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退的成语

带退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121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进退触籓 前进后退都有障碍,谓进退两难。语出《易·大壮》:“羝羊触籓,不能退,不能遂。
”孔颖达疏:“退谓退避,遂谓进往。
”羝,公羊。籓,篱笆。
牛饩退敌 饩:活的牲口。
用牛羊击退敌军。
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张衡传》:“弦高以牛饩退敌,墨翟以萦带全城。”
退旅进旅 一起进退。
进退失踞 同“进退无据”。 李劼人《大波》第三部第七章:“万一赵季和与之勾结,使其乘我之瑕,蹈我之隙,则我四面皆敌,进退失踞。”
退避贤路 贤路:贤人出任的路。
指辞去职位,让贤人接替。
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28章:“张怀芝皓电请各省联名电劝李‘退避贤路’。”
进退两难 进和退都有困难。形容处于进不能进;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。 元・郑德辉《周公摄政》第一折:“娘娘道不放微臣进宫闱,进退两难为。”
进退应矩 前进后退均合规矩。 《宋书・乐志》:“旄旍指麾,进退应矩。”
进可以攻,退可以守 进:前进;退:退却;守:防守,固守。
前进可以攻击,后退可以固守。比喻进攻和防守都有主动权。
明・归有光《菎山县倭寇始末书》:“凡此数事,果能断自乃心,豫有成算,则用足兵强,形势险固,人心坚励,进可以攻,退可以守。”
进退出处 指仕途的升迁和降职,出仕和退隐。 唐・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进退出处,何往而不自得哉?”
进寸退尺 进一寸,退一尺。比喻得不偿失。 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用兵有言,吾不敢为主而为客,不敢进寸而退尺。”
进退无所 前进后退均无容身之处。比喻处境困难。 明・孔迩《云蕉馆纪谈》:“妇怀孕十月已足,适至万山之门首而产,时将夜半矣,进退无所,不得已就于门下,以手扳门环生一女子。”
寸进尺退 前进一寸,后退一尺。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,即得不偿失。 《老子》第六十九章:“不敢进寸而退尺。” 唐・韩愈《上兵部李侍郎书》:“寸进尺退,卒无所成。”
进退中度 见“进退有度”。 《吕氏春秋・士容》:“客有见田骈者,被服中法,进退中度,趋翔闲雅,辞令逊敏。”
进退唯谷 见“进退维谷”。 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纰漏》:“仲堪流涕而起曰:‘臣进退唯谷。’”
功成身退 身:自身,自己。
指大功告成之后,自行隐退,不再复出。
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功成、名遂、身退、天之道。”
趋前退后 趋:趋向。
形容犹豫害怕欲进又退的样子。
元・曾瑞《留鞋记》楔子:“我见他趋前退后,待言语却又早紧低头。”
进退消息 增减;变化。 清・魏源《圣武记》叙:“因以溯洄于民力物力之盛衰,人材风俗进退消息之本末。”
多退少补
闻鼓而进,闻金而退 作战时听到鼓声就前进,听到鸣金就后退。指军队服从命令,行动一致。
乐退安贫 谓乐于逊退,安于贫穷。 唐・司空图《漫书》诗:“乐退安贫知是分,成家报国亦何惭。”
进退裕如 谓前进和后退均从容不费力。 宋・陈鹄《耆旧续闻》第三卷:“如乘骏马,进退裕如,不须鞭勒,无不当人意。”
进退触籵 前进后退都有障碍,指进退两难。 语出《易・大壮》:羝羊触籵,不能退,不能遂。孔颖达疏退谓退避,遂谓进往。羝,公羊。籵,篱笆。
车无退表 兵车无后退的标志。引申为军队决不退却。 《国语・晋语上》:“张侯御曰:‘三军之心在此车也,其耳目在于旗鼓。车无退表,鼓无退声。’”
激流勇退 勇:果敢;退:退却,离去。
比喻在官场得意时及时引退,以明哲保身。
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五章:“田福军一回来,他就激流勇退,也许会给省委造成一种他尊重上级决定,并且已改变对田福军的看法,支持和信任他放手工作的印象。”
进退失图 前进或后退都有错误。谓指挥失策。 《魏书・傅永传》:“叔业进退失图,于是奔走。”
进退维谷 维:语气助词。
谷:比喻困难处境。
进和退都处于困难的境地。
《诗经・大雅・桑柔》:“人亦有言,进退维谷。”
进退两端 进退两难,迟疑不决。 唐・张鷟《朝野佥载・张鷟》:“首鼠之士,进退两端。”
进退无据 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。形容无处容身。也指进退两难。 《后汉书・樊英传》:“而子始以不訾之身,怒万乘之主;及其享受爵禄,又不闻匡救之术,进退无所据矣。”
勇退急流 勇:果敢;退:退却,离去。
比喻在官场得意时及时隐退,以明哲保身。
宋・陆游《福州请仁王坚老疏》:“勇退急流,虽具衲子参寻之眼;旁观袖手,要非邦人向慕之诚。”
进人若将加诸膝,退人若将坠诸渊 加诸膝:放在膝盖上;坠诸渊:推进深渊。
指不讲原则,感情用事,对别人的爱憎态度,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。
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下》:“今之君子,进人若将加诸膝,退人若将坠诸渊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退的成语、带退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