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软的成语

带软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48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软刀子 比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和腐蚀的手段。 鲁迅《集外集拾遗・老调子已经唱完》:“我们的老调子,也就是一把软刀子。”
软语温存
香温玉软 形容美女的肌肤的娇嫩温香。代指美女。 明・王玉峰《焚香记・设媒》:“吾家富比陶朱,独没个翠倚红偎。想香温玉软,凤枕鸳帏。”
玉软香温 软:柔和;香、玉:女子的代称;温:温和。
旧小说形容女子的身体。
元・李文蔚《燕青搏鱼》第二折:穿着些素淡衣服越风韵,兀的不是天生成玉软香温。
耳软心活 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,就是相信别人的话。 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7回:“那司棋也曾求了迎春,实指望能救,只是迎春语言迟慢,耳软心活,是不能做主的。”
欺硬怕软 欺:欺凌。
怕:害怕。
欺凌强硬的,害怕软弱的。指吃硬不吃软。
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楔子:“我从来欺硬怕软,吃苦不甘,你休只因亲事胡扑俺。”
骨软肉酥 见“骨软筋酥”。 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六一回:“只消‘心月狐’放一个屁,那‘井木犴’俯伏在地,骨软肉酥。”
嘴硬心软 嘴上不服软,心里却认输。指人嘴好强。
苦语软言 苦语:逆耳的忠言;软言:委婉的话。
指善意规劝人的各种话语。
南朝・梁・刘孝绰《栖隐寺碑》:“苦语软言,随方弘训。”
软骨头 比喻意志薄弱、没有骨气的人,甚至丧失气节的人。 陈残云《山谷风烟》第11章:“想不到此人是个忘恩负义的软骨头,把我出卖了。”
软香温玉 见“软玉温香”。 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二十一卷:“夜宿又嫌寒道热,央公子减被添衾,软香温玉,岂无动情之处?”
心慈手软 心怀恻隐而不忍下手。 金近《他叫“东郭先生”》:“他下定决心,往后不再心慈手软了。”
软红香土 形容都市的繁华。 宋・苏轼《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陵宫》诗:“半白不羞垂领发,软红犹恋性车尘。”自注:“前辈戏语:‘西湖风月,不如京华软红香土。’”
水软山温 形容景色幽雅。
甜言软语 甜蜜温柔的话。 宋・赵长卿《柳梢青》词:“甜言软语,长记那时,萧娘叮嘱。”
软谈丽语 谓谈话时态度温和,言辞柔美。 明・方孝孺《与郑叔度书》之三:“饮酒娱乐,软谈丽语,交欢释闷者不为少矣。”
力软筋麻 也作力尽筋疲,筋疲力尽。形容非常劳累;力气已经用尽。
软红十丈 形容都市的繁华。 宋・苏轼《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陵宫》诗:“半白不羞垂领发,软红犹恋性车尘。”自注:“前辈戏语:‘西湖风月,不如京华软红香土。’”
心活面软 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,就是相信别人的话。 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3回:“他这心活面软,未必不周济他些。”
软壳鸡蛋 比喻性情软弱之人。 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做小娘的,不是个软壳鸡蛋,怎的这般嫩得紧?似你恁地怕羞,如何赚得大主银子?”
软磨硬抗 以和缓的手段纠缠,以强硬的手段对抗。形容想方设法拒绝服从。
温香软玉 温:温和;软:柔和;香、玉:女子的代称。
旧小说形容女子的身体。
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:软玉温香,休道是相亲旁若能够汤他一汤,倒与人消灾障。
两腿发软
软钉子 比喻委婉的回绝或批评。 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0回:“总办碰了他这么一个软钉子,气的又不敢恼出来,只得和他软商量。”
软裘快马 轻暖的毛皮衣服和善跑的马,喻生活豪奢。 唐・杜甫《投简咸华两县诸子》诗:“赤县官曹拥才杰,软裘快马当冰雪。”
轻手软脚 犹言蹑手蹑脚。形容走路时脚放得很轻。 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8卷:“忽听得贺司户船中剪刀声响,遂悄悄的轻手软脚,开了窗儿,跨将出去。”
软耳朵 比喻无主见。容易轻信别人的话的人。
软硬兼施 同时涉及或具有几个方面。软的和硬的手段都用上了。兼施:同时施展。
张扬《第二次握手》:“这位神甫满脸堆笑,帮着苏凤麒一唱一和,软硬兼施地劝告苏冠兰结婚。”
力软筋疲 筋疲力尽。 清・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33回:此时蒋金花力软筋疲,满心只望尚诏救应,被军门右哨下一马兵丁熙趁空一枪,刺于马下。
软弱无力 形容身体衰弱无气力。也可比喻处事不得力,不中用。 巴金《我的故事》:“你看我是一个多么软弱无力的人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软的成语、带软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