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鄙的成语
带鄙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16条成语)
近义词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鄙俚浅陋 | 鄙俚:粗俗;浅陋:见闻不多。 多形容文章或言谈粗俗浅薄。 |
宋・王傥《唐语林・政事上》卷一:“上询其政事,光不知文字,对皆鄙俚。” |
都鄙有章 | 都:都城;鄙:小邑;章:章程。 指国都与小城都有章法。 |
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三十年》:“子产使都鄙有章,上下有服。” |
肉食者鄙 | 肉食者:吃肉的人,引伸为有权位的人;鄙:鄙陋。 旧时指身居高位、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。 |
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庄公十年》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 |
贵远鄙近 | 见“贵远贱近”。 | 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・香山居士》引宋・蔡宽夫《诗话》:“楚人发语之辞曰羌曰蹇,平语之辞曰些,一经屈宋采用,后世遂为佳句,但世俗常情,不能无贵远鄙近耳。” |
鄙吝复萌 | 鄙吝:庸俗;萌:发生。 庸俗的念头又发生了。 |
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黄宪传》:“时月之间,不见黄生,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。” |
鄙于不屑 | 鄙:粗俗卑鄙。 不屑:认为不值得(做或看)。 粗俗卑鄙到不值得一顾的程度。指既丑陋又下贱,叫人看不上眼。 |
|
鄙言累句 | 鄙言:浅俗的言辞。 指文章的词句浅俗,不精炼。 |
《南史・鲍照传》:上好为文章,自谓人莫能及。照悟其旨,为文章多鄙言累句。咸谓照才尽,实不然也。 |
辞鄙意拙 | 鄙:粗俗、低劣;义:意思;拙:拙劣。 文词庸俗,立意拙劣。 |
唐・韩愈《上兵部李侍郎书》:牛角之歌,词鄙而意拙。 |
卑鄙无耻 | 形容人品德卑下;粗鄙;毫无廉耻。 | 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7回:“贾某总办河工,浮开报销,滥得保举。到京以后,又复花天酒地,任意招摇,并串通黄某,到处钻营,卑鄙无耻。” |
鄙夷不屑 | 鄙夷:轻视,看不起;不屑:认为不值得。 轻视,看不起。 |
叶圣陶《倪焕之》九:“难得笑的平板的脸上却浮着鄙夷不屑的笑意。” |
北鄙之音 | 指殷纣时的音乐。后世视为亡国之声。亦作“北鄙之声”。 | 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乐书》:“纣为朝歌北鄙之音,身死国亡……夫朝歌者不时也,北者败也,鄙者陋也,纣乐好之,与万国殊心,诸侯不附,百姓不亲,天下畔之,枚身死国亡。” |
鄙薄之志 | 鄙薄:浅陋、微薄;志:志向。 指微小的志向。多用作谦词。 |
唐・元稹《会真记》:鄙薄之志,无以俸酬。 |
卑鄙龌龊 | 龌龊:肮脏。 品行恶劣下流。 |
明・唐顺之《答俞教谕》:“其于卑鄙龌龊越礼放法者,固未尝敢有雷同随俗之心,而其间尚可告语转移者。” |
屈鄙行鲜 | 鄙:边远的地方;鲜:善。 身在连结,却有善行。比喻人虽地位低下却有德行。 |
三国・魏・曹植《王仲宣耒》:身穷志达,屈鄙行鲜。 |
北鄙之声 | 指殷纣时的音乐。后世视为亡国之声。 | 见“北鄙之音”。 |
蜀鄙二僧 | 蜀:四川;鄙:边境;僧:和尚。 比喻穷与富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条件。 |
《白鹤堂时文集》:“蜀之鄙有二僧,其一贫,其一富。” |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鄙的成语、带鄙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