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齐的成语

带齐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106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弧帨齐辉
兰桂齐芳 兰桂:对他人儿孙的美称;芳:比喻美德、美声。
旧指儿孙同时显贵发达。
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20回:“现今荣宁两府,善者修缘,恶者悔祸,将来兰桂齐芳,家道复初,也是自然的道理。”
白首齐眉 夫妻到老相敬爱。 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・滦阳消夏录二》:“邹夫人白首齐眉,然晚岁丧明,家计亦薄。”
齐东野语 齐东:齐国的东部;野语:乡下人的话。
孟子蔑视农民,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,听信不得。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。
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上》:“此非君子之言,齐东野人之语也。”
齐心一力 同“齐心协力”。 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臧洪传》:“凡我同盟,齐心一力,以致臣节,陨首丧元,必无二志。”
福齐南山 南山:终南山。
比喻福气高如南山。
《南齐书・豫章文献王疑传》:“常谓福齐南山,庆钟仁寿。”
权钧力齐 权:权势;钧:通“均”,平均。
双方权势力量相当,不分高低。
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窦融传》:“河西斗绝在羌胡中,不同心戮力则不能自守;权钧力齐,复无以相率。”
衣冠齐楚 冠:帽子。
衣帽穿戴得很整齐,很漂亮。
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8卷:“那太医衣冠齐楚,气宇轩昂。”
齐大非偶 指辞婚者表示自己门第或势位卑微,不敢高攀。 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桓公六年》:“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,大子忽辞。人问其故,大子曰:‘人各有耦,齐大,非吾耦也。’”
稂莠不齐 有好人也有坏人,好的坏的混在一起。
时运不齐 命运不好。 唐・王勃《滕王阁诗序》:“怀帝阍而不见,奉宣室以何年。嗟乎!时运不齐,命途多舛。”
齐足并驰 驰:疾行,驰驱。
并行前进,不分先后。
三国・魏・曹丕《典论・论文》:“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,仰齐足而并驰。”
一齐众咻 咻:喧闹。
一个人教导,众人吵闹干扰。比喻学习的环境不好,干扰很大。
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:一齐人傅之,众楚人咻之,虽日挞而求齐也,不可得矣。
福与天齐 齐:同,并。
形容福运极佳。
明・无名氏《群仙朝圣》第一折:“因当今福与天齐,行仁孝神圣皆知。”
鹏鴳齐致 鹏:鹏鸟;鴳:即鷃雀,小鸟,飞不到一尺高。
指两种不同的事物一并而来。
唐・杨炯《从弟溢墓志铭》:鹏鴳齐致,江湖两忘。
齐足并驱 谓齐头并进,不分高下。 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彭羕传》:“卿才具秀拔,主公相待至重,谓卿当与孔明、孝直诸人齐足并驱。”
福寿齐天 福寿与天一样高。是祝颂之辞。 明・无名氏《贺元宵》第三折:“俺从神圣降临下方,庆贺了元宵,祝延圣主福寿齐天也。”
齐趋并驾 犹言并驾齐驱。 清・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1回:“甲寅以后为文明华敷之世,虽灿烂可观,尚不足与他国齐趋并驾。”
齐头并进 几支队伍并行前进。也指几个事情同时展开。 周恩来《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实事求是,循序前进,齐头并进,迎头赶上。”
双管齐下 管:笔;齐:同时。
双手执笔同时作画。比喻为达到某个目的同时采取两种措施或同时做两件事情。
宋・郭若虚《图画见闻志・故事拾遗》:“唐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。尤于画松特出意象,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,一为生枝,一为枯干,势凌风雨,气傲烟霞。”
万有不齐 指世上一切事物并不整齐划一而是各有各的特殊情况。
越女齐姬 姬:古代对女子的美称。
古代越国和齐国多出美貌的女子。泛称美女。
汉・枚乘《七发》:“越女侍前,齐姬奉后。”
参差不齐 参差:长短、高低、大小不一致。
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。
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扬雄传下》:“仲尼以来,国君将相,卿士名臣,参差不齐,壹概诸圣。”
齐家治国 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。 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,其家不可教,而能教人者,无之。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。”
治国齐家 提高自身修养,理好家政,治理好所在的地区,最后使全国安宁。 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,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。”
齐心一致 众人心齐,一致向一个目标。 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:“此时我们的任务,在于动员全国民众,齐心一致,绝不动摇地坚持战争,把统一战线扩大和巩固起来。”
天年不齐 谓命运和流年不相配合,以致运道不好。 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回:“张教头道:‘贤婿,甚么言语!你是天年不齐,遭了横事,又不是你作将出来的。’”
鼓乐齐鸣 击鼓和奏乐声一齐响。形容热闹景象。 郭沫若《虎符》第二幕:“群众起来,鼓乐齐鸣。”
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提高自身修养,理好家政,治理好所在的地区,最后使全国安宁。 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”
比肩齐声 比喻地位、声望相等或相近。 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书・吾粲传》:“虽起孤傲,与同郡陆逊、卜静等比肩齐声矣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齐的成语、带齐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