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鼎的成语
带鼎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115条成语)
近义词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拔山举鼎 |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。 | 《秦并六国平话》卷下:“籍是时年方二十四,力敌万夫,有拔山举鼎之威。” |
大烹五鼎 | 烹:烧煮;五鼎:古代士大夫祭祀用的祭品。 指吃饭食物精美。形容生活奢侈豪华。 |
清・岭南羽衣女士《东欧女豪杰》第一回:“就使住的是深居九重,吃的是大烹五鼎,看来似是快乐无比的,却是心窝儿里头常做个天人的战场。” |
山林钟鼎 | 山林:指隐居;钟鼎:古代的乐器钟和盛食物的鼎,这里比喻贵族生活。 到朝廷做官和隐居山林。 |
唐・杜甫《清明二首》:钟鼎山林各天性,浊醪粗饭任吾年。 |
鼎折覆 | 比喻力薄任重,必致灾祸。 | 《易・鼎》:“九四,鼎折足,覆公 |
三分鼎足 | 鼎:古代炊具,三足两耳。 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 |
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淮阴侯列传》:“臣愿披腹心,输肝胆,效愚计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诚能听臣之计,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势莫敢先动。” |
九鼎不足为重 | 形容说话有分量,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。 | 宋・傅博《邵氏闻见后录》卷十五:“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,今又重之以权位,故其一言之出,则九鼎不足为重。” |
禁鼎一脔 | 御用鼎器中的一块肉。比喻珍美之物。 | 明沈鲤《太岳集>序》:“嗟乎,斯亦禁鼎一脔,尝者可以知其味已。” |
举鼎拔山 | 能将大鼎举起,能将高山拔动。比喻力大气壮。 | 明・张四维《双烈记・虏骄》:“王基霸业今朝定,举鼎拔山盖世强。” |
染指于鼎 | 鼎: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,多为圆形,三足两耳。 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。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。 |
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四年》:“及食大夫鼋,召子公而弗与也。子公怒,染指于鼎,尝之而出。” |
鼎镬如饴 | 饴:麦芽糖,糖浆。 受酷刑像吃糖一样。形容无所畏惧,视死如归。 |
宋・文天祥《正气歌》:“鼎镬甘如饴,求之不可得。” |
列鼎鸣钟 | ||
撞钟鼎食 | ||
鼎足而立 | 鼎;古代烹煮用的炊具;多为圆形;三足两耳。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。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;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。 | 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淮阴侯列传》:“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。” |
夏鼎商彝 | 夏代的鼎,商代的彝器。泛指古董。 | 元汤式《一枝花・赠王马杓》套曲:“纵然道夏鼎商彝休将做宝贝啶,也不似他情忺。” |
九鼎一丝 | 同千钧一发,比喻非常危急。 | 明・宋濂《同公塔铭》:“呜呼,贤首之宗不振久矣,凛乎若九鼎一丝之悬。” |
鼎足三分 | 鼎:古代炊具,三足两耳。 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 |
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淮阴侯列传》:“臣愿披腹心,输肝胆,效愚计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诚能听臣之计,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势莫敢先动。” |
鼎铛玉石 | 视鼎如铛,视玉如石。形容生活极端奢侈。 | 唐・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鼎铛玉石,金块珠砾,弃掷逦迤,秦人视之,亦不甚惜。” |
鼎成龙去 | 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 鼎既成,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后以“鼎成龙去”指帝王去世。 |
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於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 |
三足鼎立 | 鼎:古代烹煮的炊器;圆形;三足;两耳。 像三条腿的鼎那样立着。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。 |
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窦融传》:“欲三分鼎,连衡合从,也宜以时定。” |
举鼎绝脰 | 举:抬起;绝:折断;脰:颈项。 双手举起鼎而折断颈项。比喻力小不能胜任。 |
梁启超《中国国债史》:“今日我辈对于此国债问题当何如?将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负担,莫敢辞乎?举鼎绝脰之患,恐遂不免也。” |
瓜分鼎峙 | 比喻国土分裂,群雄对立。 | 北宋《新唐书・李轨传》:“隋亡,英雄焱起,号帝王者瓜分鼎峙。” |
折鼎覆餗 | 见“折足覆餗”。 | 《南史・张弘策传》:“拓怯而无断,喧弱而不才,折鼎覆餗,忮踵可待。” |
问鼎之心 | 问:询问。 打听九鼎的大小轻重。相传禹铸九鼎,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。指有夺政权的野心。现也指在比赛中有夺魁的雄心。 |
《晋书・王敦传》:既素有重名,又立大功于江左,专任阃外,手控强兵,群从贵显,威权莫贰,遂欲专制朝廷,有问鼎之心。 |
钟鸣鼎重 | 谓官高位重。 | 明・唐顺之《章孺人传》:“徒苟且富贵,即钟鸣鼎重,亦何足道。” |
龙去鼎湖 | 指帝王去世。 | 典出《史记・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馀小臣不得上,乃悉持龙涘,龙涘拔,堕,堕黄帝之弓。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,乃抱其弓与胡涘号,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 |
举鼎绝膑 | 绝:折断;膑:胫骨。 双手举鼎,折断胫骨。比喻能力小,不能负担重任。 |
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秦本纪》:“武王有力,好戏。力士任鄙、乌获、孟说皆至大官。王与孟说举鼎,绝膑。” |
重裀列鼎 | 喻指生活富贵,位居高官。 | 元・关汉卿《拜月亭》第四折:“忒心偏,觑重裀列鼎不值钱,把黄齑淡饭相留恋,要彻老终年。” |
潜图问鼎 | 问鼎:询问鼎的大小轻重,比喻篡夺。 比喻企图暗中篡夺。 |
南朝・齐・武帝《诛张敬儿诏》:“假托妖巫,用相震惑,妄设征祥,潜图问鼎。” |
击钟陈鼎 | 钟:古代乐器;鼎:古代炊器。 击钟列鼎而食。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。 |
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货殖列传》:“洒削,薄技也,而郅氏鼎食。马医浅方,张里击钟。” |
鼎镬刀锯 | 鼎:古代烹用的青铜器物。 镬:大锅。 鼎镬:是古代的酷刑刑具,用以把人煮死。 指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,引用指称最残酷的刑罚。 |
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・拗相公饮恨半山堂》:“若见此奸贼,必手刃其头……虽赴鼎镬刀锯,亦无恨矣。” |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鼎的成语、带鼎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