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鼎的成语

带鼎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115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鼎折覆餗 比喻力薄任重,必致灾祸。 《周易・鼎》:“九四,鼎折足,覆公餗,其形渥,凶。”孔颖达疏:“施之于人,知小而谋大,力薄而任重,如此必受其至辱,灾及其身也,故曰其形渥,凶。”
钟鼎山林 比喻富贵和隐逸。 宋・辛弃疾《临江仙・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》词:“钟鼎山林都是梦,人间宠辱休惊。”宋・张世南《游宦纪闻》卷一:“疏雨梧桐,微云河汉,钟鼎山林无限悲。”
鼎折餗覆 见“鼎折覆餗”。 参见“鼎折覆餗”。
鼎折餸覆 比喻力薄任重,必致灾祸。
海内鼎沸 鼎沸:比喻局势不安定,如同鼎水沸腾。
形容天下大乱。
《后汉书・袁术传》:“今海内鼎沸,刘氏微弱,吾家四世公辅,百姓所归,欲应天顺民,于诸何如?”
牛鼎烹鸡 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。比喻大材小用。 《后汉书・边让传》:“函牛之鼎以烹鸡,多汁则淡而不可食,少汁则熬而不可熟。”
拔山举鼎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。 《秦并六国平话》卷下:“籍是时年方二十四,力敌万夫,有拔山举鼎之威。”
鼎分三足 见“鼎足三分”。 《水浒传》第二十回:“今番克敌制胜,谁人及得先生良法。正是鼎分三足,缺一不可。先生不必推却。”
匡鼎解颐 《汉书·匡衡传》:“无说《诗》,匡鼎来;匡说《诗》,解人颐。
”颜师古注:“如淳曰:‘使人笑不能不止也。
’”后以“匡鼎解颐”谓讲诗清楚明白,非常动听。
《汉书・匡衡传》:“无说《诗》,匡鼎来;匡说《诗》,解人颐。”颜师古注:“如淳曰:‘使人笑不能不止也。’”
鼎足而三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。也泛指三个方面。 清・和邦额《夜谭随录・崔秀才》:“内则一妻一女一子,鼎足而三焉。”
问鼎中原 问:询问,鼎:古代煮东西的器物,三足两耳,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,代表九州,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。
夏、商、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,为得天下者所据有。中原:黄河中下游一带,指疆域领土。
比喻企图夺取天下。
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,代表九州,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。夏、商、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,为得天下者所据有。
大烹五鼎 烹:烧煮;五鼎:古代士大夫祭祀用的祭品。
指吃饭食物精美。形容生活奢侈豪华。
清・岭南羽衣女士《东欧女豪杰》第一回:“就使住的是深居九重,吃的是大烹五鼎,看来似是快乐无比的,却是心窝儿里头常做个天人的战场。”
鼎湖龙去 同“鼎成龙去”。 唐・杜甫《骊山》诗:“鼎湖龙去远,银海雁飞深。”
钟鸣鼎食 击钟奏乐列鼎而食。形容生活豪华、排场。钟鸣:吃饭时敲钟;鼎食:列鼎而食。
唐・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闾阎扑地,钟鸣鼎食之家。”
商彝周鼎 彝、鼎:古代祭祀用的鼎、尊等礼器。
商周的青铜礼器。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。
明・沈榜《宛署杂记・古墨斋》:“得其片言只字,自令旷心怡神,非必商彝周鼎之为宝也。”
九鼎一言 《史记·平原君列传》:“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。
毛先生以三寸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。胜不敢复相士。”。
老师~,即纳吉问名,不逾于此,门生传示司马,使他静守甥舍,以待乘龙可也。 ★清・无名氏《人中画・风流配》
钟鸣鼎列 见“钟鸣鼎重”。 清・曹寅《题铜官秋色图》:“都尉起家勋戚,钟鸣鼎列,极福终其身。”
负鼎之愿 鼎:古代立国的重器。
担负辅佐君王大任的愿望。
西汉・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七卷:“伊尹故有莘氏僮也,负鼎操俎调五味,而立为相,其遇汤也。”
禁鼎一脔 御用鼎器中的一块肉。比喻珍美之物。 明沈鲤《太岳集>序》:“嗟乎,斯亦禁鼎一脔,尝者可以知其味已。”
一代鼎臣 见“一代宗臣”。 《南史・丘灵鞠传》:“公为一代鼎臣,不可复为覆餗sù。”
列鼎重裀 列:排列,罗列;鼎:古代炊具;裀:垫子,褥子。
列鼎而食,重裀而卧。吃得好,睡得舒适。形容达官贵人的奢侈生活。
元・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二折:“他他他只将那会谄谀的着列鼎重裀、害忠良的便加官请俸。”
三分鼎立 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同“三分鼎足”。 《魏书・匈奴刘聪等传序》:“论土不出江汉,语地仅接褒斜,而谓握皇符,乘帝籍,三分鼎立,比踪王者。”
龙去鼎湖 指帝王去世。 典出《史记・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馀小臣不得上,乃悉持龙涘,龙涘拔,堕,堕黄帝之弓。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,乃抱其弓与胡涘号,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
香火鼎盛
扛鼎抃牛 扛鼎:把鼎举起来。
抃牛: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。
能把鼎举起来,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。形容勇武有力,超越常人。
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“籍(项羽)长八尺余,力能扛鼎。” 汉・杨雄《法言・渊骞》:“秦悼武、乌获、任鄙,扛鼎抃牛,非绝力也?”
三牲五鼎 旧时形容祭品丰盛。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。 元・高明《琵琶记・蔡公逼伯喈赴试》:“三牲五鼎供朝夕,须胜似啜菽并饮水。”
一言九鼎 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。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。 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平原君列传》:“毛先生一至楚,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。”
革旧鼎新 同“革故鼎新”。 明・李贽《代深有告文》之二:“切以诵经者,所以明心见性,礼忏者,所以革旧鼎新。”
举鼎绝膑 绝:折断;膑:胫骨。
双手举鼎,折断胫骨。比喻能力小,不能负担重任。
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秦本纪》:“武王有力,好戏。力士任鄙、乌获、孟说皆至大官。王与孟说举鼎,绝膑。”
潜图问鼎 问鼎:询问鼎的大小轻重,比喻篡夺。
比喻企图暗中篡夺。
南朝・齐・武帝《诛张敬儿诏》:“假托妖巫,用相震惑,妄设征祥,潜图问鼎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鼎的成语、带鼎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