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革的成语

带革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54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兵革之祸 兵革:兵器战甲,引申为战争。
指发生战争。
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五行志中之下》:“将有急怒之谋,以生兵革之祸。”
革旧从新 同“革故鼎新”。 《魏书・食货志》:“今革旧从新,为里党之法,在所牧守,宜以喻民,使知去烦即简之要。”
鼎新革故 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。现泛指除掉旧的,建立拳的。 《周易・杂卦》:“革,去故也;鼎,取新也。”
革风易俗 改变风气和习俗。
衽革枕戈 以铠甲为席,以兵器为枕。形容战事频繁,生活不安定。 严复《原强》:“当是之时,哀哀黔首,衽革枕戈,不得喙息,盖几靡有孑遗,秏矣!”
革旧维新 革:废除;维新:反对旧的,提倡新的。
专指政治上的改良。改变旧的,提倡新的。
元・宫大用《范张鸡黍》:“文武氏革旧维新,周公礼百王兼备。”
裹尸马革 革:皮革。
用马皮包裹尸体。形容将士战死沙场的英勇无畏的气慨。
宋・陆游《陇头水》:“男儿坠地志四方,裹尸马革固其常。”
移风革俗 改变旧的风俗习惯。同“移风易俗”。 《魏书・高闾传》:“移风革俗,天保载定。”
矫国革俗 匡正国事,改革敝俗。 《战国策・齐策六》:“矫国革俗于天下,功名可立也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矫正国事,改更弊俗也。”
鸟革翚飞 革:鸟张翅;翚:羽毛五彩的野鸡。
如同鸟儿张开双翼,野鸡展翅飞翔一般。旧时形容宫室华丽。
《诗经・小雅・斯干》:“如鸟斯革,如翚斯飞。”
革面革心 见“革面洗心”。 明・杨慎《送薛曲泉之镇雄勘夷手卷词》:“笑鄙夫畏首尾,蔚蔚九变豹,俾心人革面革心,惠我无私。”
风行革偃 风一吹草就倒下。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。 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:“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,必偃。”
革命反正 变革天命,使之恢复正常。借指改朝换代。 《周易・革》“汤武革命,顺乎天而应乎人。”《公羊传・哀公十四年》:“拨乱世,反诸正,莫近诸《春秋》。”
洗削更革 清洗、削平、更改、变革。形容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。 唐・杜牧《罪言》:“洗削更革,罔不顺适,唯山东不服,亦再攻之,皆不利以返。”
革故鼎新 除去旧的;建立新的。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改革。革:改革。
故:旧的。
《周易・杂卦》:“革,去故也,鼎,取新也。”
兵革满道 兵:兵器;革:甲胄。
兵器装备胡乱遗弃,塞满了道路。形容战祸伤亡惨重。
汉・王充《论衡・寒温》:“六国亡时,秦汉之际,诸侯相伐,兵革满道。”
革故立新 见“革故鼎新”。 曹禺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他是以宽厚出名的,讲究忠信。是一个励精图治,革故立新的单于。”
革邪反正 革除错误,回到正道上。 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・勖学》:“荡汰积埃,革邪反正。”
革凡登圣 见“革凡成圣”。 隋・隋炀帝《答释智顗遗旨书》:“世世生生,师资不阙,革凡登圣,给侍无亏。”
兵革互兴 兵革:兵器衣甲,比喻战争;兴:发起,发动。
互相发动战争,战乱相继发生。形容时局不安定,战乱频繁。
南朝・梁・江淹《铜剑赞序》:春秋迄于战国,战国至于秦时,攻争纷乱,兵革互兴。
马革盛尸 见“马革裹尸”。 金・何宏中《述怀》诗:“马革盛尸每恨迟,西山饿踣更何辞。”
除奸革弊 除掉坏人,改革弊端。 元・无名氏《延安府》第一折:“小官职居清廉,理当正直,除奸革弊也呵。”
革新变旧 谓更造新的,改易旧的。 《南齐书・文学传・祖冲之》:“今臣所立,易以取信。但踪核始终,大存缓密,革新变旧,有约有繁。”
革奸铲暴 清除奸佞,铲除暴虐。
万世不革 革:改,改变。
永远不改变。
洗心革志 革:改变。
洗去邪恶的想法,改变旧有的心思和意向。
《晋书・潘岳传》:“皆延颈以视,倾耳以听,希道慕企,洗心革志,想洙泗之风,歌来苏之惠。”
西装革履 身穿西装,脚穿皮鞋。形容衣着入时。 孙犁《澹定集闇室纪年>摘抄》:“这位‘管乐’西服革履,趾高气扬。后来忽然低头丧气起来。”
革面悛心 见“革面洗心”。 唐・刘禹锡《代谢赴行营表》:“以忠义感胁从之伍,以含弘安反侧之徒。革面悛心,期乎不日。”
革刚则裂 革:皮革;刚:硬。
皮革太硬就容易断裂。比喻人或集团过分强硬就容易遭致失败或灭亡。
汉・刘向《说苑・敬慎》:金刚则折,革刚则裂,人君刚则国家灭,人臣刚则交友绝。
洗心革面 洗心:消除邪恶的思想;革面:改变旧的面目。
比喻彻底悔改;重新做人。
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》:“洗心而革面者,必若清波之涤轻尘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革的成语、带革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