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鸿的成语
带鸿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116条成语)
近义词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鸿案鹿车 | 鸿案:《后汉书·梁鸿传》载有梁鸿之妻举案齐眉的故事,后用以指夫妻相敬如宾。 鹿车:《后汉书·鲍宣妻传》载有鲍宣与妻共驾鹿车归乡的故事,后用以指夫妻同甘共苦。 比喻夫妻之间相互尊重,相互体贴,同甘共苦。 |
鸿案:《后汉书・梁鸿传》载有梁鸿之妻举案齐眉的故事,后用以指夫妻相敬如宾。鹿车:《后汉书・鲍宣妻传》载有鲍宣与妻共驾鹿车归乡的故事。后用以指夫妻同甘共苦。 |
龙跃鸿矫 | 喻高举远逝。 | 明・王世贞《说部》:“东方朔、阮籍其善处难者乎?既弗能避,又弗欲免,曷不龙跃鸿矫哉?” |
谈笑有鸿儒 | 鸿儒:大儒,有名的学者。 与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笑。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。 |
唐・刘禹锡《陋室铭》: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” |
鸿飞冥冥,弋人何篡 | 冥冥:高远;弋人:射猎的人;篡:非法获取。 大雁飞向远空,猎人没法得到。比喻隐者远走高飞,全身避害。或比喻隐者的高远踪迹。 |
汉・扬雄《法言・问明》:“治则见,乱则隐。鸿飞冥冥,弋人何篡焉?” |
人似秋鸿 | 鸿:大雁。 人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。比喻朋友间守信用,就像鸿雁每年秋天按时从北方飞到南方那样。 |
宋・苏轼《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,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,乃和前韵》:人似秋鸿来有信,事如春梦了无痕。 |
飞鸿戏海 | 像飞翔的鸿雁在海上嬉戏。形容笔法矫健活泼。 | 《法书要录》卷二:臣谓钟繇书意气密丽,若飞鸿戏海,舞鹤游天。 |
鸿篇巨帙 | 鸿:巨大。 形容规模宏大的著作。 |
傅增湘《校永乐大典本都城纪胜>》:“循是以论,则古来鸿篇巨帙,其沿讹踵缪,而莫从纠勘者,可胜道也。” |
鸿翔鸾起 | 如鸿雁高翔,如凤鸾振起。比喻奋发有为,仕途得意。 | |
鸿都买第 | 《后汉书·崔寔传》:“灵帝时,开鸿都门榜卖官爵,公卿州郡下至黄绶各有差。 ”《陈书·袁宪传》:“时生徒对策,多行贿赂,文豪请具束修,君正曰:‘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?’”后以“鸿都买第”泛指买官行贿。 |
《后汉书・崔寔传》:“灵帝时,开鸿都门榜卖官爵,公卿州郡下至黄绶各有差。”《陈书・袁宪传》:“时生徒对策,多行贿赂,文豪请具束脩,君正曰:‘我岂能用钱为兒买第耶?’” |
飞鸿羽翼 | 羽翼:翅膀,引申为辅佐。 象飞翔的大雁有翅膀。比喻得力的辅佐之人。 |
《管子・霸形》:寡人之有仲父也,犹飞鸿之有羽翼也。 |
鸿衣羽裳 | 以羽毛为衣裳。指神仙的衣着。 | 北魏・郦道元《水经注・河水二》:“岩堂之内,每时见神人往还矣,盖鸿衣羽裳之士,练精饵食之夫耳。” |
飞鸿印雪 | 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。 | 宋・苏轼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:“人生到处知何似?应似飞鸿踏雪泥。” |
鸿毛泰山 |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。 | 西汉・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,用之所趋异也。” |
鸿飞雪爪 | 宋苏轼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:“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,泥上偶然留爪印,鸿飞那复计东西。 ”后因用“鸿飞雪爪”谓世事变易。 |
宋・苏轼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:“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,泥上偶然留爪印,鸿飞那复计东西。” |
鸿稀鳞绝 | 比喻音信极少。 | 汉・蔡邕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客从远方来,遗我双鲤鱼,呼儿烹鲤鱼,中有尺素书。” |
鸿爪春泥 | 同“鸿爪雪泥”。 | 清・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一:“苕生乃寄余诗云:‘鸿爪春泥迹偶存,三生文字系精魂。’” |
鸿运当头 | 鸿运:大好的运气。 正是走好运的时候。 |
高阳《胡雪岩全传・平步青云》上册:“雪公,你鸿运当头,做事千万要漂亮。” |
鸿断鱼沉 | 书信断绝,音讯全无。 | |
画若鸿沟 | 画:划分;鸿沟:古汴水支流。 比喻界限分明。 |
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,项王乃与汉约,中分天下,割鸿沟以西为汉,鸿沟而东者为楚。 |
目断鳞鸿 | 鳞鸿:鱼和雁,比喻书信。 形容望眼欲穿,盼望书信到来。 |
明・张景《飞丸记・誓盟牛女》:“小姐,看你背里沈吟,想是心中明白,何不口传信息,免他目断鳞鸿。” |
目断飞鸿 | 断:断绝;鸿:鸿雁。 目送大雁飞去,直到看不见。形容离别的悲凄之情。 |
明・无名氏《鸣凤记・邹慰夏孤》:“此情未语泪先溶,自今别去,目断飞鸿。” |
雪泥鸿爪 | 指鸿雁在泥雪地上留下的爪印。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。鸿:鸿雁。 |
宋・苏轼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诗:“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。泥上偶然留指爪,鸿飞那复计东西。” |
鸿章巨字 | 犹鸿文。比喻巨著、大作。 | 清・梅曾亮《复上汪尚书书》:“前由陈中书所递至赐书,伏读数过,鸿章巨字,光辉薄星辰,声气谐《韶》《濩》。” |
鸿篇钜制 | ①杰作。敬称他人的作品。②规模宏大的著作。 | 清・叶迁琯《吹网录・魏太和铜熨人款识》:“观察所征鸿篇钜制已多。” |
鸿笔丽藻 | 形容诗文笔力雄健,词藻华丽。 | 唐・源直心《议释道不应拜俗状》:“枢纽经典,畴咨故实,理例锋颖,词韵膏腴,则司戎之称鸿笔丽藻矣。” |
鸿鹄高翔 | 鸿鹄:天鹅。 像天鹅那样飞得又高又远。比喻人的志向远大。 |
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留侯世家》:鸿鹄高飞,一举千里。 |
惊鸿艳影 | 惊鸿:轻捷飞起的鸿雁。 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。多就远望而言。 |
清・王韬《鹃红女史》:“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,素妆淡服,丰神绝世,惊鸿艳影,湖水皆香。” |
鸿渐之仪 | 对人风采才能的赞词。 | 《周易・渐》:“鸿渐于陆,其羽可用为仪,吉。” |
来鸿去燕 | 比喻行踪漂泊不定的人。 | 清・黄景仁《稚存从新安归作此寄之》诗:“来鸿去燕江干路,露宿风飞各朝暮。” |
鸿毛泰岱 | 见“鸿毛泰山”。 | 郭沫若《战声集・〈归国杂吟〉之三》:“四十六年余一死,鸿毛泰岱早安排。” |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鸿的成语、带鸿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