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蹙的成语
带蹙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20条成语)
近义词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皱眉蹙额 | 蹙:收缩。 布满皱纹的样子。 |
|
皱眉蹙眼 | 蹙:收缩。 皱眉头,眯眼睛。形容不满的神态。 |
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2回:“安老爷便皱眉蹙眼的问道:‘那里去了?’何小姐答道:‘只怕在书房里罢!’” |
疾首蹙頞 | 疾首:头痛;蹙:皱。 形容厌恶、痛恨的样子。 |
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下》:“举疾首蹙額而相告曰:‘吾王之好鼓乐,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,父子不相见,兄弟妻子离散。” |
眉头一蹙,计上心来 | 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。 | 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四卷:“那尼姑眉头一蹙,计上心来道:‘前日坏腹,至今未好,借解一解。’” |
力蹙势穷 | 蹙:局促;穷:尽。 力量局促穷尽而不得伸展。 |
唐・柳宗元《答人求文章书》:“率皆纵诞而不克,踯躅而不进,力蹙势穷,吞志而没。” |
蹙国百里 | 蹙:缩;国:国土。 指丧失国土或边疆。 |
《诗经・大雅・召旻》:“昔先王受命,有如召公,日辟国百里,今也日蹙国百里。” |
势穷力蹙 | 同“势穷力屈”。 | 宋・李纲《与吕安老提刑书》:“招盗赋以官,出于不得已,今既两路有兵,势穷力蹙,不擒即降,似不须此。” |
输泻跳蹙 | 泻:很快地流;蹙:紧迫。 形容水流湍急,一泻千里。 |
宋・苏轼《书蒲永升画后文》:作输泻跳蹙之势,汹汹欲崩屋也。 |
蛾眉倒蹙,凤眼圆睁 | 蛾眉:细长的眉毛;蹙:皱;凤眼:长而大的双眼皮眼睛。 形容美女发怒的面容。 |
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2回:“晴雯听了,果然气的蛾眉倒蹙,凤眼圆睁,即时就叫坠儿。” |
蹙蹙靡骋 | 指局促,无法舒展。 | 《诗经・小雅・节南山》:“我瞻四方,蹙蹙靡所骋。” |
愁眉蹙额 | 因发愁而紧皱眉头。 | 茅盾《血战后一周年》:“内地的小商人为了上海‘钱庄不通’而愁眉蹙额。” |
攒眉蹙额 | 攒眉:皱眉。 蹙额:皱额头。 眉头额头紧皱。形容愁闷的表情。 |
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五卷:“只见那女郎侧身西坐,攒眉蹙额,有不胜怨恨的意思。” |
翻天蹙地 | 翻:反转;蹙:同“蹴”,踢,踩。 形容迅猛势盛。 |
唐・独孤及《招北客文》:“五月之间,白帝之下,洪涛塞峡,不见滟滪,翻天蹙地,霆吼雷怒。” |
蹙金结绣 | 形容文章精美,结构严密。 | 五代・王定保《唐摭言海叙不遇》:“赵牧不知何人。大中、咸通中,斅李长吉为短歌,可谓蹙金结绣,而无痕迹。” |
操之过蹙 | 犹言操之过急。指处理事情,解决问题过于急躁。 | 语出《公羊传・庄公三十年》:“扞齐人伐山戎呴,此齐侯也,其称人何?贬。曷为贬?子司马子曰:‘盖以操之为已蹙矣!’” |
颦眉蹙頞 | 颦:皱;蹙:收缩;頞:鼻梁。 皱眉毛、缩鼻子。形容愁苦的样子。 |
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下》:举疾首蹙頞而相告。 |
蹙国丧师 | 蹙:迫促;师:军队。 形容国家受难,军队失利。 |
《晋书・陆晔、何充等传论》:“未有嘉谋善政,出总戎律,惟闻蹙国丧师,是知风流异贞固之才,谈论非奇正之要。” |
疾首蹙额 | 疾首:头痛;蹙额:皱眉。 形容厌恶、痛恨的样子。 |
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下》:“举疾首蹙額而相告曰:‘吾王之好鼓乐,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,父子不相见,兄弟妻子离散。” |
掩耳蹙頞 | 蹙:皱起;頞:鼻梁。 捂着耳朵,皱着鼻子。形容极其厌恶。 |
唐・柳宗元《河间妇传》:“自是虽戚里为邪行者,闻河间之名,则掩耳蹙頞,皆不欲道之。” |
额蹙心痛 | 极度忧愁伤心貌。 | 明天放道人《〈四声猿〉序》:“《渔阳》意气,泉路难灰,世人假慈悲学大菩萨,而勤王断国之徒,多在涂脂调粉之辈,此文长所为额蹙心痛者乎。” |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蹙的成语、带蹙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