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颓的成语
带颓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23条成语)
近义词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颓堕委靡 | 衰颓不振作。 | 唐・韩愈《送高闲上人序》:泊与淡相遭,颓堕委靡,溃败不可收拾。 |
颓垣断壁 | 残垣断壁。 | 茅盾《归途杂拾》:“月光照着那些颓垣断壁,除了脚下格格的瓦砾碎响,更没有别的声音。” |
颓然就醉 | 颓然,形容醉倒的样子。就,接近。 | 柳宗元《始得西山宴游记》“引觞满酌,颓然就醉,不知日之入。苍然暮色,自远而至,至无所见,而犹不欲归。”陶醉于美景中,尽情畅饮,喝醉就倒下,不知太阳下山。 |
颓垣败壁 | 犹颓垣废井。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。 | 《恨海》第六回:“走了半里多路,只见一处烧不尽的颓垣败壁。” |
败井颓垣 | 犹言房毁墙坍。形容村舍荒凉。 | 鲁迅《集外集・诗》:“奔霆飞熛歼人子,败井颓垣剩饿鸠。” |
横制颓波 | 横:从上至下猛落;制:制止;颓:落下,水向下流。 将河流截断,以制止往下奔流的洪水。比喻制止、扭转衰颓委靡的风气或趋势。 |
唐・卢藏用《唐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》:君讳子昂,字伯玉,蜀人也。崛起江汉,虎视函夏,卓立千古,横制颓波,天下翕然,质文一变。 |
力挽颓风 | 挽:挽回;颓:败落。 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。 |
明・顾起纶《士品三》:李献吉何仲默二学宪气象弘阔,词彩精确。力挽颓风,复臻古雅。 |
泰山其颓 | 旧时用于哀悼大家敬仰的人。 | 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上》:“泰山其颓乎!梁木其坏乎!哲人其萎乎!” |
山颓木坏 | 册:泰山;颓:倒塌;木:梁木。 泰山倒塌,梁木折断。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。 |
《礼记・檀弓上》:“泰山其颓乎?梁木其坏乎?哲人其萎乎?” |
木坏山颓 | 木:梁木。 山:指泰山。 颓:倒下。 梁木折坏,泰山崩倒。比喻德高望重的人死去。亦作“泰山梁木”。 |
清・袁枚《小仓山房尺牍》第103首:“今年闻委化之信,凡在士林,靡不异声同叹……有如木坏山颓。” |
山岳崩颓 | 山岳:高大的山;崩颓:倒塌。 比喻王朝覆亡。 |
北周・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山岳崩颓,既覆危亡之运。 |
枯井颓巢 | 枯:没有水;颓:坍塌。 干枯的水井,坍塌的鸟窝。形容荒凉遭受破坏的样子。 |
清・孔尚任《桃花扇・余韵》:无非是枯井颓巢,不过些砖苔砌草。 |
颓垣败井 | 犹颓垣废井。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。 | 《花月痕》第四五回:“破庙荒凉,草深一尺,见一群的羊在那里吃草,颓垣败井,廊庑倾欹。” |
颓垣废址 | 犹颓垣废井。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。 | 宋欧阳修《有美堂记》:“今其江山虽在,而颓垣废址,荒烟野草,过而览者,莫不为之踌躇而凄怆。” |
颓垣废井 | 倒塌了的墙,废弃不用的井。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。 | 宋苏轼《密州通判厅题名记》:“虽然,不可以不一言,使数百年之后,得此文于颓垣废井之间者,茫然长思而一叹也。” |
醉山颓倒 | 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嵇康身长七尺八寸,风姿特秀,见者叹曰:‘萧萧肃肃,爽朗清举。 ’或云:‘肃肃如松下风,高而徐行。 ’山公曰:‘嵇叔夜之为人也,岩岩若孤松之独立;其醉也,傀俄若玉山之将崩。 ’”后以“醉山颓倒”形容醉态。 |
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容止》:“嵇叔夜之为人也,岩岩若孤松之独立;其醉也,傀俄若玉山之将崩。” |
颓垣断堑 | 犹颓垣废井。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。 | 宋欧阳修《真州东园记》:“园之广百亩,而流水横其前,清池浸其右,高台起其北……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。” |
断井颓垣 | 断裂的井栏;塌毁的院墙。形容田宅毁弃的破败荒凉景象。 | 明・汤显祖《牡丹亭・惊梦》: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。” |
玉山倾颓 | 玉山:比喻人的身形美好。 比喻喝醉酒后身体摇摇欲坠的样子。 |
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陆判》:“朱因竟日饮,遂不觉玉山倾颓,伏几醺睡。” |
醉玉颓山 | 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嵇叔夜之为人也,岩岩若孤松之独立;其醉也,傀俄若玉山之将崩。 ”后以“醉玉颓山”形容男子风姿挺秀,酒后醉倒的风采。 |
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容止》:“嵇叔夜之为人也,岩岩若孤松之独立;其醉也,傀俄若玉山之将崩。”宋・秦观《满庭芳》词:“相如,方病酒,一觞一咏,宾有群贤。便扶起灯前,醉玉颓山。 |
断壁颓垣 | 颓垣:倒了的矮墙。 坍塌的墙壁,残毁的矮墙。形容残败的景象。 |
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108回:“抬头一看,只见断壁颓垣,荒凉满目,看那光景是被火烧的。” |
破瓦颓垣 | 破屋断墙。形容残破废弃的建筑。 | 宋・苏轼《凌虚台记》:“然而数世之后,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。” |
碎瓦颓垣 | 形容残破、毁废的建筑。 | 明・刘基《郁离子・天道》:“是故碎瓦颓垣,昔日之歌楼舞馆也。” |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颓的成语、带颓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