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骸的成语
带骸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20条成语)
近义词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放荡形骸 | 行为放纵,不拘礼节。 | 元・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二折:“尽着他放荡形骸,我可也万千事,不折证。” |
脱略形骸 | ||
四体百骸 | 见“四肢百骸”。 | 清・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73回:“胎一成,则四体百骸气随欲至,如珠滚荷盘,如烟含柳缕,无不可到之处也。” |
土木形骸 | 形骸:指人的形体。 形体象土木一样。比喻人的本来面目,不加修饰。 |
《晋书・嵇康传》:“身长七尺八寸,美词气,有风仪,而土木形骸,不自藻饰。” |
形骸之外 | 形骸:身体;之外:意思是表现在外面,一看就看出来。 人外在的肉体形貌。指身体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。 |
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德充符》:吾与夫子游游十九年矣,而未尝知吾兀者也。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,则子索我于形骸之外,不亦过乎? |
回骸起死 | ||
析骸而爨 | 爨:烧火煮饭。 劈开人的骨头来烧火做饭。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。 |
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五年》:华元曰:‘敝邑易子而食,析骸以爨。’ |
四肢百骸 | 人体的各个部分。泛指全身。 | 宋・文天祥《高沙道中》诗:“四肢与百骸,屈曲如杯锩。” |
乞骸骨 | 乞:求,讨。 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。 |
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赵充国传》:“充国乞骸骨,赐安车驷马。” |
起死回骸 | 使死人或死东西复活。形容医术高明。比喻挽救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情。 | 宋・范成大《问天医赋》:“窃闻大神,天医之王。范围堪舆,运平阴阳;起死回骸,斡旋天藏。” |
潜骸窜影 | 骸:形骸;窜:伏匿。 躲藏起来不露面。 |
《魏书・刘昶等传论》:“刘昶猜疑惧祸,萧夤亡破之余,并潜骸窜影,委命上国。” |
析骸易子 | 拆尸骨为炊,交换孩子而食。形容粮尽援绝的极端困境。参见“析骸以爨”。 | 《后汉书・来歙传》:“昔宋执楚使,遂有析骸易子之祸。” |
请骸骨 | 请:求。 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。 |
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陈丞相世家》:“天下事大定矣,君王自为之!愿请骸骨归!” |
相忘形骸 | 谓彼此不拘形迹,无所顾忌。 | 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小梅》:“答云:‘小梅事我年余,相忘形骸,我已婉求之矣。’” |
炊骨爨骸 | 指军队没有粮食,只好拿人马的骨骸来做饭。 | 明・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三卷:“鹄形菜色皆穷民饥饿之形;炊骨爨骸谓军中乏粮之惨。” |
形骸放浪 | 参见[放浪形骸]。 | |
析骸以爨 | 指被围日久,粮尽柴绝的困境。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。 | 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五年》载曰:敝邑易子而食,析骸以爨。 |
形骸脱略 | ||
放浪形骸 | 放浪:放纵;不受拘束;形骸:人的形体、形迹。 指行为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;旷达豪爽。 |
《晋书・王羲之传》:“或因寄所托,放浪形骸之外。” |
迷恋骸骨 | 迷恋: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;骸骨:尸骨。 迷恋着尸骨。比喻舍不得丢弃陈旧腐朽的事物。 |
梁实秋《旧》:“最可怕的是,倡言守旧,其实只是迷恋骸骨;唯新是骛,其实只是摭拾皮毛,那就是新旧之间两具失之了。” |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骸的成语、带骸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