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飧的成语

带飧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12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饔飧不给 一日三餐不能自给。形容穷苦。明·朱国帧《涌幢小品·天下策一》:“转大冶主簿,故苗地,长吏多不乐往,代行令事,多方抚恤,尽却例金,锱铢无所取,至饔飧不给,部民有馈白粲者。
”又参见“饔飧不饱”、“饔飧不继”。
明・朱国帧《涌幢小品・天下策一》:“转大冶主簿,故苗地,长吏多不乐往,代行令事,多方抚恤,尽却例金,锱铢无所取,至饔飧不给,部民有馈白粲者。”
觥饭不及壶飧 丰盛的酒肴没有准备好,不如一壶水泡饭可以解除饥饿。比喻事情很急,不能等待。 《国语・越语下》:“觥饭不及壶飧。今岁晚矣,子将奈何?”
饔飧不继 饔:早饭;飧:晚饭。
吃了上顿没有下顿。形容生活十分穷困。
清・朱用纯《治家格言》:“虽饔飧不继,犹有余欢。”
睹貌献飧 貌:脸色;飧:晚餐。
观察脸色,献上晚餐。形容眼光敏锐,举止适合。
晋・潘岳《西征赋》:长傲宾于柏谷,妻睹貌而献飧。
饔飧不饱 饔:早饭。
飧:晚饭。
终天吃不饱。形容生活十分贫困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拗相公》:“况且民穷财尽,百姓饔飧不饱,没闲钱去养马骡。
”亦作“饔飧不继”、“饔飧不给”。
《京本通俗小说・拗相公》:“况且民穷财尽,百姓饔飧不饱,没闲钱去养马骡。”
饔飧不济 同“饔飧不继”。 清・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十一回:“今既饔飧不济,我这里有白银十两,暂且拿去使用。”
狼飧虎咽 亦作“狼餐虎咽”。 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:“十人自来吃酒,主人安排些鸡、豚、牛、羊肉来做下酒。须臾之间,狼飨虎咽,算来吃勾有六七十斤的肉,倾尽了六七坛的酒。”
朝饔夕飧 指才疏力薄,除吃饭外别无所能。 明・李东阳《后东山草堂赋》:“吾侪细人,朝饔夕飧,观山而不穷其巅,望海而不极其源。”
风飧露宿 飧:晚餐;露:露水,露天;宿:住宿,过夜。
风里吃饭,露天睡觉。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。
宋・陆游《壮士吟》:“风飧露宿宁非苦,且试平时铁石心。”
握发吐飧 见“握发吐哺”。
以咽废飧 原意是说,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,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,这太荒谬了。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。 《吕氏春秋・荡兵》:夫有以噎死者,欲禁天下之食,悖。
风飧水宿 飧:晚餐;宿:住宿,过夜。
风里吃饭,露天睡觉。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。
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六卷:“路由扬州过了长江,进了润州,风飧水宿,夜住晓行,来到平江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飧的成语、带飧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