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驷的成语
带驷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22条成语)
近义词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驷马高车 | 驷马:一车所驾的四匹马。 套着四匹马的高盖车。旧时形容有权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。也形容显达富贵。 |
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于定国传》:“少高大闾门,令容驷马高盖车。” |
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 | 驷马:古时用四匹马拉一辆车。 一句话说出了口;就是套上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;形容话已说出口;没法再收回。也作“一言出口;驷马难追”或单作“驷马难追”。 |
元・李寿卿《伍员吹萧》第三折:“大丈夫一言既出;驷马难追;岂有反悔之理。” |
骖风驷霞 | 指仙道者云游四方。 | 元・揭傒斯《与萧维斗书》:“公诚能高卧空山,远引遐微,则为巢、许、务、涓之徒可,为严陵、鲁连之徒亦可,虽欲骖风驷霞,诙诡变眩如偓佺、安期、羡门、卢敖、徐福之徒亦可。” |
驷门高启 | ||
结驷连骑 | 随从、车马众多。形容排场阔绰。 | 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子贡相卫,而结驷连骑,排藜藿入穷阎,过谢原宪。” |
驷马难追 | 驷马:一车所驾的四匹马。 形容话已说出;就无法追回或说话算数。 |
《新五代史・晋高祖皇后李氏传》:“不幸先帝厌代,嗣子承祧,不能继好息民,而反亏恩负义。兵戈屡动,驷马难追,戚实自贻,咎将谁执!” |
驷马轩车 | 见“驷马高车”。 | 清・方文《为陈俞公五十初度》诗:“驷马轩车易倾覆,何如野老话桑麻。” |
驷之过蠙 | 见“驷之过隙”。 | |
驷之过隙 | 语出《墨子·兼爱下》:“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,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。 ”后用以喻光阴飞逝。 |
语出《墨子・兼爱下》:“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,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。” |
驷不及舌 | 一句话说出口,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。比喻一句话说出来,再也无法收回。 | 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:“惜乎!夫子之说君子也,驷不及舌。” |
驷之过 | 用以比喻光阴飞逝。同“驷之过隙”。 | |
追驷不及 | 驷: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。 已来不及追赶上飞奔的马车。比喻话说出去了无法再收回。 |
无名氏《杂事秘辛》:“言脱于口,追驷不及,聊志于此。” |
结驷连镳 | 驷:套着四匹马的车;镳:马勒。 高车骏马连接成队。形容高贵显赫。 |
南朝・梁・萧统《陶渊明集>序》:“结驷连镳之游,侈袂执圭之贵。” |
驷马不追 | 见“驷马难追”。 | 《邓析子・转辞》:“一言而非,驷马不能追;一言而急,驷马不能及。”《魏书・刑罚志》:“何得非正刑书,施行四海。刑名一失,驷马不追。” |
高车驷马 | 四匹马驾驶的、车盖很高的车。旧时形容高官显贵的阔绰。 | 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范睢归取大车驷马,为须贾御之,入秦相府。” |
一言已出,驷马难追 | 指话说出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数。 | 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5卷:“大丈夫做事,一言已出,驷马难追。” |
驷马莫追 | 见“驷马难追”。 | 明・方汝浩《禅真逸史》第二十八回:“常泰道:‘大丈夫一言既出,驷马莫追,岂有变更!’” |
结驷列骑 | 驷:套着四匹马的车;骑:一人一马的合称。 高车骏马连接成队。形容高贵显赫。 |
西汉・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九卷:“楚欲以我为相。今日相,即结驷列骑,食方丈于前,如何?” |
驷马高门 | 《汉书·于定国传》:“始定国父于公,其闾门坏,父老方共治之。 于公谓曰:‘少高大闾门,令容驷马高盖车。 我治狱多阴德,未尝有所冤,子孙必有兴者。’至定国为丞相,永为御史大夫,封侯传世云。”后以“驷马高门”谓门第显赫。 |
《汉书・于定国传》:“始定国父于公,其闾门坏,父老方共治之。于公谓曰:‘少高大闾门,令容驷马高盖车。我治狱多阴德,未尝有所冤,子孙必有兴者。’至定国为丞相,永为御史大夫,封侯传世云。” |
上驷之材 | 驷,古时用四匹马来拉的马车叫“驷”,后用来泛指马。上驷,指最优秀的马。比喻优异杰出,可以造就的人才。 |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:“孙子曰:『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,取君上驷与彼中驷,取君中驷与彼下驷。』” |
驷马仰秣 | 语出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,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。 ”杨倞注:“仰首而秣,听其声也。 ”谓驾车的马驻足仰首,谛听琴声。形容音乐美妙动听。 |
语出《荀子・劝学》:“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,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。”杨倞注:“仰首而秣,听其声也。” |
驷马高盖 | 见“驷马高车”。 | 《汉书・于定国传》:“少高大闾门,令容驷马高盖车。”《南史・隐逸传上・渔父》:“吾黄金白璧,重礼也;驷马高盖,荣势也。” |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驷的成语、带驷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