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避的成语
带避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91条成语)
近义词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避凶趋吉 | 避:避开;趋:奔赴。 指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。 |
宋・王观国《学林・祠卜》:“以此知曾参不入胜母,汉祖不留柏人,避凶趋吉,所不可废。” |
刺举无避 | 刺举:侦察揭发;避:回避。 侦察揭发不法行为,不回避权势。形容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。 |
《汉书・盖宽饶传》:擢为司隶校尉,刺举无所回避。 |
退避贤路 | 贤路:贤人出任的路。 指辞去职位,让贤人接替。 |
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28章:“张怀芝皓电请各省联名电劝李‘退避贤路’。” |
逃避现实 | 指不敢正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。 | 刘少奇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:“不能不顾现实,更不能逃避现实,也不能向丑恶的现实投降。” |
避劳就逸 | ||
就轻避重 | ||
避俗趋新 | 避:舍弃;趋:奔赴,趋向。 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。 |
叶圣陶《未厌集・苦辛》:“‘拜年’有什么意义呢?无非是崇尚虚文的陋俗罢了。于是相率不‘拜年’,表示避俗趋新。” |
躲灾避难 | 躲:逃避;避:避开。 闪躲与逃避灾难。 |
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回:“今日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,早晚天可怜见,放你回来时,依旧夫妻完聚。” |
避世金门 | 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。 | 见“避世金马”。 |
避瓜防李 | 表示避免嫌疑。 | 见“避李嫌瓜”。 |
不避水火 | 指不畏凶险。 | 《水浒传》第五八回:“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,但请尽说不妨,便当不避水火,力为解救,与汝相助。” |
临难不避 | 避:回避。 到了危难之时并不躲避。形容勇敢胆大。 |
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44回:“夫料事能中,智也;尽心谋国,忠也;临难不避,勇也;杀身救国,仁也。” |
括囊避咎 | 括囊:束紧口袋;咎:罪责,灾祸。 为人谨慎小心,不轻易说话,避免灾祸。 |
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杨赐传》:“不敢自同凡臣,括囊避咎。” |
不避斧钺 | 斧钺:古代的兵器。 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。形容将士英勇无畏,或烈士忠义不屈。 |
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赵充国传》:“愚臣伏计孰甚,不敢避斧钺之诛,昧死陈愚,唯陛下省察。” |
内称不避亲,外举不避怨 | 举:推荐。 举荐身边的人,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;举荐外面的人,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。形容办事公正无私。 |
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儒行》:“儒有内称不避亲,外举不避怨,程功积事,推贤而进达之,不望其报。” |
避风港 | 一种无装卸设备、在暴风雨时使船只得到掩护的港口。比喻一块可以躲避危险的地方。 | 张贤亮《心安即福地》:“外面的世界虽然波涛汹涌,家总是一个安宁的避风港。” |
畏刀避剑 | 指贪生怕死。 | 元・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二折:都是些畏刀避剑的,恁不去出力。 |
避强击惰 | 军事用语。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。 | 唐・元稹《批刘悟谢上表》:“卿宜密运谟猷,明宣号令,避强击惰,取暴抚羸。” |
避溺山隅 | 指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。表示远远回避。 | 汉・司马相如《美人赋》:“譬于防火水中,避溺山隅,此乃未见其可欲。” |
外举不隐仇,内举不避亲 | 荐举人才时,无论有仇的外人或自己的亲人,只要有才能,一律任用。指推举人才,公正无私。 | 史记晋世家:“悼公问群臣可用者,祁傒举解狐;解狐,傒之仇。复问,举其子祁午,君子曰:『祁傒可谓不党矣,外举不隐仇,内举不隐子。』” |
畏影避迹 | 比喻庸人自扰,不明事理。 | 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渔父》:“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,举足愈数而迹愈多,走愈疾而影不离身。” |
避难趋易 | 指避开困难的而拣容易的做。 | 见“避难就易”。 |
避嫌守义 | 嫌:嫌疑;守义:保守道义。 避开嫌疑,保守道义。 |
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3回:“今主公避嫌守义,恐失众人之望。” |
避重逐轻 | 指避开较重的责任,拣轻的承担。 | 见“避重就轻”。 |
避人眼目 | 见“避人耳目”。 | 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回:“每日一入学中,四处各坐,却八目勾留,或设言托意,或咏桑寓柳,遥以心照,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。” |
避迹违心 | 指违背本意而隐匿。 | 清・陈确《答张考夫书》:“其为荆公与非荆公,亦难逃后世之公,某万不敢避迹违心,以负兄夙所教督之意。” |
避嚣习静 | 嚣:喧哗,吵闹;习:习惯于。 躲开喧闹,安于清静。 |
《追求》:“现在她已经住在医院里,既然不是有病,那就有点避嚣习静的意味了。” |
避军三舍 | 指退让和回避。一舍:三十里。 |
见“避君三舍”。 |
逃灾避难 | 避:躲开。 逃脱灾害侵袭,避免罹难之祸。 |
元・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二折:“似这等逃灾避难,倒不如奔井投河。” |
内举不避亲,外举不避怨 | 举:推荐。 举荐身边的人,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;举荐外面的人,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。形容办事公正无私。 |
战国・鲁・尸佼《尸子》上卷:“内举不避亲,外举不避怨,仁者之于善也,无择也,无恶也,唯善之所在。” |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避的成语、带避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