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遮的成语

带遮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37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柳暗花遮 形容深夜花柳形影朦胧的景色。 元・吴昌龄《端正好・美妓》套曲:“漏永更长烛影香,柳暗花遮曙色分。”
遮人眼目 谓遮掩别人的视听,掩饰真情。 明・方汝浩《禅真逸史》第十九回:“你只见庵观寺院的和尚贫财好色,明蔬暗荤,遮人眼目,俺庄内须与他们不同,荤酒俱有,待人甚恕。”
遮羞布 系在腰间遮盖下身的布。借指用来掩盖羞耻的事物。 王朔《千万别把我当人》:“其实她没什么好怕的,别说身上还有块遮羞布,就是一丝不挂,再眼尖的观众也看不着什么。”
上无片瓦遮身,下无立锥之地 形容一无所有,贫困到了极点。 清・张南庄《何典》第九回:“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,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,弄得上无片瓦遮身,下无立锥之地,只得仍缩在娘身边。”
山高遮不住太阳 比喻地位低的人压不过地位高的人。现泛指不管如何倒行逆施也阻碍不了前进的潮流。 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四回:虽然年纪大,‘山高遮不住太阳。’
遮遮掩掩 指要隐瞒某种真相而行为不爽利。 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二卷:“这里小姐,起初害羞,遮遮掩掩。今番背却夫人,一般也老落起来。”
蔽日遮天 遮住了天空和太阳。形容遮盖的范围非常宽广。 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・江水》:“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崖连山,略无阙处,重岩叠嶂,隐天蔽日,自非停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”
遮天压地 形容数量多。形容来势凶猛,弥漫充满于天地之间。 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9回:“只见前头的全副执事摆开……车轿人马,浩浩荡荡,一片锦绣香烟,遮天压地而来。”
遮天盖地 形容数量多,占的面积大。 严阵《竹矛・大旗歌》:“啊,团结的大旗,啊,我们遮天盖地的红云!”
东遮西掩 指左右遮掩,隐瞒真相。 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・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:“别件事,或者有些东扯西拽,东遮西掩,东三西四,不容易说话。”
口无遮拦
遮地漫天 同“遮天盖地”。 《清平山堂话本・羊角哀死战荆轲》:“团空搅阵,不分南北西东;遮地迷天,变尽青黄赤黑。”
后拥前遮 遮:阻拦。
形容十分拥挤、喧闹的样子。
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18回:“果是英雄,凭着自己本领,怕甚王孙公子,又怕甚后拥前遮。”
只手遮天 一只手把天遮住。形容依仗权势,玩弄手段,蒙蔽群众。 唐・曹邺《读李斯传》诗:难将一人手,掩得天下目。
横遮竖挡 见“横拦竖挡”。 老舍《赵子曰》第三:“守门的手足并用,横遮竖挡的不叫球攻入门内。”
东掩西遮 谓左右遮掩,隐瞒真相。 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七:“别件事,或者有些东扯西拽,东掩西遮,东三西四,不容易说话。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,一天好事。”
无遮大会 无遮:没有遮拦,指不分贵贱、僧俗、智愚、善恶,平等看待。
佛家语,原指布施僧俗的大会。后也用作其它的泛称。
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武帝本纪》:“舆驾幸同泰寺,设四部无遮大会。”
云遮雾罩 罩:覆盖。
山被云雾笼罩,看不清它的真实面目。比喻故弄玄虚,暧昧不明。
前遮后拥 遮:阻拦。
形容十分拥挤、喧闹的样子。
元・吴昌龄《东坡梦》第三折:“你这里齐臻臻前遮后拥,美甘甘笑口欢容,只待要静巉巉幕天席地。”
遮空蔽日 同“遮天蔽日”。 明・方汝浩《禅真逸史》第二十九回:“军行腾起地中尘,遮空蔽日;马走踏翻拦路草,偃土摇风。”
云遮雾障 云雾遮挡视线,看得很模糊。
遮人耳目 玩弄手法,掩盖真相。 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73回:“又何尝有什么丑处!可见装点造作总难遮人耳目。”
遮天盖日 同“遮天蔽日”。 浩然《石山柏》:“眼看要走进另一道川,忽然间被一座遮天盖日的大山挡住了。”
遮天映日 同“遮天蔽日”。 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七十回:“高继能把蜈蜂袋一抖,好蜈蜂!遮天映日,若骤雨飞蝗。”
遮前掩后 谓说话藏头露尾,欲言又止。 宋・朱熹《答叶正则书》之四:“大家讲究到底,大开眼看觑,大开口说话,分明去取,直截剖判,不须得如此遮前掩后,似说不说,做三日新妇子模样,不亦快哉!”
口没遮拦 指说话没任何顾忌,信口胡言。 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二折:“小孩儿家口没遮拦,一迷的将言语摧残。”
遮天蔽日 遮蔽天空和太阳。形容事物体积庞大、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。 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三回:“远远望见辽兵盖地而来,黑洞洞遮天蔽日,都是皂雕旗。”
花遮柳隐 形容不让人看见,悄悄地走。 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1回:“五儿听罢,便心下要分些赠芳官,遂用纸另包了一半,趁黄昏人稀之时,自己花遮柳隐的来找芳官。”
遮羞包丑 指掩盖感到羞耻和丑陋的东西。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这一张文凭,仿佛有亚当、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,可以遮羞包丑。”
遮天迷地 同“遮天盖地”。 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七十六回:“风起处遮天迷地,火来时烟飞焰裹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遮的成语、带遮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