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遗的成语
带遗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133条成语)
| 近义词 | 解释 | 出处 |
|---|---|---|
| 遗风余教 |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。 | 宋・叶適《金坛县重建学记》:“京口常为江南必争之地,其人以智诈勇力擅名于时,而古人遗风余教无闻焉,何也?” |
| 甘棠遗爱 | 甘棠:木名,即棠梨;遗:留;爱:恩惠恩泽。 旧时颂扬离去的地方官。 |
唐・刘禹锡《答衢州徐使君》诗:“闻道天台有遗爱,人将琪树比甘棠。” |
| 端木遗风 | ||
| 遗老遗少 | 遗老:称前朝的旧臣;遗少:指封建时代留恋前期;思想陈腐的年轻人。 指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。后指思想陈腐、顽固守旧的老人和年轻人。 |
鲁迅《朝花夕拾・无常》:“在正面,就是遗老遗少们所戴瓜皮小帽的缀一粒珠子或一块宝石的地方,直写着四个字道:‘一见有喜’。” |
| 荡然无遗 | 荡:洗涤;荡然:干净的样子。 全都毁坏,消失尽净。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。 |
唐・白居易《议碑碣词赋》:“著诚去伪,小疵小弊,荡然无遗矣。” |
| 天不慭遗 | 慭:愿;遗:留。 天老爷不愿意留下这个老人。常用作对老人的哀悼之词。 |
《诗经・小雅・十月之交》:“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。”《左传・哀公十六年》:昊天不吊,不慭遗一老。 |
| 小学而大遗 | 小:指不知句读;大:指不解疑难问题;而:转折连词,可是;遗:弃。 小的方面则要学习,大的方面却放弃。 |
唐・韩愈《师说》:“小学而大遗,吾未见其明也。” |
| 毫发无遗 | 毫:细毛;发:头发;毫发:比喻细微;遗:遗漏。 形容没有一丝一毫的遗漏。 |
唐・韩愈《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》:“致有差误,圣明所监,毫发无遗,恕臣不逮。” |
| 举如鸿毛,取如拾遗 | 举一根羽毛,拾一件东西。比喻事情容易做,不费气力。 | 《汉书・梅福传》:“举秦如鸿毛,拾楚若拾遗。” |
| 遗恨千古 | 千古:指时间久远。 遗留下的怨恨永远存在下去。 |
清・徐瑶《太恨生传》:“且生与女相爱怜若此,而卒不相遇,真堪遗恨千古。” |
| 学无所遗 | 遗:遗漏。 形容学识渊博,无所不知。 |
三国・魏・曹丕《典论论文》:“斯七子者,于学无所遗,于辞无所假。” |
| 邹鲁遗风 | 邹、鲁:孔子是鲁人,孟子是邹人。 “文教兴盛”之地的代称。指孔孟留下来的儒家风气。 |
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羊侃传》:“高祖览曰:吾闻仁者有勇,今见勇者有仁,可谓邹鲁遗风,英贤不绝。” |
| 不遗寸长 | 遗:遗漏;寸长:微小的长处。 不遗漏一点点长处。形容善于发现和肯定别人的优点。 |
元《宋史・娄机传》:“称奖人才,不遗寸长。” |
| 播恶遗臭 | 播:传播。 传播恶事,遗留臭闻。 |
宋・陆九渊《与黄循中书》:“其在高位者,适足以播恶遗臭,贻君子监戒而已。” |
| 路不拾遗 | 遗:失物。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 |
汉・贾谊《新书・先醒》:“百姓富,民恒一,路不拾遗,国无狱讼。” |
| 遗老孤臣 | 指改朝换代后已经失势而仍效忠前朝的老臣。 | 李大钊《警告全国父老书》:“昔者改姓易代,兴亡倏忽,一二遗老孤臣,不忍见宗社之倾,君父之辱,犹或黄冠草履,歌哭空山,乱礁穷岛,相望饮泣。” |
| 野无遗才 | 见“野无遗贤”。 | 《魏书・阳尼传》:“举贤良,黜不肖,使野无遗才,朝无素餐。” |
| 算无遗策 | 算:计划;遗策:失算。 形容策划精密准确,从来没有失算。 |
《晋书・桓玄传》:“自谓经略指授,算无遗策。” |
| 谋无遗策 | 谓谋划时没有遗漏的计策。形容谋划周密。 | 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钟会传》:“蜀之豪帅,面缚归命,谋无遗策,举无废功。” |
| 遗风余思 |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情思。 | 唐・樊宗师《绛守居园池记》:“绛即东雍,为守理所,禀参实沉分,气蓄两河润,有陶唐冀遗风余思。” |
| 遗风余泽 | 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德泽。 | 《宣和书谱・张彦远》:“此其遗风余泽,沾馥后人者特非一日。” |
| 野没遗贤 | 见“野无遗贤”。 | 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那爷爷圣武神文,英明仁孝,真个朝无幸位,野没遗贤。” |
| 遗芬余荣 |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。 | 《宋书・礼志三》:“爰洎姬汉,风流尚存,遗芬余荣,绵映纪纬。” |
| 归遗细君 | 归:回家;遗:给予;细君:妻子。 指夫妻情深。 |
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东方朔传》:“归遗细君,又何仁也。” |
| 不遗葑菲 | 原意是采集蔓青和萝卜时,不要困根部不好而连茎叶都抛弃。对有可取之处的人要尽量收罗利用。 | 《诗经・邶风・谷风》:采葑采菲,无以下体。 |
| 不遗余力 | 遗:保留;余力:剩余的力量。 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。 |
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赵策三》:“秦不遗馀力矣,必且破赵军。” |
| 巨细靡遗 | ||
| 举无遗算 | 举:提出;算:计谋、办法。 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。形容足智多谋。 |
《晋书・袁蠸传》:“智者了于胸心,然后举无遗算耳。” |
| 殆无孑遗 | 殆:几乎;孑遗:剩余。 几乎没有一点余剩。 |
晋・周祗《与刘裕书谏伐蜀》:“然益土荒残,野无青草,成都之内,殆无孑遗。” |
| 楚弓遗影 | 比喻因某事造成的疑惧心理。 | 《晋书・乐广传》:“尝有亲客,久阔不复来,广问其故,答曰:‘前在坐,蒙赐酒,方欲饮,见杯中有蛇,意甚恶之,既饮而疾。’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,漆画作蛇,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。……” |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遗的成语、带遗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