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阳的成语

带阳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101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阴错阳乱 使阴与阳相互错乱。比喻颠倒黑白,人伦混乱,道德失常。 良・苏安恒《为魏元忠疏》:明王有含天下之量,有济天下之心,能进天下之善,除天下之恶。若为君王而不行此四者,则当神冤鬼怒,阴错阳乱,欲使国家荣泰,其可得乎!
三迭阳关 三迭:反复歌唱某一句;阳关:古关名,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。
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。后也比喻离别。
唐・王维《渭城曲》诗:“渭城朝雨浥清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
阳关大道 阳关:古关名;在今今甘肃敦煌西南、玉门关以南。
原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大道。后泛指路面宽阔、通行无阻的大道;也比喻好的出路、办法、前途光明的道路。
唐・王维《送刘司直赴安西》诗:“绝域阳关道,胡沙与塞尘。”
阴阳之变 早晚和季节的变化。 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察今》:“审堂下之阴,而知……阴阳之变。”
阳春有脚 用以称誉贤明的官员。 五代 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・有脚阳春》:“宋璟爱民恤物,朝野归美,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,言所至之处,如阳春煦物也。”
放马华阳 谓不再用兵。 北魏・郦道元《水经注・河四》:“武王伐纣,天下既定,王巡岳渎,放马华阳,散牛桃林,即此处也,其中多野马。”
燮理阴阳 燮:调和;理:治理。
指大臣辅佐天子治理国事。
《尚书・周官》:“立太师,太傅,太保。兹惟三公,论道经邦,燮理阴阳。”
调理阴阳 犹言调和阴阳。 汉・荀悦《汉纪・文帝纪一》:“宰相在上佐天子调理阴阳,下遂万物之宜,外镇抚四夷,内亲附百姓,使公卿大夫各得其职。”
王阳在位,贡公弹冠 王:汉代王吉;贡:贡禹;弹冠:拂去冠上的灰尘。
比喻好朋友进退相随,取舍一致。也指一人得官,同类相庆。
《汉书・王吉传》:吉与贡禹为友,世称‘王阳在位,贡公弹冠’,言取舍同也。
汶阳田反 比喻失而复返。 清・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三卷:“先失楚弓,旋归赵璧。汶阳田反,合浦珠还。”
孤阴则不生,独阳则不长 指单一方面的因素或条件是不能生长出新事物的。 清・程允开《幼学故事琼林・夫妇》:“孤阴则不生,独阳则不长,故天地配以阴阳。”
洛阳纸贵 因为抢着抄写左思的《三都赋》;以致洛阳的纸价高起来了。形容写文章、著作广泛流传;风行一时。 《晋书・左思传》:“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,洛阳为之纸贵。”
渔阳鞞鼓 见“渔阳鼙鼓”。 唐・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渔阳鞞鼓动地来,惊破霓裳羽衣曲。”
一曲阳关 阳关:古曲调名,古人在送别时唱。
比喻别离。
宋・苏轼《渔家傲・送张元唐省亲秦州》词:“一曲阳关情几许,知君欲向秦川去。”宋・柳永《少年游》词:“一曲阳关,断肠声尽,独自凭兰桡。”
阳关三迭 阳关:古关名,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;三迭:反复歌唱某一句。
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。后也比喻离别。
唐・王维《渭城曲》诗:“渭城朝雨浥清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
鲁阳回日 见“鲁阳挥戈”。 晋・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鲁阳挥戈而高麾。”刘逵注:“故追述鲁阳回日之意,而将转西日于中盛之时,以适己之盛观也。”
西风斜阳 西风:秋风;斜阳:夕阳。
形容衰败的景象。比喻腐朽没落的趋势。
元・无名氏《千里独行》第三折:“则你那途路迢遥,趁西风斜阳古道。”
三阳交泰 见“三阳开泰”。 元《宋史・乐志》:“三阳交泰,日新惟良。”
阳台云雨 阳台:神话中的台名。
指男女合欢。
战国・楚・宋玉《高唐赋序》:“妾在巫山之阳,高丘之阻,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,朝朝暮暮,阳台之下。”
皮里阳秋 皮里:内在;阳秋:即春秋;因晋简文帝之母名阿春;晋人避讳;改“春秋”为“阳秋”;春秋:即春秋笔法。
对人物、事件的褒贬不在表面而在内里。
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赏誉》:“褚季野皮里阳秋,谓其裁中也。”
阳九百六 阳九:古代以4617年为一元,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个灾难。
道家以3300年为小百六。阳九有天灾,百六有地灾。指灾厄之年。
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食货志》:“予遭阳九之厄,百六之会,枯旱霜蝗,饥馑荐臻。”
朝阳鸣凤 比喻品德出众、正直敢谏之人。 语出《诗经・大雅・卷阿》:“凤凰鸣矣,于彼高冈,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。”
被发阳狂 被发:披散头发。
披散头发,装作疯狂。
唐・魏征《隋书・杨伯丑传》:“于是被发阳狂,游行市里,形体垢秽,未尝栉沐。”
渭阳之情 渭阳:渭水的北边。
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,直到渭水之北。指甥舅间的情谊。
《诗经・秦风・渭阳》:“我送舅氏,曰至渭阳。”《后汉书・马援传》:“其令许侯思愆田庐,有司勿复请,以慰朕渭阳之情。”
冬日之阳 冬天里太阳的光和热。比喻人民所向往的仁政。 《逸周书・大聚解》:王若欲求天下民,先设其利而自至,譬之若冬日之阳,夏日之阴,不召而民自来,此谓归德。
调和阴阳 谓使阴阳有序,风调雨顺。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。 《汉书・贡禹传》:“调和阴阳,陶治万物,化正天下,易于决流抑队。”
阴惨阳舒 古以秋冬为阴,春夏为阳,秋冬忧戚,春夏舒快。指四时的变化。 东汉・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夫人在阳时则舒,在阴时则惨。”
潜窃阳剽 公开或不公开地剽窃。 明・方孝孺《答张廷璧书》:“今天下学者靡靡焉,惟习之所同;潜窃阳剽,无所顾忌。”
阳九之会 阳九:古代以4617年为一元,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个灾难。
道家以3300年为小百六。阳九有天灾,百六有地灾。指灾厄之年。
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司马朗传》:“明公以高世之德,遭阳九之会,清除群秽,广举贤士,此诚虚心垂虑,将兴至治也。”
阳解阴毒 谓表面和解背后下毒手。 明・李贽《答来书》:“盖彼皆君子路上人,决无有匿怨友人,阳解阴毒之事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阳的成语、带阳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