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饮的成语

带饮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121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饮水思源 喝水时想到水源。比喻不忘本。 北周 庾信《征调曲》:“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其源。”
饮流怀源 指喝水时应该想想水源。比喻不能忘本。 北周・庾信《征调曲》:“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其源。”
饮泉清节 《晋书·良吏传·吴隐之》载:隆安中,吴为广州刺史,经石门,“有水名贪泉,饮者怀无厌之欲”,吴“至泉所,酌而饮之,因赋诗:‘古人云此水,一歃怀千金。
试使夷齐饮,终当不易心。’”抵任后,吴“清操逾厉”。后遂以“饮泉清节”指廉正清白的节操。
《晋书・良吏传・吴隐之》载:隆安中,吴为广州刺史,经石门,“有水名贪泉,饮者怀无厌之欲”,吴“至泉所,酌而饮之,因赋诗:‘古人云此水,一歃怀千金。试使夷齐饮,终当不易心。’”抵任后,吴“清操逾厉”。
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 泛指自己经历的事,自己知道甘苦。 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・袁州蒙山道明禅师》:“某甲虽在黄梅随众,实未省自己面目。今蒙指授入处,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今行者,即是某甲师也。”
没石饮羽 汉李广出猎,见草中石,以为虎而射之,箭入石,箭翎也隐没不见。事见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。后用以喻指功力精湛。 汉李广出猎,见草中石,以为虎而射之,箭入石,箭翎也隐没不见。事见《史记・李将军列传》。
饮血崩心 血泪满面,心为之碎。形容极度悲痛。 明・陈子龙《兵垣奏议・募练水师疏》:“忽闻神京沦陷,先帝升遐,饮血崩心,呼号天地。”
饮噉醉饱 噉:吃饭。
指酒足饭饱。
北齐・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归心》:未杀之顷,牛解,径来至阶而拜,县令大笑,命左右宰之。饮啖醉饱,便卧檐下。
渴者易饮 口渴的人喝什么都觉得甘甜。旧时比喻久经苛政而最知对德政感恩。 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“饥者易为食,渴者易为饮。”
饮冰食檗 喝冷水,吃苦味的东西。形容生活清苦,为人清白。 唐・白居易《三年为刺史》诗:“三年为刺史,饮冰复食檗。唯向天竺山,取得两片石。”
没金饮羽 谓射箭入石,箭镞和箭杆后的雕翎全都隐没不见。 《韩诗外传》第六卷:“昔者楚、熊渠子夜行,寝石以为伏虎,弯弓而射之,没金饮羽,下视知其为石。”
歠菽饮水 喝豆粥饮白水。喻生活清苦。 汉・桓宽《盐铁论・孝养》:“歠菽饮水,足以致其敬。”
饮气吞声 谓不喘气,不做声。形容忧惧惶恐。 南朝・梁・任孝恭《为汝南王檄魏文》:“关东英俊,河北雄才,痛桑梓沦芜,室家颠殒,饮气吞声,志申雠怨。”
饮水栖衡 喝水充饥,住简陋房屋。形容生活清苦。 《旧唐书・崔慎由传》:“属岁兵荒,至于绝食,弟兄采佀拾橡实,饮水栖衡,而讲诵不辍,怡然终日。”
射石饮羽 饮:隐没;羽:箭尾的羽毛。
箭射到石头里,隐没了箭尾的羽毛。原形容发箭的力量极强。后也形容武艺高强。
《吕氏春秋・精通》:“养由基射兕中石,矢乃饮羽,诚乎兕也。”
饮食起居 指人的日常生活。 宋・欧阳修《祭杜祁公文》:“公为辅弼,饮食起居,如陋巷之士。”
椎心饮泣 犹言椎心泣血。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・清廷预备立宪》:“臣等原奏概归无效,拜命之余,不禁椎心饮泣。”
蹈锋饮血 形容勇敢,不怕牺牲。 清・吴敏树《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》:“公骤起乡闾,捐家室,誓徒旅,蹈锋饮血,其军最为雄健矣。”
啜菽饮水 啜:吃;菽:豆类。
饿了吃豆羹,渴了喝清水。形容生活清苦。
西汉・刘安《礼记・檀弓下》:“子路曰:‘伤哉贫也!生无以为养,死无以为礼。’子曰:‘啜菽饮水,尽其欢,斯之谓孝。’”
饮醇自醉 醇:浓酒。
比喻与宽厚人交,不觉心醉。
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书・周瑜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与周公谨交,若饮醇醪,不觉自醉。”
共饮一江水 一起喝一条江河里的水。指彼此在一条江河的哺育下共同成长,有共同的感情。也指邻国之间人民的亲密友谊。 宋・李这仪《卜算子》词:我住长江头,君住长江尾,日日思君不见君,共饮长江水。
弯弓饮羽 形容勇猛善射。 《韩诗外传》卷六:“昔者楚熊渠子夜行,寝石以为伏虎,弯弓而射之,没金饮羽,下视知其为石,石为之开,而况人乎!”
饮啖兼人 啖:吃。
喝酒、吃饭比常人多两倍或几倍以上。形容人酒量、饭量很大。
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典韦传》:好酒食,饮啖兼人,每赐食于前,大饮长歠,左右相属,数人益乃供,太祖壮之。
饮食之人
枕戈饮血 枕着武器,咽着血泪。形容极度悲愤,矢志报仇杀敌。 清・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五:“贼氛未殄,主上焦劳,凡为臣子,皆当枕戈饮血,共愤同仇。”
沬血饮泣 沬血,以血洗面。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:“士无不起躬自流涕,沬血饮泣,更张空拳。”
开怀畅饮 开怀:心情无所拘束,十分畅快。
比喻敞开胸怀,尽情饮酒。
元・无名氏《射柳棰丸》第三折:“令人们安排酒肴,与众大人每玩赏端阳,开怀畅饮。”
饮恨而死 饮:含忍。
指含恨而死。
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二章:“他平日也常以岳少保自期,可是岳少保饮恨而死,并未能挽既倒之狂澜!”
瓯饭瓢饮 瓯:小盆。
用小盆吃饭,用瓢喝水。形容穷苦的生活。
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曾友于》:“汝父母皆不知,我岂惜瓯饭瓢饮乎?”
吞风饮雨 犹言餐风宿露。形容四处奔波,生活艰辛。 明・袁宏道《乞改稿》:“急莫急于国课,去年职开征之始,昼夜焦蒿,吞风饮雨,仅得免于参罚。”
饮风餐露 饮食风露。比喻远离世俗而生活或旅途艰辛。 明・无名氏《破天阵》第一折:“黄冠鹤氅,息气养神,导咽还丹,饮风餐露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饮的成语、带饮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