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达的成语
带达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123条成语)
| 近义词 | 解释 | 出处 | 
|---|---|---|
| 明目达聪 | 眼睛明亮,耳朵灵敏。形容力图透彻了解。 | 《尚书・舜典》: “明四目,达四聪。” | 
| 欲速则不达 | 速:快;达:达到。 指过于性急图快,反而不能达到目的。  | 
            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则不达,见小利则大事不成。” | 
| 孚尹明达 | 见“孚尹旁达”。 | 宋・叶適《中奉大夫尚书工部侍郎曾公墓志铭》:“公孚尹明达,既早慧,长益贯研古今,出其英华,皆有新意。” | 
| 辞不达义 | 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。语本《仪礼·聘礼》:“辞多则史,少则不达,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。 ”。  | 
            语出《仪礼・聘礼》:“辞多则史,少则不达,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。” | 
| 思虑恂达 | 恂达:通达;思:思索;虑:考虑。 指头脑有识辨能力,思索考虑很通达。  | 
            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知北游》:邀于此者,四肢强,思虑恂达,耳目聪明。 | 
| 明尚夙达 | 夙:早;达:对事理了解透彻。 明智的人贵在事先估计事物发展的趋势。  | 
            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刘封传》:夫智贵免祸,明尚夙达,仆揆汉中王虑定于内,疑生于外矣。 | 
| 达士拔俗 | 达士:达观的人;拔俗:不同凡俗。 达观的人总是超凡脱俗。  | 
            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仲长统传》:“至人能变,达士拔俗。” | 
| 不达大体 | 大体:大局,整体利益。 不懂得从大局考虑。  | 
            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袁绍传》:“袁绍不达大体。” | 
| 未达一间 | 谓未能通达,只差一点。 | 汉・扬雄《法言・问神》:“颜渊亦潜心于仲尼矣,未达一间耳。” | 
| 目达耳通 | 形容感觉灵敏,非常聪明。 | 汉・袁康《越绝书・外传记策考》:“噽为人览闻辩见,目达耳通,诸事无所不知。” | 
| 任达不拘 | 任性放纵,不受礼法拘束。 | 《晋书・阮咸传》:“咸任达不拘,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,当世礼法者讥其所为。” | 
| 豁达先生 | 指人心胸坦荡,头脑清醒。 | 《子不语》:“此处向不平静,自豁达先生过后,永无为祟者。” | 
| 上闻下达 | 闻:听见;达:通晓,明白。 使上级知道,下级的人明白。  | 
            唐・韩愈《与李翱书》:布衣韦带之士,谈道义者多乎。以仆遑遑于其中,能上闻而下达乎? | 
| 知书达理 | 知、达:懂得。 有文化,讲道理。形容有教养。  | 
            元・无名氏《冯玉兰》第一折: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,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。 | 
| 宏达大度 | ||
| 通天达地 | 犹言顶天立地。 | 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》第三六回:“俺是通天达地,有一无二,带管本山山寨头名寨主女将军。” | 
| 通才达识 | 通才:指学识渊博,具有多种才能的人;达识:通晓事理。 形容学贯古今,才识兼备的人。  | 
            晋・欧阳建《言近意论》:世之论者,以为言不尽意,由来尚矣,至于通才达识,咸以为然。 | 
| 火然泉达 | 比喻形势发展迅猛。 | 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“凡有四端于我者,知皆扩而充之矣,若火之始然,泉之始达。” | 
| 通文达理 | 谓有学问懂道理。 | 明・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二回:“周员外,依你这许多通文达理,我道为些什么,不过要我替丈夫娶妾么!” | 
| 连宵达旦 | 犹言通宵达旦。 | 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那些王孙公子来一遍,动不动有几个帮闲,连宵达旦,好不费事。” | 
| 守经达权 | 经:正道,原则;权:权宜,变通。 形容坚持原则而能变通、不固执。  | 
            蔡东藩《唐史演义》第52回:“若殿下只知守经,不知达权,将来人心失望,不可复言。” | 
| 达则兼善天下 | 达:显贵。 得志做了大官,就也把天下治理好。  | 
            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“古之人,得志泽加于民;不得志,修身见于世。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” | 
|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| 诸葛:诸葛亮;走:吓走;仲达:司马懿。 指人虽死,余威犹在。  | 
            傅専《题自书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横卷》诗:“君不闻‘死诸葛能走生仲达’,千古奇事真堪诧。” | 
| 社会贤达 | 指不属任何党派而具有广泛社会声望的人士。 | |
| 经达权变 | 达:通晓,懂得;权、变:权宜,变通。 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,懂得变通,不死守常规。  | 
            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荀彧攸贾诩传》:荀彧清秀通雅,有王佐之风,然机鉴先识,未能充其志也。荀攸、贾诩,庶乎算无遗策,经达权变,其良、平之亚欤! | 
| 通今达古 | 同“通今博古”。 | 胡蕴玉《文学史>序》:“述学派之流别,论政治之得失,纵有通今达古之才,而无瑰玮奇丽之笔,言之无文,行之不远。” | 
| 达权通变 | 通、达:通晓,懂得;权、变:权宜,变通。 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,懂得变通,不死守常规。  | 
            《后汉书・贾逵传》:“《左氏》义深于君父,《公羊》多任于权变。 | 
| 通达谙练 | 通达:明白;谙练:熟悉,熟练。 深知人情事理,处理问题老练。  | 
            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回:“这人既如此通达谙练,岂有连个礼的轻重过节儿,他也不明白的理?” | 
| 廓达大度 | 廓达:宽宏、通达。 性格宽宏,通情达理。  | 
            太平天国 洪仁玕《干王洪仁玕等劝谕清朝官兵暗投明檄》:“尔等抑知我天朝廓达大度,胞与为怀,不分新旧兄弟,皆是视同一体。” | 
| 蜚黄腾达 | 腾达:上升。 形容骏马的飞驰。比喻官职地位升得很快。  | 
           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二回:“恭喜世兄一举成名,蜚黄腾达。” | 
    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达的成语、带达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