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酒的成语

带酒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195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 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,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。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。 唐・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》诗: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”
酒食征逐 征:召唤;逐:追随。
指酒肉朋友互相邀请吃喝玩乐。
唐・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,酒食游戏相征逐,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。”
觞酒豆肉 觞,古代盛酒器;豆,古代盛食器。因以“觞酒豆肉”泛指饮食。 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坊记》:“觞酒豆肉,让而受恶,民犹犯次。”
酗酒滋事 喝醉酒寻衅生事者。
诗酒风流 作诗饮酒。古人以此为风流韵事,故称。 金・元好问《鹧鸪天》词:“身外虚名一羽轻,封侯何必胜躬耕。田园活计浑闲在,诗酒风流属老成。”
酒阑客散 阑:尽;客:客人。
酒席完毕,客人归去。
清・张岱《祭秦一生文》:“至夜静灯残,酒阑客散,其于楹础之间,两目灿烂如岩下电者,非他人必一生也。”
酒醉饭饱 比喻饮食得到满足。 元・高文秀《襄阳会》第一折:“我着他酒醉饭饱,走不动。”
肉林酒池 指酒肉极多。形容极端奢侈豪华的生活。 《元史・裕宗传》:“古有肉林酒池,尔欲吾效之耶!”
醉翁之意不在酒 之:的;意:意趣。
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。后比喻本意不在此;而在别的方面。或比喻别有用心。
宋・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”
愁长殢酒 愁长:愁闷的心肠;殢:困扰。
心肠愁闷容易病酒。
唐・韩偓《有亿》:“愁肠殢酒人千里。
饭囊酒甕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,不会做事的人。 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诫兵》:“今世上大夫,但有读书,即称武夫儿,乃饭囊酒甕也。”
酒阑宾散 阑:尽;宾:客人。
酒席完毕,客人归去。
唐・蒋防《霍小玉传》:“时春物尚余,夏景初丽,酒阑宾散,离思萦怀。”
甘酒嗜音 甘:嗜好。
嗜好喝酒和音乐。形容只顾酒色享乐。
《尚书・五子之歌》:“内作色荒,外作禽荒;甘酒嗜音,峻宇雕墙。”
朋酒之会 朋酒:朋友聚会畅饮。
朋友欢饮的聚会。
《晋书・陶潜传》:“性不解音,而畜素琴一张,弦徽不具,每朋酒之会,则抚而和之。”
鲁酒薄而邯郸围
酒后失言 酒喝多了以后,不能自持,说了不该说的话。 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6回:“是我一时愚蠢,不是了,酒后失言,反被那婆娘瞒过了,怪兄弟相闹不得。”
厚酒肥肉 厚:浓厚。
指丰盛的饮食。
战国・韩・韩非《韩非子・扬权》:“夫香美脆味,厚酒肥肉,甘口而病形。”
酒池肉林 古代传说,殷纣以酒为池,以肉为林,为长夜之饮。原指荒淫腐化、极端奢侈的生活,后也形容酒肉极多。 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张骞传》:“行赏赐,酒池肉林。”
只鸡絮酒 指悼念故人,祭品菲薄。 《后汉书・徐徲传》:“徲尝为太尉黄琼所辟,不就。及琼卒归葬,徲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,设鸡酒薄祭,哭毕而去。不告姓名。”
仗气使酒 仗:凭借,倚仗;使:放任。
指任性发酒疯。
《北齐书・崔瞻传》:“与赵郡李概为莫逆之交。概将东还,瞻遗之书曰:‘仗气使酒,我之常弊,底诃指切,在卿尤甚。’”
酒余茶后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。 鲁迅《集外集拾遗・帮助文学与帮闲文学》:“但依我们中国的老眼睛看起来,小说是给人消闲的,是为酒余茶后之用。”
杯酒解怨 解:消除,排解;怨:怨恨,怨仇。
指饮酒言欢,消解仇怨。
北宋《新唐书・张延赏传》:“吾武夫虽有旧恶,杯酒间可解。”
肉圃酒池 指酒肉极多。形容极端奢侈豪华的生活。 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本经训》:“纣为肉圃酒池。”
酒不醉人人自醉 指人因喝酒而自我陶醉。 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回:“酒中贤圣得人传,人负邦家因酒覆。解嘲破惑有常言,酒不醉人人自醉。”
酒绿灯红 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。 清・李斗《扬州画舫录・小秦淮录》:“酒绿灯红绀碧花,江乡此会最高华。”
酒酽春浓 酽:味厚,味浓。
酒味醇美,春意盎然。形容美好圆满的时刻。
唐・曹唐《小游仙》:酒酽春浓琼草齐,真公饮散醉如泥。
酒肉弟兄 在一起只是吃喝玩乐而不干正经事、不能共患难的朋友。 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8回:“哥哥放着常来的一班儿好酒肉弟兄,闲常不睬的是亲兄弟,今日才有事,便叫没捉处。”
酒朋诗侣 指在一起喝酒作诗的朋友。 宋・柳永《归去来》:持杯谢酒朋诗侣,余酲更不禁香醑。
酒入舌出 形容人喝酒以后喜欢唠叨。 西汉・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十卷:“臣闻之酒入者舌出,舌出者弃身,不宁弃酒乎?”
玄酒瓠脯 饮食只有清水和瓠干。比喻生活清苦。 晋・程晓《赠傅休奕》诗:“厥客伊何?许由巢父。厥醴伊何?玄酒瓠脯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酒的成语、带酒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