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髓的成语

带髓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41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恨入骨髓 从骨髓里仇恨某人某事。形容痛恨到了极点。 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秦本纪》:“缪公之怨此三人,入于骨髓,愿令此三人归,令我君得自快烹之。”
戳心灌髓 刺心并深入骨髓。形容刻毒得使人难以忍受。 宋文茂《李班长学文化》:“秀英见祝怀成坐在一边戳心灌髓地说风凉话,怕又挑起事来。”
龙肝凤髓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。 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六回:“玄德曰:‘备闻公将去,如失左右手。虽龙肝凤髓,亦不甘味。”
敲骨取髓 敲碎骨头,取出骨髓。①禅宗用语,意指为了求道而不惜自残身体。②比喻残酷地剥削。亦作“敲骨吸髓”、“刮骨吸髓”、“敲脂吸髓”、“槌骨沥髓”、“吸髓吮脂”。
深刺腧髓 穿穴入骨。形容深透理解。腧,穴位。 宋・叶适《序》:“使读者剖幽析微,深刺腧髓,渠不开其智。”
病入骨髓 病到骨头里。形容病势严重,无法医治。也比喻事态严重,无法挽救。 《韩非子・喻老》:“疾在腠理,汤熨之所及也;在肌肤,鍼石之所及也;在肠胃,火齐之所及也;在骨髓,司命之所属,无奈何也。今在骨髓,臣是以无请也。”
椎肤剥髓 形容残酷搜刮。 明・唐顺之《与郑户部书》:“国家惩奸之法未及于亲手欺盗之人,而椎肤剥髓、鬻妻买子之苦已波毒于穷檐无告之小民矣。”
伐毛换髓 削去旧的毛发,换去旧的骨髓。比喻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。 明・梅鼎祚《昆仑奴》第四折:“你此去伐毛换髓,变姓逃形,我何处会得你着。”
凤髓龙肝 比喻珍奇美味。 明・孙仁孺《东郭记・吾将瞷良人之所也》:“他故人情蔼,消受他凤髓龙肝;我寸舌应嚼坏,愧没归遗两女子。”
沦浃肌髓 见“沦肌浃髓”。 清・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第一卷:“三百余年豢养深恩,沦浃肌髓。”
捶骨沥髓 同“敲骨吸髓”。喻残酷搜括民财。 唐・陆贽《论长吏以增户加税辟田为课绩》:“今或重困疲羸,力求附益,捶骨沥髓,隳家取财,苟媚聚敛之司,以为仕进之路。”
浃髓沦肤 浃:通,透;沦:陷入。
浸透肌肉,深入骨髓。比喻感受极深。
《淮南子・原道训》:“不浸于肌肤,不浃于骨髓。”
病在膏髓
剥肤及髓 比喻盘剥深重。 北宋《新唐书・独孤及传》:“拥兵者第馆豆街陌,奴婢厌酒肉,而贫人羸饿就役,剥肤及髓。”
沦肌浃髓 沦:深入;浃:通彻。
透入肌肉和骨髓。比喻感受深刻。
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原道训》:“不浸于肌肤,不浃于骨髓。”
槌骨沥髓 槌:同“捶”,敲打;沥:滴;髓:骨髓。
敲碎骨头来吸骨髓。比喻剥削压迫极其残酷。
宋・陆九渊《与宋漕》:“贪吏并缘,侵欲无艺,槌骨沥髓,民不聊生。”
敲骨吸髓 敲碎骨头吸取骨髓。禅字用语;意指为了求道而不惜自残身体。比喻极残酷的剥削。 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・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》:“昔人求道,敲骨吸髓,刺血济饥。”
麟肝凤髓 麟之肝,凤之髓。极言美味佳肴。 五代・王定保《唐摭言・载应不捷声价益振》:“麟肝凤髓,不登于俎者,其唯蒋君乎!”
剥肤锤髓 剥:剥去;肤:皮肤;锤:敲击。
剥人皮肤,敲人骨髓。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。
反骨洗髓 反骨:换骨;洗髓:换骨髓。
换掉骨髓。形容彻底改变。
汉・郭宪《洞冥记》:三千年一反骨洗髓,二千年一剥骨伐毛。
肝髓流野 形容战斗激烈残酷、尸横遍野。 《旧唐书・萧瑀传》:“上奔播六年,中原之人,与贼肝髓流野,得复宗庙,遗老残民闻舆马音,流涕相欢。”
剥肤椎髓 剥:剥去;肤:皮肤;椎:捶击。
剥人皮肤,敲人骨髓。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。
唐・韩愈《郓州溪堂诗》序:“而公承死亡之后,掇拾之余,剥肤椎髓,公私扫地赤立。”
痛彻骨髓 痛到骨头里。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。 巴金《雨》:“而我们却在灭亡的途中挣扎,终于逃不掉悲惨的命运,这真叫人感到痛彻骨髓。”
刮骨吸髓 刮开骨头来吸骨髓。比喻剥削压迫极其残酷。
龙血凤髓 比喻高贵的血统。 赵大年《公主的女儿》:“决不能叫心爱的二妞儿、龙血凤髓的布衣公主,再去跳一次护城河。”
浃髓沦肌 浸透肌肉,深入骨髓。比喻感受极深。 宋・范成大《谢江东漕杨廷秀》:“浃髓沦肌都是病,倾囷倒廪更无诗。”
凿骨捣髓 形容十分刻毒。 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16回:“惹的那个先生凿骨捣髓的臭骂一场,即刻收拾了书籍去了。”
痛入骨髓 痛到骨头里。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。 《战国策・燕策三》:“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:‘吾每念常痛于骨髓,顾计不知所出耳!’”
敲膏吸髓 犹敲骨吸髓。 清・王韬《西人重日轻华》:“其取之于民间,前时不过什二,今则几至于敲膏吸髓,取之尽锱铢,用之如泥沙。”
敲脂吸髓 脂:油脂。
比喻剥削压迫极其残酷。
清・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24回:“便可饶了那些助饷的百姓,偏要献勤解到金营,敲脂吸髓,竭尽无余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髓的成语、带髓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