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逾的成语

带逾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44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情逾骨肉 逾:超过;骨肉:比喻至亲。
形容感情极其深厚。
明・汤显祖《寄李季宣》:“弟于兄交虽道义,情逾骨肉、废弃十余年,始得一通问,可谓有人心乎?”
钻穴逾隙 见“钻穴逾墙”。 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果报》:“安丘某生通卜筮之术,其为人邪荡不检,每有钻穴逾隙之行,则卜之。”
不可逾越 逾:超过。
不能超过或不能越过。
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三十年》:“门不容车,而不可逾越。”
逾墙窥蠙 见“逾墙钻穴”。
逾墙钻蠙 见“逾墙钻穴”。
年逾古稀 指年龄已超过七十岁。 唐・杜甫《曲江》诗: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
大喜逾望
逾假不归 即假期已满而未归营。
逾淮为枳 逾:越过;枳:枸橘。
指橘树过了淮河就变成了枳树。比喻事物的状况随环境而改变。
《晏子春秋・杂下》:“晏子避席对曰:‘婴闻之,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,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。”
逾淮之橘 《晏子春秋·杂下十》:“晏子避席对曰:‘婴闻之,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,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。
所以然者何?水土异也。’”后以“逾淮之橘”比喻易地而变质的事物。
《晏子春秋・杂下十》:“晏子避席对曰:‘婴闻之,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,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。所以然者何?水土异也。’”
登山逾岭 形容长途跋涉,旅途艰辛。 明・郭勋《英烈传》第42回:“且说陈友定从厕中跳墙而逃,恐大路上或有军马追赶,也向东南角上登山逾岭,径寻鹤鸣山一路行走。”
短垣自逾 垣:短墙;逾:越过。
自己越过短墙。旧比喻亲身违背礼制法度。
《国语・吴语》:“今君掩王东海,以淫名闻于天下,君有短垣而自逾之。”
逾墙钻隙 越墙、钻洞。指对女子作挑逗行为,借指男女偷情。 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:“钻穴隙相窥,逾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”
逾墙越舍 指翻墙越舍很快就走了。 唐・皇甫氏《原化记・崔慎思》:“言讫而别,遂逾墙越舍而去。”
赏不逾时 谓及时行赏。 《司马法・天子之义》:“赏不逾时,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。”
逾墙钻穴 亦作“逾墙钻蠙”。亦作“逾墙窥蠙”。语本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不待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钻穴蠙相窥,逾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
”后以“逾墙钻穴”指男女偷情。
语出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:“不待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钻穴隙相窥,逾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”
年逾不惑 不惑:指四十岁。
年纪超过了四十岁。
明・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・纳粟民生高第》:次年登进士,为庶常,显重于词林,其年且逾不惑久矣。
逾沙轶漠 穿越沙漠。谓经历险远的路途。 南朝・宋・颜延之《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:“栈山航海,逾沙轶漠之贡,府无虚月。”
巧逾造化
恩逾慈母 逾:超过。
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。形容恩情深厚。
唐・韩愈《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》:“陛下恩逾慈母。”
逾次超秩 犹言越过次序。 林纾《赠伍昭扆太守序》:“久之,荣于时阶进于显密之途,则非循铨资,托引援,未有榆次超秩,用才地以自进者也。”
投杼逾墙 投杼:抛下织布的梭子。
比喻谣言众多,就连最亲信的人也会动摇坚定的信念。
《战国策・秦策二》:人告曾子母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曾子之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。’织自若。……顷之,一人又告之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惧,投杼逾墙而走。
逾墙避命 逾:越过。
战国初魏人段干木回避魏文侯的征召。越墙逃跑,回避被征召。泛指隐士拒绝出仕。
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乔玄传》:“段干木逾墙而避文侯之命。”
钻穴逾垣 见“钻穴逾墙”。 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九十九回:“也有钻穴逾垣在那里偷窃的,也有杀人放火在那里抢劫的。”
言不逾阈 言:说的话;逾:越过;阈:门坎。
夫妻间说的话,不能越过大门。比喻说体己话不能让外人知道。
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二十七年》:床第之言不逾阈,况在野乎?
穿穴逾墙 穿:凿通;逾:越过。
指穿洞翻墙的偷窃行为。
明・杨慎《“坎为盗”》:“坎之为卦,外阴柔而内刚狠,有穿穴逾墙乘墉伏莽之状也。”
足不逾户 见“足不出户”。 《南齐书・高逸传・何求》:“仍住吴,居波若寺,足不逾户,人莫见其面。”
逾山越海 越过山海。谓长途跋涉。 《南齐书・高帝纪上》:“人迹罕至者,莫不逾山越海,北面称蕃。”
钻穴逾墙 穴:洞。
逾:越过。
钻洞爬墙。旧时常比喻违背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的青年男女自由相恋的行为。后也指男女偷情或小偷行窃。
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:“不待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钻穴隙相窥,逾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”
日月逾迈 见“日月逾迈”。 《尚书・秦誓》:“我心之忧,日月逾迈,若弗云来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逾的成语、带逾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