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隔的成语
带隔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50条成语)
近义词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幽明永隔 | 幽明:生与死,阴间与阳间。 阴间与阳间永远隔离。指死后再也不能相见。 |
明・杨涟《祭赵我白老师》:“师生恩义,邈若河山,遂成幽明永隔矣。” |
隔壁听话 | 见“隔壁听”。 | 明・唐顺之《答王遵岩书》:“盖非特文章气节平生所劼力而事者,既于真性不切及所闻于经书师友与意见之所窥测,而自以为道者,亦竟如隔壁听话,全无交涉。” |
关山阻隔 | 关隘山岭阻挡隔绝。形容路途艰难,往来不易。 | 元・郑德辉《・梅香》第一折:“不争他回家去呵,路途艰难,关山阴隔,这亲事几时得就。” |
隔舍须有耳,窗外岂无人 | 须:应当。 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。 |
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60回:“正是隔舍须有耳,窗外岂无人!公子听得仔细,即心中转道:‘奇怪,难道他主仆多是女人?’” |
隔岸观火 | 站在对岸观看失火。比喻对别人的危难见而不救。也比喻没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不去过问。 | 唐・乾康《投谒齐己》:“隔岸红尘忙似火,当斩青嶂冷如冰。” |
天悬地隔 | 悬、隔:距离远。 比喻相差极大。 |
《南齐书・陆厥传》: “一人之思,迟速天悬;一家之文,工拙壤隔。” |
隔三差五 | 比喻时常发生。 | 萧红《回忆鲁迅先生》:“牛奶,鸡汤之类,为了医生所嘱也隔三差五地吃着。” |
隔雾看花 | 隔:间隔。 形容老眼昏花,后也比喻对事物看不真切。 |
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:“觉白石《念奴娇》、《惜红衣》二词,犹有隔雾看花之恨。” |
天壤之隔 | 天上和地下的间隔,形容差别极大。 | 清・钱泳《履园丛话・艺能・刻碑》:“全与《砖塔铭》相似,王虚舟云必是敬客一手书,而刻手恶劣,较《砖塔铭》竟有天壤之隔。” |
隔世之感 | 世:古指30年为一世;世指一个时代。 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大而引起的、像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。 |
宋・范成大《吴船录下》:“发常州,平江亲戚故旧来相迓者,陆续于道,恍然如隔世焉。” |
隔窗有耳 | 隔着窗有人偷听。指墙外有人偷听,秘密泄漏。 | 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胭脂》:“蝴蝶过墙,隔窗有耳,莲花瓣卸,堕地无踪。” |
隔壁撺椽 | 见“隔屋撺椽”。 | 《雍煕乐府・点绛唇・妓者嗟怨》:“隔壁撺椽没忖量,更那堪不大量。” |
天人路隔 | 上天和人世无路相通。比喻亲友被隔绝,无法相会。 | 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九卷:“直到得干戈平静,仙客入京来访,不匡刘尚书被人诬陷,家小配入掖庭,从此天人路隔,永无相会之日了。” |
亲不隔疏 | 亲:亲近的人;疏:疏远的人。 亲近的人不会被疏远的人隔开。 |
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0回:“你这么个明白人,难道连‘亲不隔疏,后不谮先’也不知道?” |
隔阔相思 | 隔:距离、间隔;阔:广、大。 相隔很遥远,非常想念。 |
《后汉书・臧洪传》:隔阔相思发于寐寤,相去步武,而趋舍异归。 |
牵挛乖隔 | 挛,系。乖隔,分离。全句是说心相系、身相离。比喻彼此思念,互相牵挂,但是却分隔两地。 | 白居易与元微之书:“牵挛乖隔,各欲白首。”注:“牵挛,谓牵挂也,系念也。” |
云泥分隔 | 云泥:云在天,泥在地,高下悬殊。 比喻双方相隔甚远,不能相见。 |
唐・白居易《伤友》诗:“今日长安道,对面隔云泥。” |
隔靴搔痒 | 隔着靴子挠痒痒。原为禅宗用语;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;未能悟境触机。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;不中肯;不贴切;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;不解决问题。 | 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・康山契稳禅师》:“曰:‘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?’师曰:‘隔靴搔痒。’” |
隔宿之仇 | 宿:夜。 隔夜的仇怨。 |
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98回:“谁家两口子没有言差语错呀?夫妻们有隔宿之仇么?” |
隔靴爬痒 | 同“隔靴搔痒”。 | 清・钱大昭《迩言》卷六:“《朱子语类》云:圣人只是识得性。百家纷纷,只是不识性字。扬子鹘鹘突突,荀子又所谓隔靴爬痒。” |
隔年皇历 | 比喻过时的事物或陈旧的经验,在新的情况下已经用不上。 | 清・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00回:“隔年的皇历,好一本子冷帐,闲着手要捉虱子,没工夫去揭他了。” |
隔山买老牛 | 比喻人办事冒失,没有弄清情况,就轻易决定。 | |
天壤悬隔 | 比喻相差极远或相差极大。 | 《南齐书・陆厥传》:“一人之思,迟带天悬;一家之文,工拙壤隔。” |
人天永隔 | 人天:人间、天上,指生死。 生者还在人间,死者已归天,从此永久分离再不能相见。哀悼死者之辞。 |
|
恍若隔世 | 恍:仿佛;世:三十年为一世。 仿佛隔了一世。指因人事、景物变化很大而生的感触。 |
明・袁宏道《锦帆集・天池》:“屏山献青,画恋滴翠,两年尘土面目,为之洗尽。马首红尘,恍若隔世矣。” |
与世隔绝 | 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;断绝来往。常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。 | 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14卷:“山野废人,与世隔绝,不习跪拜,望陛下优容之。” |
夫妻无隔宿之仇 | 宿:夜。 夫妻之间没有隔夜解不开的仇怨。形容夫妻间的恩怨容易化解。 |
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9回:“‘夫妻无隔宿之仇’,我怪你怎的?” |
父子无隔宿之仇 | 宿:夜。 父子间没有隔夜解不开的仇怨。指仇怨容易消除。 |
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1回:“你这个泼怪,岂知‘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’,‘父子无隔宿之仇’!你伤害我师父,我怎么不来救他?” |
云树遥隔 | 谓两地相隔遥远。 | 清・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八十六回:“侄自与叔大人欢会,迄今二十余年矣。只以云树遥隔,山川相阻,未得再亲慈诲。” |
远隔重洋 | 重洋:一重重的海洋。 指相距遥远。 |
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52回:“无如远隔重洋,何能前去看来。” |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隔的成语、带隔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