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身的成语

带身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363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终身让路,不枉百步 枉:白白地,冤枉。
一辈子给人让路,也不会多走一百步冤枉路。比喻对人谦让不会有什么损失。
北宋《新唐书・朱敬则传》:“敬则兄仁轨……尝诲子弟曰:‘终身让路,不枉百步;终身让畔,不失一段。’”
单丁之身 丁:成年男子;单丁:独子。
指没有兄弟的成年男子。
《南齐书・武帝纪》:凡单丁之身及茕独而秩养孤者,并蠲今年田租。
身非木石 谓自身并不是毫无感情的人。 西汉・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身非木石,独与法吏为伍,深幽囹圄之中,谁可告愬者?”
才广妨身 妨:妨害。
自恃才能广博,有时反而害了自己。元·周文质《斗鹌鹑·自悟》套曲:“看了些英雄休争闲气,为功名将命亏……常言道才广妨身,官高害已。
”。
元・周文质《斗鹌鹑・自悟》套曲:“看了些英雄休争闲气,为功名将命亏……常言道才广妨身,官高害已。”
出师未捷身先死 出兵征讨尚未获胜,就已经牺牲生命。形容将士在大功还未完成之前,便不幸身亡了。 杜甫蜀相诗:“三顾频繁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;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。”
立身处世 立身:在社会上立脚;处世:在社会上与人相处交往。
在社会上自立;与世人交往相处。指做人的言行和交际等活动。
晋・无名氏《沙弥十戒法并威仪序》:“夫乾坤覆载,以人为贵,立身处世,以礼仪为本。”
潜身缩首 潜:深藏;首:头。
隐居不出头露面。
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2回:“汝既为谄谀之臣,只可潜身缩首,苟图衣食。”
贤身贵体 指身分高贵。 《管子・立政》:“虽有贤身贵体,毋其爵不敢服其服;虽有富家多资,毋其禄有敢用其财。”
弃智遗身 谓不与人斗智争利,忘记自身的存在。 三国・魏・嵇康《赠兄秀才入军诗》:“琴诗自乐,远游可珍。含道独往,弃智遗身。寂乎无累,何求于人?”
摇身一变 摇晃一下身子;就改变了身份。形容变化得快。旧小说中指有神通的人用法术使自己变成别的形体。 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回:“悟空捻着诀,念动咒语,摇身一变,就变做一科(棵)松树。”
家破身亡 家庭毁灭,自身死亡。 《晋书・温峤传》:“会琨为段匹磾所害,峤表琨忠诚,虽勋业不遂,然家破身亡,宜在褒崇,以慰海内之望,”
门里出身 出身于有某种行业或技艺传统的家庭。 《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十三:门里出身易,身里出门难。
安身立命 安身:有容身之所;立命:精神上安定。
指生活有着落;精神有所寄托。
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僧问:‘学人不据地时如何?’师云:‘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?’”
身无寸铁 身边没有武器。谓赤手空拳。 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5回:“庑下预伏壮士,突然杀出,将二人砍为数段。虽有从人,身无寸铁,一时毕命。”
苦身焦思 焦:焦急。
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。
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吴既赦越,越王勾践反国,乃苦身焦思,置胆于坐,坐卧即仰胆,饮食亦尝胆也。”
灰身泯智 见“灰身灭智”。 明・智旭《教观纲宗》:“若灰身泯智,名无余涅盘。”
身微力薄 谓地位低下,财力不足。 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七卷:“自惜身微力薄,不能拔之风尘,所以怜而与游。”
容头过身 只要头容得下,身子就过得去。比喻得过且过。 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西羌传・东号子麻奴》:“今三郡未复,园陵单外,而公卿选懦,容头过身,张解设难。”
分身减口 见“分房减口”。 孙锦标《通俗常言疏证・家族》:“今有迫于人口多者,每有分身减口之语。”
轻身下气 形容谦恭的态度。 宋・陈师道《参军集>序》:“倾家破产,急士之穷,轻身下气,而交名胜。”
单身只手 指独自一人。形容人单势孤。 清・孔尚任《桃花扇・草檄》:剩俺单身只手,怎去恢复中原。
洁身自好 洁:沌洁;好:喜爱。
保持自身的清洁;不同流合污。现也指怕招惹是非;只顾自己;不关心大多数人的利益。
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・逃名》:“逃名,固然也不能说是豁达,但是去就,有爱憎,究竟总不失为洁身自好之士。”
身微言轻 微:卑微。
地位低,说话不受人重视。
《后汉书・孟尝传》:“臣前后七表言,故合浦太守孟尝,而身轻言微,终不蒙察。”
身败名隳 见“身败名裂”。 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2回:“纵使才大如海,也会令名不终,否则浪得虚名,毕竟才无足取,甚而至于弄得身败名隳的都有。”
好汉不怕出身低
身名俱败 犹言身名俱灭。 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36回:“今日为公孙枝所诱,死于王城,身名俱败,岂不哀哉!”
身废名裂 见“身败名裂”。 朱自清《史记・汉书第九》:“他觉得自己已经身废名裂,要发抒意中的郁结,只有这一条通路。”
陨身糜骨 犹言粉身碎骨。 宋・司马光《乞罢条例司常平使疏》:“德泽汪洋,天隆地厚,非臣陨身糜骨所能报称。”
仰手接飞猱,俯身散马蹄 接:迎面射;猱:猿类;马蹄:一种箭靶的名称。
扬起手射中飞猿,俯下身射破箭靶。形容技艺高超。
三国・魏・曹植《白马篇》:“仰手接飞猱,俯身散马蹄。狡捷过猿猴,勇剽若豹螭。”
感同身受 感:感激;身:亲身。
心里很感激,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。
《艺风堂友朋书札》:“小方壶主人承招致,俾不至有臣朔之饥,感同身受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身的成语、带身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