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采的成语

带采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69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采薪之忧 采薪:打柴。
病了不能打柴。自称有病的婉辞。
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下》:“昔者有王命,有采薪之忧,不能造朝。”朱熹集注:“采薪之忧,言病不能采薪,谦辞也。”
藜藿不采
采光剖璞 光:光辉;璞:玉石毛料。
比喻挑选人才。
汉・荀爽《与郭叔都书》:“盐车之骥,自非伯乐,无以显名,采光剖璞,以独见宝,实为足下利之。”
博采众长 博:广泛;采:采纳;长:长处;优势。
广泛地吸取各家或各方面的优点、长处。
北齐 魏收《魏书・刘芳传》:“考括坟籍,博采群议。”
凤采鸾章 形容诗文的文采华丽。 南朝・梁・沈约《谢齐竟陵王示永明乐歌启》:“凤采鸾章,霞鲜锦缛。”
文采炳焕 本指豹身花纹,光彩四溢。后形容书法精技艺湛,光彩照人。 《后秦记》:狄伯奇小僧游猎得豹,见其文采炳焕,遂自感叹,始学书艺。
多采多姿
采葑采菲 葑:蔓青,叶和根、茎都可食,但味苦;菲:芜菁类植物。
比喻不因其所短而舍其所长。
《诗经・邶风・谷风》:“采葑采菲,无以下体。”
谬采虚声 指错误地相信虚假的名声。 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6回:“制台又谬采虚声,拿他当作了一员能员,先委了他几个好差使。”
惊采绝绝 形容才华惊人,文辞瑰丽。 南朝・梁・刘勰《文心雕龙・辨骚》:《卜居》标放言之致,《渔父》寄独往之才,故能气往轹古,辞来切今,惊采绝绝,难与并能矣。
精采秀发 精采:精神、神采;秀发:焕发。
形容人的精神焕发。
《晋书・慕容超载记》:“精采秀发,容止可观。”
采凤随鸦 比喻才貌出众的女子嫁给远不如自己的男人。
丰富多采 内容丰富,花色繁多。 秦牧《艺海拾贝・“果王”的美号》:“而在具体主题、内容、体裁、手法上,却完全可以是丰富多采的。”
罄山采木 罄:完,尽。
把山上的树木全部采光。比喻残酷剥削。
《旧五代史・唐书・张延朗传》:“若使罄山采木,竭泽求渔,则地官之教化不行,国本之伤残益甚,取怨黔首,是黩皇风。”
文采风流 ①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。②指才华横溢与风度潇洒的人物。 唐・杜甫《丹青引赠曹将军霸》诗:“英雄割据虽已矣,文采风流今尚存。”清・恽敬《同游海幢寺记》:“夫士大夫登朝之后,大都为世事牵挽,一二有性情者,方能以文采风流、友朋意气相尚。”
褒采一介 褒:赞扬;采:采用;一介:微小。
有细微的长处也可以予以褒奖。
南朝・齐・谢朓《辞随王子隆饯》:“褒采一介,抽扬小善。”
葑菲之采 不可因葑菲根茎味苦而连叶也不采。原比喻夫妻相处,应发德为重,不可因女子容颜衰退而遗弃。后常用作请人有所采取的谦词。 《诗经・邶风・谷风》:“采葑采菲,无以下体。”
旁搜博采 广泛搜集采取。 明・李贽《续焚书・序汇・史阁叙述》:“君知其难,则自能旁搜博采,若我太祖高皇帝然,唯务得人而后已。”
杂采众说 杂:多种多样地;采:采碑,采纳。
广泛地采纳众家学说、说法。
龙潜凤采 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现。
想望丰采 见“想望风采”。 《明史・冯琦传》:“数陈谠论,中外想望丰采,帝亦深眷倚。”
神采英拔 谓人的容貌、仪态英俊非凡。 《陈书・江总传》:“尔操行殊异,神采英拔,后之知名,当出吾右。”
左右采获 左手右手都有收获。比喻研究学问,多采材料。 《诗经・周南・关睢》:“参差荇菜,左右采之。”《汉书・夏侯胜传》:“胜从父子建,字子卿,自师事胜及欧阳高,左右采获。”
采薪之患 病了不能打柴。自称有病的婉辞。 见“采薪之忧”。
采擢荐进 擢:选拔,提拔;荐:推荐。
指对人才的选拔、举荐和提升。
唐・韩愈《感二鸟赋》:“乃反得蒙采擢荐进,光耀如此。”
光采夺目 形容鲜艳耀眼。同“光彩夺目”。 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八:“玉台翠树,光采夺目。”
采椽不斫 采:柞木。
比喻生活简朴。
《韩非子・五蠹》:“尧之王天下也,茅茨不翦,采椽不斫。”汉・曹操《度关山》诗:“不及唐尧,采椽不斫。世叹伯夷,欲以厉俗。”
神采飞扬 神采: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。
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神。形容人兴奋得意;精神焕发的样子。
丁玲《梦珂》:“她居然很能够安逸的,高贵的,走过去握那少年导演的手,又用那神采飞扬的眼光去照顾一下全室的人。”
搜岩采干 比喻多方搜求民间遗才。 《魏书・段承根传》:“剖蚌求珠,搜岩采干。野无投纶,朝盈逸翰。”
兼收博采 犹兼收并采。 宋・陆游《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》:“仁宗皇帝照知其弊,公听并观,兼收博采,无南北之异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采的成语、带采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