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轻的成语

带轻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228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衣马轻肥 穿着轻暖的皮袍,坐着由肥马驾的车。形容生活的豪华。 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:“乘肥马,衣轻裘。”唐・杜甫《秋兴》诗之三:“同学少年多不贱,五陵衣马自轻肥。”
问鼎轻重 问鼎的大小轻重。指妄图夺取天下。 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三年》:“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?”
轻轻松松 不感到有负担,很容易。 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9卷:“天不凑趣,假如肯轻轻松松洒下几点,也要算他功劳。”
轻世傲物 藐视世俗,为人傲慢。 明・屠隆《彩毫记・宫禁生谗》:“此人自恃文才,轻世傲物,纵酒猖狂。”
轻车熟路 驾轻车;走熟路。比喻对某种工作很熟悉;干起来不费力。 唐・韩愈《送石处士序》:“若驷马驾轻车,就熟路,而王良、造父为之先后也。”
口轻舌薄 形容说话刻薄尖酸。 《天雨花》第25回:“小小年纪无厚道,口轻舌薄诮谁人?”
轻财好施 指不吝惜钱财,喜好施舍。 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朱据传》:“谦虚接士,轻财好施,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。”
轻浪浮薄 轻:轻佻;浮薄:不庄重。
形容行为放荡不庄重。
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5回:“填词觅句,无所不能,便是弄管调弦,也无所不会,是个第一等轻浪浮薄子弟。”
轻吞慢吐 形容歌唱时声音轻柔,吐词缓慢。 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0回:“妥娘唱毕,大家又称赞了一会儿,朱贵儿方在轻吞慢吐,嘹嘹呖呖,唱将起来。”
从轻发落 发落:处分,处置。
指处罚从宽,轻予放过。
明・李贽《与周友山书》:“想仲尼不为已甚,诸公遵守孔门家法,决知从宽发落、许其改过自新无疑。
择轻避重
轻薄无礼 指轻佻浮薄,不知礼仪。 明・叶宪祖《鸾鎞记》:“那温庭筠这等轻薄无礼,小人也为着一事,丞相爷差去见他,倒被他呵叱了一场。”
避重就轻 避重:指避开要紧的事;就轻:指抓小事情。
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。也指回避要害问题;只谈无关重要的方面。
宋・刘挚《忠肃集・侍御史黄君墓志铭》:“民始不以多男为患,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轻相去。”
轻鸡爱鹜 鹜:鸭子。
轻视鸡而爱野鸭子。比喻贵远贱近。
晋・何法盛《晋中兴书》卷七:小儿辈厌家鸡,爱野雉,皆学逸少书。
肥马轻裘 裘:皮衣。
骑的是好马;穿的是裘衣。形容生活豪华奢侈。
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:“赤之适齐也,乘肥马,衣轻裘。”
拈轻怕重 拈:用手指拿东西。
指接受工作时拣轻的担子挑;怕挑重担。
毛泽东《纪念白求恩》:“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,拈轻怕重,把重担子推给人家,自己挑轻的。”
轻歌妙舞 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。 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95回:“轻歌妙舞常堪爱,锦砌花团色色怡。”
重气轻命 同“重义轻生”。 三国・魏・曹植《七启》:“是以雄俊之徒,交党结伦,重气轻命,感分遗身。”
两害相权取其轻 权,衡量。取,选择。轻,指为害较小者。形容处理事情时,先衡量轻重得失,再选择伤害较小的方法去做。
轻怜重惜 形容百般怜爱。
无足轻重 足:足以。
没有它并不轻些;有它也并不重些。指无关紧要。
宋・欧阳修《答吴充秀才书》:“修材不足用于时,仕不足荣于世,其毁誉不足轻重,气力不足动人。”
轻言细语 形容说话轻而柔和。 丁玲《风雪人间》上卷:“我们好像是久别重逢,彼此有说不完的话和藏在这些轻言细语后边的无限的担心。”
轻事重报 报:报告。
小事情用严重语气报告。
元・郑廷玉《忍字记》第一折:“过来,我看去,这厮轻事重报。”
轻虑浅谋 考虑不全面,计划不周密。 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赵世家》:“夫小人有欲,轻虑浅谋,徒见其利而不顾其害,同类相推,俱入祸门。”
元轻白俗 元:指元稹;白:指白居易。
泛指文笔粗俗浅近,轻浮靡丽。
宋・苏轼《祭柳子玉文》:元轻白俗,郊寒岛瘦。
轻卒锐兵 轻卒:轻装的士兵。
锐兵:锐利的武器。
轻装勇猛的士兵,手拿锋利的武器。形容部队战斗力很强。
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燕策》:“济上之军,奉令击齐,大胜之。轻卒锐兵,长驱至国。”
轻赋薄敛 犹言轻徭薄赋。 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修务训》:“汤夙兴夜寐,以致聪明,轻赋薄敛,以宽民氓。”
居重驭轻 指人主掌握兵权以制政权。 宋・俞文豹《吹剑录外集》:“故自三代、秦、汉迄我朝,皆以兵得天下,人主皆亲历行阵,习知武事,知居重驭轻之势。”
轻裘大带 轻暖的皮袍,宽松的腰带。形容从容闲适。 《灵应传》:“轻裘大带,白玉横腰,而森罗于阶下者,其数尤多。”
轻车介士 轻车:古代的一种战车。
古时的战车和甲士。
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张安世传》:“安世复强起视事,至秋薨。天子赠印绶,送以轻车介士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轻的成语、带轻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