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鼎的成语

带鼎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115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鼎力相助 鼎力:大力。
大力相助。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,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。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。
徐贵祥《历史的天空》第15章:“对于石云彪一类人物,理应鼎力相助。”
鼎鱼幕燕 宛如鼎中游动的鱼,帷幕上筑巢的燕子。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。 南朝・梁・萧统《文选・丘迟〈与陈伯之书〉》:“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,燕巢于飞幕之上,不亦惑乎。”
笙歌鼎沸 形容乐声歌声热闹非常。 宋・吴自牧《梦粱录・清明节》:“此日又有龙舟可观,都人不论贫富,倾城而出,笙歌鼎沸,鼓吹喧天。”
重裀列鼎 喻指生活富贵,位居高官。 元・关汉卿《拜月亭》第四折:“忒心偏,觑重裀列鼎不值钱,把黄齑淡饭相留恋,要彻老终年。”
潜图问鼎 问鼎:询问鼎的大小轻重,比喻篡夺。
比喻企图暗中篡夺。
南朝・齐・武帝《诛张敬儿诏》:“假托妖巫,用相震惑,妄设征祥,潜图问鼎。”
刀锯鼎镬 刀、锯:古刑具,也指割刑和刖刑;鼎镬:古炊具,也指烹刑。
指古代刑具。也泛指各种酷刑。
《汉书・刑法志》:“大刑用甲兵,其次用斧钺,中刑用刀锯,其次用钻凿。”又,《汉书・郦陆朱刘叔孙传赞》:“丽生自匿监门,待主然后出,犹不免鼎镬。”
鼎成龙去 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
鼎既成,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后以“鼎成龙去”指帝王去世。
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於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
一代鼎臣 见“一代宗臣”。 《南史・丘灵鞠传》:“公为一代鼎臣,不可复为覆餗sù。”
大烹五鼎 烹:烧煮;五鼎:古代士大夫祭祀用的祭品。
指吃饭食物精美。形容生活奢侈豪华。
清・岭南羽衣女士《东欧女豪杰》第一回:“就使住的是深居九重,吃的是大烹五鼎,看来似是快乐无比的,却是心窝儿里头常做个天人的战场。”
鼎足而居 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。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。 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淮阴侯列传》:“臣愿披腹心,输肝胆,效愚计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诚能听臣之计,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势莫敢先动。”
鼎食鸣钟 亦作“鼎食鸣锺”。击钟列鼎而食。形容富贵人家生活豪侈。 宋・王禹偁《贤人不家食赋》:“将期乎鼎食鸣钟,宁虞往吝。”
三分鼎足 鼎:古代炊具,三足两耳。
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
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淮阴侯列传》:“臣愿披腹心,输肝胆,效愚计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诚能听臣之计,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势莫敢先动。”
鱼游沸鼎,燕巢飞幕 沸:开水;鼎:古代锅类器皿;巢:筑巢。
鱼在开水锅里游,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。比喻处境危险,快要灭亡。
南朝・梁・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方当系颈蛮邸,悬首稿街,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,燕巢于飞幕之上,不亦惑乎!”
尝鼎一脔 鼎:古代炊具,三足两耳;脔:切成块的肉。
尝鼎里一片肉,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。
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察今》:“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、一鼎之调。”
牛鼎烹鸡 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。比喻大材小用。 《后汉书・边让传》:“函牛之鼎以烹鸡,多汁则淡而不可食,少汁则熬而不可熟。”
举鼎绝脰 举:抬起;绝:折断;脰:颈项。
双手举起鼎而折断颈项。比喻力小不能胜任。
梁启超《中国国债史》:“今日我辈对于此国债问题当何如?将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负担,莫敢辞乎?举鼎绝脰之患,恐遂不免也。”
列鼎而食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。 《孔子家语・致思》:“从车百乘,积粟万钟,累茵而坐,列鼎而食。”
匡鼎解颐 《汉书·匡衡传》:“无说《诗》,匡鼎来;匡说《诗》,解人颐。
”颜师古注:“如淳曰:‘使人笑不能不止也。
’”后以“匡鼎解颐”谓讲诗清楚明白,非常动听。
《汉书・匡衡传》:“无说《诗》,匡鼎来;匡说《诗》,解人颐。”颜师古注:“如淳曰:‘使人笑不能不止也。’”
潭第鼎新
革故鼎新 除去旧的;建立新的。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改革。革:改革。
故:旧的。
《周易・杂卦》:“革,去故也,鼎,取新也。”
鼎镬如饴 饴:麦芽糖,糖浆。
受酷刑像吃糖一样。形容无所畏惧,视死如归。
宋・文天祥《正气歌》:“鼎镬甘如饴,求之不可得。”
扛鼎抃牛 扛鼎:把鼎举起来。
抃牛: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。
能把鼎举起来,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。形容勇武有力,超越常人。
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“籍(项羽)长八尺余,力能扛鼎。” 汉・杨雄《法言・渊骞》:“秦悼武、乌获、任鄙,扛鼎抃牛,非绝力也?”
九鼎一丝 同千钧一发,比喻非常危急。 明・宋濂《同公塔铭》:“呜呼,贤首之宗不振久矣,凛乎若九鼎一丝之悬。”
鼎足之势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。 晋・孙楚《为石仲容与孙皓书》:“自谓三分鼎足之势。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。”
染指于鼎 鼎: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,多为圆形,三足两耳。
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。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。
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四年》:“及食大夫鼋,召子公而弗与也。子公怒,染指于鼎,尝之而出。”
鼎折餸覆 比喻力薄任重,必致灾祸。
三牲五鼎 旧时形容祭品丰盛。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。 元・高明《琵琶记・蔡公逼伯喈赴试》:“三牲五鼎供朝夕,须胜似啜菽并饮水。”
问鼎中原 问:询问,鼎:古代煮东西的器物,三足两耳,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,代表九州,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。
夏、商、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,为得天下者所据有。中原:黄河中下游一带,指疆域领土。
比喻企图夺取天下。
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,代表九州,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。夏、商、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,为得天下者所据有。
片言九鼎 九鼎:古代国家的宝器,象征九州。
比喻说话力量大,能起很大作用或指人说话十分守信。
明・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三卷:“毛遂片言九鼎,人重其言;季布一诺千金,人服其信。”
鼎玉龟符 旧指传国之宝及受命之符箓。 清・叶廷琯《海录碎事・帝王上》:“干戈揖让取之也殊途,鼎玉龟符成之也一致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鼎的成语、带鼎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