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辙的成语

带辙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65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更弦易辙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。 《明史・潘埙传》:“今春秋已盛,更弦易辙,此其时也。”
蹈袭覆辙 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。比喻不吸取教训,再走失败的老路。 元《宋史・米芾传》:“芾为文奇险,不蹈袭前人轧辙。”
攀辕卧辙 拉住车辕,躺在车道上,不让车走。旧时用作挽留好官的谀词。 宋・胡继宗《书言故事・仕进》:“饯去任,当攀辕卧辙。”
出于一辙
同出一辙 两种言论或行为完全一样。
凭轼结辙 凭轼:靠着车前扶手;结辙:车轮的辙迹相迭,形容车马络绎。
驾车奔走,不绝于道。
《子华子・晏子问党》:“游士无所植其足,则凭轼结辙而违之。”
涸辙穷鳞 涸:水涸,干涸;辙:车轮的痕迹;鳞:指鱼。
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。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。
明・胡文焕《群音类选・龙泉记・姑嫂相逢>》:“远道失夫,遐荒滞身,真如涸辙穷鳞。”
扳椽卧辙 拉住车辕,躺在车道上,不让车走。旧时用作挽留好官之词。 南朝・梁・沈约《齐故安陆昭王碑》:攀车卧辙之恋,争涂不忘。
万殊一辙 殊:不同、差异;辙:车轮在路上轧出的痕迹。
指一切事物都有差别,但道理都是一样。
晋・卢谌《赠刘琨》:爰造异论,肝胆楚越,惟同大观,万殊一辙。
涸辙之鲋 涸:水竭;干涸;辙:车轮的迹;鲋:鲫鱼。
指干涸车辙里的鱼。比喻处于困境;急待救助的人。
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外物》:“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顾视车辙中,有鲋鱼焉。周问之曰:‘鲋鱼来!子何为者邪?’”
更弦改辙 见“更弦易辙”。 明・宋濂《谕安南国诏》:“揆于大义,必讨无赦。如或更弦改辙,择日臤亲贤命而立之,庶几可赎前罪。”
闭门合辙 犹言闭门造车,出门合辙。比喻互相投合。 宋・赵令畤《侯鲭录》卷八:“山谷云:东坡墨戏,水活石润,与予草书三昧,所谓闭门合辙。”
前辙可鉴 见“前车之鉴”。 宋・陈亮《与石应之书》:“惟兄勉之,无失朋友之望,前辙可鉴。”
旗靡辙乱 谓阵脚已乱,抵挡不住。 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庄公十年》:“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
螳螂拒辙 犹螳臂当车。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,必然失败。 唐・刘知幾《史通・载文》:“乃其申诰誓,降移檄,便称其智昏菽麦,识昧玄黄,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,临戎贾勇犹螳臂之拒辙。此所谓厚颜也。”
蹈其覆辙 蹈:踩;覆:颠倒;辙:车迹,指道路。
重走别人翻车的路。比喻不接受教训,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。
鲁迅《致郑振铎》:“实因鉴于自己看了翻板之《芥子园》而恨及创始之王氏兄弟,不欲自蹈其覆辙也。”
北辕南辙 参见[南辕北辙]。
扳辕卧辙 扳:通“攀”;辙:车迹。
拉住车辕,躺在车道上挡车。指挽留眷恋好官。
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40卷:“遂解官东归,百姓闻知,扳辕卧辙而留,泣声震地。”
辙乱旗靡 辙:车辙;靡:倒下。
车辙错乱,旗子倒下。形容军队溃败逃窜。
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庄公十年》:“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
北辙南辕 ①想往南却驾车向北行驶。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。②车子北往南来。喻人行无定迹。 见“北辕适楚”。
若出一辙 辙:车辙。
像出自同一个车辙。比喻两种事物非常相似。
宋・岳珂《桯史・汤岐公罢相》:“盖其相两朝,再罢相,乃累洪氏二兄弟,先后若出一辙,可笑如此。”
闭门造车,出门合辙 辙:车轮轧过的痕迹。
指按照统一规格,即使关起门来制造车辆,使用起来也能和路上的车辙完全相合。
宋・沈作喆《寓卷》七:尊宿语言问答之间,未尝见面交谈也,而说法度人千里同音,如闭门造车,出门合辙,了无差异。
一改故辙 彻底改变走惯了的老路。指坚决走上新路。
狃于故辙 狃:习以为常。
习惯于走老路。形容保守、拘泥于旧方法,旧框框,不愿意改变。
《元史・张桢传》:臣愚等以为驭天下之势,当论其轻重强弱,远近先后,不宜胶于一偏,狃于故辙。
熟路轻辙 驾轻快的车,走熟悉的路。比喻处世有经验,办起事来很容易。 宋・张榘《摸鱼儿・为赵懒窝寿》词:“君看取,世道羊肠曲折,依然熟路轻辙。”
殊辙同归
辙乱旂靡 形容军队溃败逃窜。同“辙乱旗靡”。
蹈人旧辙 辙:车迹,指道路。
走别人走过的路。指因循旧说,无主见地人云亦云。
宋・朱弁《曲洧旧闻》第七卷:“秉笔之士所用故实,有淹贯所不究者,有蹈前人旧辙而不讨论所以来者,譬侏儒观戏,人笑亦笑。”
再蹈覆辙 再:重复;蹈:踩、踏;辙:车迹、道路。
重复走翻车的道路,指不接受教训。
郭沫若《抱箭集・第二辑・曼陀罗华》:“这也是一种经验呢,我们都是年青人,将来还有生育的机会,我们可以不再蹈覆辙了。”
螳臂当辙 比喻自不量力,招致失败。同“螳臂当车”。 明・蒋一葵《长安客话・斗促织》:“螳臂当辙横,怒蛙致凭轼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辙的成语、带辙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