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陶的成语
带陶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25条成语)
近义词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丝竹陶写 | 丝:指弦乐器;竹:指管乐器;陶写:陶冶性情。 用音乐来陶冶性情。 |
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言语》:年在桑榆,自然至此,正赖丝竹陶写,恒恐儿辈觉,损欣乐之趣。 |
自我陶醉 | 形容不适当地自我欣赏。陶醉:沉醉在某种境界或情绪中。 |
郭沫若《棠棣之花》第三幕:“侠(渐渐激昂起来,显出自我陶醉的神气)‘我侠累,手有搏虎之力,比姜太公还要足智多谋,谁个能够把我怎样?’” |
陶然自得 | 自己觉得快意。 | 宋・苏轼《杨绘可知徐州》:“坐废十年,陶然自得。” |
陶镕鼓铸 | 陶镕:烧制陶器;鼓铸:冶炼金属。 比喻给人的思想、性格以有益的影响。 |
清・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60回:“军机处各大臣,虽经洋翰林、洋进士一番陶镕鼓铸,也只晓得‘立宪,立宪’!” |
陶情适性 | 陶:喜,快乐;适:舒适,畅快。 使心情愉快。 |
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不过游戏笔墨,陶情性而已!” |
鹤吊陶母 | 白鹤吊唁陶侃之母。指吊丧。 | 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贤媛》:“忽有二客来吊,不哭而退,仪服鲜异,知非常人,遣随视之,但见双鹤冲天而去。” |
薰陶成性 | 薰陶:感化,培养;性:习惯。 经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种习性。 |
《宋史・程颐传》:“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,亦必延名德之士,使与之处,以薰陶成性。” |
陶陶兀兀 | 形容沉湎于酒,放纵傲慢。 | 《晋书・刘伶传》:“伶虽陶兀昏放,而机应不差。未尝厝意文翰,惟著《酒德颂》一篇。”宋・黄庭坚《醉落魄》词:“陶陶兀兀,尊前是我华胥国。” |
富埒陶白 | 比喻极富有。 | 南朝・梁・刘峻《广绝交论》:“富埒陶白,赀巨程罗,山擅铜陵,家藏金穴。” |
鲁鱼陶阴 | “鲁”和“鱼”、“陶”和“阴”字形相近易混。指传抄刊印中的文字错误。 | 明・焦竑《焦氏笔乘・卫包改古文》:“至今则鲁鱼陶陰,字既差讹,聖圣軆体,书复苟简矣。” |
业绍陶朱 | ||
宗匠陶钧 | 宗匠:陶铸器具的大匠;陶钧:制陶器所用的转轮。 比喻培养造就人才。 |
晋・袁宏《三国名臣序・赞》:“揖让之与干戈,文德之与武功,莫不宗匠陶钧,而群才缉熙;元首经略,而股肱肆力。” |
陶陶自得 | 自得:自己觉得快意。 自己觉得舒畅快乐。 |
宋・林正夫《括沁园春》:“但无思无虑,陶陶自得,任兀然而醉,恍然而醒。” |
陶情养性 | 陶:喜,快乐;养:培养,休养。 使心情愉快。 |
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三十六:酒可陶情适性,兼能解闷消愁。三杯五盏乐悠悠,痛饮翻能损寿。 |
富比陶卫 | 陶:陶朱公,春秋越国大夫范蠡;卫:商鞅。 形容非常富有。 |
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》:“裂地定封,富比陶卫。” |
陶然而醉 | 陶然:欢畅的样子。 形容酣畅淋漓地醉饮。 |
唐・崔曙《九日登望仙台》:且欲近寻彭泽宰,陶然共醉菊花杯。 |
耕稼陶渔 | 耕地、种田、制瓦、打鱼。指古时的各种生产劳动。 | 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,无非取于人者。 |
熏陶成性 | 熏陶:感化,培养;性:习惯。 经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种习性。 |
元《宋史・程颐传》:“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,亦必延名德之士,使与之处,以熏陶成性。” |
陶熔鼓铸 | 比喻给人的思想、性格以有益的影响。 | |
瓦鸡陶犬 | 泥土烧制的鸡犬。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际用途。 | 南朝・梁・萧绎《金缕子・立言上》:夫陶犬无守夜之警,瓦鸡无司晨之益。 |
陶犬瓦鸡 | 陶土做的狗,泥土塑的鸡。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的东西。 | 南朝・梁・萧绎《金缕子・立言上》:“夫陶犬无守夜之警,瓦鸡无司晨之益。” |
乐乐陶陶 | 陶陶:快乐的样子。 心情十分高兴的样子。 |
明・朱有燉《十长生》第二折:“似这雪,农夫每喜年丰乐乐陶陶,争如俺,神仙每玩瑶华散袒逍遥。” |
陶朱媲美 | ||
陶侃运甓 | ||
陶猗之家 | 陶:陶朱公,即春秋时楚国人范蠡;猗:春秋时鲁国人猗顿;陶猗:泛指富人。 指富有的人家。 |
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货殖列传》:陶朱公以治产致富,猗顿以制盐起家。 |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陶的成语、带陶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