并于内阁置侍读学士与侍读,掌典领奏章,勘对公文,不用翰林出身人担任,与翰林官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