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问的成语

带问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126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问鼎中原 问:询问,鼎:古代煮东西的器物,三足两耳,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,代表九州,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。
夏、商、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,为得天下者所据有。中原:黄河中下游一带,指疆域领土。
比喻企图夺取天下。
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,代表九州,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。夏、商、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,为得天下者所据有。
问牛及马 问:询问;及:达到。
询问牛的价格,得知马的贵贱。比喻从旁推究,弄清楚事情真相。
《汉书・赵广汉传》:钩距者,设欲知马贾(价),则先问狗,已问羊,又问牛,然后及马,参伍其贾,以类相准,则知马之贵贱,不失实矣。
耕当问奴,织当访婢 耕:耕田种地;奴:男仆;织:纺织;访:询问;婢:女仆。
耕田的事情要问奴,纺织的事情要问婢。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。
《宋书・沈庆之传》:治国如治家,耕当问奴,织当访婢。陛下今欲伐国,而与白面书生谋之,事何由济?
问花访柳 花、柳:原指春景,旧时亦指娼妓。
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。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。
唐・杜甫《严中丞枉驾见过》诗:元戎小队出郊坰,问柳寻花到野处。
学问无止境 止境:尽头。
学问是没有尽头的。
蜚蓬之问 蜚:通“飞”;蓬:蓬草。
比喻无根据的传闻。
春秋・齐・管仲《管子・形势解》:“蜚蓬之问,明主不听也。无度之言,明主不许也。”
问心有愧 愧:惭愧。
问问自己觉得有感到惭愧的地方。
清・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31回:“只是我自己问心有愧,便觉得不好。”
入境问俗 进入别的国家;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;以免违犯。 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曲礼上》:“入竟而问禁,入国而问俗,入门而问讳。”
问十答十 问:询问;答:回答。
询问十回答十,即有问必答。形容见多识广。
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一:两个儿子未为希罕,又生个女儿,名曰小妹,其聪明绝世无双,真个闻一知二,问十答十。
含蓼问疾 蓼:一种苦味水草。
不顾辛苦,慰问疾病。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,跟百姓同甘共苦。
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先主传》:“吾何忍弃去。”裴松之注引晋・习凿齿曰:“观其所以结物情者,岂徒投醪抚寒,含蓼问疾而已哉?”
问十道百 犹言问一答十。 明・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・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只是口嘴快些,凡向人前,说成篇,道成溜,问一答十,问十道百。”
置之不问 置:放着;之:代词。
放在那儿不管。
明・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18回:“圣上置之不问。”
音问相继 音问:音信。
书信和别人捎来的问候连续而来。
唐・刘禹锡《令狐仆射》诗题:“令狐仆射与予投分素深,纵山川阻峭,然音问相继。”
十死不问 谓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宽恕。 《北史・艺术传・皇甫玉》:“孝昭赐赵郡王十死不问,王喜曰:‘皇甫玉相臣,云当恶死,今复何虑?’”
问一答十 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。 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5回:“太尉此去,下官手下有个虞侯,能言快语,问一答十,好与太尉提拔事情。”
寻根问底 见“寻根究底”。 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回:“至于内中暧昧情节,谁曾亲眼见来,何必去寻根问底!”
执经叩问 叩问:询问。
拿着经书,向人请教。指虚心向人学习。
明・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尝趋百里外,从乡之先达,执经叩问。”
质疑问难 质疑:请人解答疑难;问难:对于疑问反复讨论、分析或辩论。
提出疑难,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。
清・徐枋《与曾青藜书》:“此既古人之所有取,亦友朋质疑问难之一乐也。”
问诸水滨 滨:水边。
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。
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四年》:“贡之不入,寡君之罪也,敢不共给?昭王之不复,君其问诸水滨!”
姑置勿问 权且放过,不去追究责问。指对有过错的人暂时给予宽容。 明・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卷十二:吾闻其新娶,若责之,舅姑必以新妇不利,口舌之余,不测系焉。姑置勿问,后或再犯,重加惩治可也。
记问之学 只是记诵书本,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。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,不成体系。 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学记》:“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,必也其听语乎?”
三推六问 推:推究;问:审问。
旧时指反复审训。
元・孙仲章《勘头巾》第三折:“有他娘子将小人告到官中,三推六问,吊拷绷扒,打的小人受不过,只得屈招了。”
贫居闹市无人问,富在深山有远亲
勤学好问 勤奋学习,不懂的就问。比喻善于学习。 宋・朱熹《朱子语类・论语》:“它而今是勤学好问,便谥之以文。”
不闻不问 闻:听。
不听也不问。形容对有关的事情不关心;不过问。也作“不问不闻”。
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首回:“(唐明皇)除了选色征歌之外,一概付之不闻不问。”
入乡问俗 进入一个地方,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,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。 《解放日报》1944.4.5:“我们要吸收群众的经验,一定要‘入乡问俗’。”
问柳评花 比喻狎妓。 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5回:“这些少年,正是斗鸡走狗、问柳评花的一干游侠纨绔。”
问天呵壁 问天:向天发问;呵:大声呵斥。
形容文人不得志而发牢骚。
汉・王逸《天问序》:屈原放逐,忧心愁悴,彷徨山泽,经历陵陆,嗟号昊旻,仰天叹息。……因书其壁,呵而问之,以渫愤懑,舒泻愁思。
不问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,不问情由。 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回:“何况这回巡捕做了原告,自然不问青红皂白,要惩办被告了。”
抚心自问 摸着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。表示自我反省。 鲁迅《华盖集・这回是“多数”的把戏》:“倘使我看了《闲话》之后,便抚心自问:‘要是二百人中有一百九十九人入了女大便怎样?’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问的成语、带问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