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问的成语
带问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126条成语)
近义词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扪心自问 | 扪:按;摸;心:胸口。 摸着胸口;自己问自己。指自我反思;醒悟。 |
唐・白居易《和梦游春诗》:“扪心无愧畏,腾口有谤讟。” |
求田问舍 | 舍:房子。 多方购买田地,到处问询屋介。指只知道置产业,谋求个人私利。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。 |
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陈登传》:“君有国士之名,今天下大乱,帝主失所,望君忧国忘家,有救世之意,而君求田问舍,言无可采。” |
记问之学 | 只是记诵书本,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。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,不成体系。 | 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学记》:“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,必也其听语乎?” |
先决问题 | ||
毫无疑问 | 不存在问题,十分肯定。 | 邓小平《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》:“毫无疑问,他们的这种威信、影响和经验乃是党、阶级和人民的宝贵财富。” |
好问决疑 | 喜欢向别人请教,以解决自己的疑问。 | |
问天呵壁 | 问天:向天发问;呵:大声呵斥。 形容文人不得志而发牢骚。 |
汉・王逸《天问序》:屈原放逐,忧心愁悴,彷徨山泽,经历陵陆,嗟号昊旻,仰天叹息。……因书其壁,呵而问之,以渫愤懑,舒泻愁思。 |
问寒问暖 | 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很关心。 | 康濯《我在乡下》:“他短不了上我屋里来拉扯个时事,还常常问寒问暖问吃问住,亲热的不行。” |
追根问底 | 见“追根究底”。 | 康濯《春种秋收・三面宝镜》:“至于后来那水车问题,他也实在说的毫无漏洞,但老来旺一伙竟非要拧住他追根问底!” |
寻山问水 | 寻:探求。 游山玩水。 |
元・石子章《竹坞听琴》第二折:“只待要说古谈今,寻山问水,傍柳穿花,那里也修身正己,利民润物,治国齐家。” |
舍本问末 | 舍:舍弃。 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。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,而在枝节上用功夫。 |
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齐策》:“岂舍本而问末者耶?” |
寻根问蒂 | 追求根底。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。 | 元《宋史・赵逵传》:考历代兴衰治乱之迹,与当代名人钜公出处大节,根穷底究,尚友其人。 |
问牛及马 | 问:询问;及:达到。 询问牛的价格,得知马的贵贱。比喻从旁推究,弄清楚事情真相。 |
《汉书・赵广汉传》:钩距者,设欲知马贾(价),则先问狗,已问羊,又问牛,然后及马,参伍其贾,以类相准,则知马之贵贱,不失实矣。 |
博学审问 | 博:广;审:详尽细密。 广泛学习,详细询问。 |
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 |
不问不闻 | 闻:听。 不问也不听。形容对事情不关心,很冷淡。 |
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“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,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,竟如‘槁木死灰’一般,一概不问不闻,惟知侍亲养子。” |
执经叩问 | 叩问:询问。 拿着经书,向人请教。指虚心向人学习。 |
明・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尝趋百里外,从乡之先达,执经叩问。” |
一问三不知 | 三不知:指对事的开始、中间和结尾都不知道。 不管怎样问;总说不知道。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。也作“一问摇头三不知”。 |
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哀公二十七年》:“君子之谋也,始、衷、终皆举之,而后入焉。今年三不知而入之,不亦难乎?” |
学问思辨 | 学习,追究,思考,分辨。指做学问要学习、探究、思考、分辨。 | 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。” |
置而不问 | 置:设置。 对设置任命的官员放在一旁不再过问。指对事情不加过问。 |
宋・苏轼《汉文帝之行事有可疑者三》:“上林令吏之不材,而虎圈啬夫,才之过人者也,才者遗而不录,不才者置而不问,则事之不废坏者有几?” |
不敢问津 | 问津:询问渡口,问路。 指高贵的、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。 |
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微子》:“长沮桀溺藕而耕,孔子过之,使子路问津焉。” |
求神问卜 | 迷信的人遇有疑难,求神鬼帮助,或靠卜卦解决。 | 《群音类选・南西厢记・莺莺探病>》:“我与你求神问卜,且自宽心,将息守己。” |
吊死问疾 | 吊祭死者,慰问病人。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。 | 汉・晁错《论贵粟疏》:“又私自送往迎来,吊死问疾,养孤长幼在其中。” |
善问者如攻坚木 | 形容在学问上善于问难的人,应当是先易后难,循序渐进,像木工砍硬木先从易进斧的地方下手一样。 | 《礼记・学记》:善问者如攻坚木,庑其易者,后其节目。 |
发兵问罪 | ||
投石问路 |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,先投以石子,看看有无反应,借以探测情况。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。 | 清・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12回:“此名为‘投石问路’。下面或是有沟,或是有水,就是落在实地,再没有听不出来的。” |
入国问俗 | 国:原指都城,后多指国家。 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,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。 |
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曲礼上》:“入竟而问禁,入国而问俗,入门而问讳。” |
东捱西问 | 谓四处探问、打听。 | 《平妖传》第十五回:“这些众人当一场生意,见神见鬼,东捱西问,那有消息。” |
问安视寝 | 见“问安视膳”。 | 宋・陈亮《廷对策》:“而问安视寝之余,所以察词而观色,因此而得彼者,其端甚众。” |
置之不问 | 置:放着;之:代词。 放在那儿不管。 |
明・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18回:“圣上置之不问。” |
问一答十 | 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。 | 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5回:“太尉此去,下官手下有个虞侯,能言快语,问一答十,好与太尉提拔事情。” |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问的成语、带问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