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蹶的成语
带蹶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7条成语)
近义词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百足之虫,断而不蹶 |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。同“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”。 | 唐・马总《意林》卷一:“百足之虫,断而不蹶。” |
百足之虫,至断不蹶 |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。同“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”。 | 《文选・曹冏〈六代论〉》:“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。”李善注引《鲁连子》:“百足之虫,至断不蹶者,持之者众也。” |
蹶角受化 | 蹶角:叩头;受化:接受文化。 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,接受教化。形容声威极大。 |
南朝・梁・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当今皇帝盛明,天下安乐,白环西献,楛矢东来,夜郎、滇池,解辫请职,朝鲜、昌海,蹶角受化。 |
艰难竭蹶 | 竭蹶:原指走路艰难;后指资财枯竭、匮乏。 形容经济困难;生活艰苦。 |
荀况《荀子・儒效》:“故近者歌讴而乐之,远者竭蹶而趋之。” |
一蹶不振 | 蹶:跌倒;振:振作。 跌倒了再也爬不起来。比喻遭到失败;挫折;就再也不能振作起来。 |
西汉・刘向《说苑・说丛》:“一噎之故,绝谷不食,一蹶之故,却足不行。” |
屯蹶否塞 | 颠连困厄。 | 宋・曾鞏 《寄歐陽舍人書》 :“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,而先生顯之。則世之魁閎豪傑不世出之士,其誰不願進於門?” |
狼艰狈蹶 | 比喻处境困苦窘迫。 | 清・龚自珍《西域置行省议》:“自乾隆末年以来,官吏士民,狼艰狈蹶,不士、不农、不工、不商之人,十将五六。” |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蹶的成语、带蹶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