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踪的成语

带踪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46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按迹循踪 依循一定的线索和踪迹寻求真相。 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其间离合悲欢,兴衰际遇,俱是按迹循踪,不敢稍加穿凿,至失其真。
来踪去迹 踪、迹:脚印。
来去的踪迹;指人、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。
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6卷:“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,今番杀人一事,定有干涉,只是不敢问他,却也怀着鬼胎。”
潜踪隐迹 隐蔽踪迹。 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六卷:“我到此地了,你们却潜踪隐迹,没处追寻。”
浪迹浮踪 到外漫游,行踪不定。 元・白朴《梧桐雨》第四折:“想当日恨冲冲,乱离间家业空,浪迹浮踪,水远山重。”
潜踪蹑迹 谓藏匿行踪。 明・徐元《八义记・锄麑触槐》:“听得谯楼鼓二更,是我潜踪蹑迹,欲刺权臣。”
发踪指使 操纵指挥。同“发纵指使”。 邹韬奋《萍踪忆语》四:“美国在一九一七年的参加世界大战,也是出于华尔街的发踪指使。”
踪迹诡秘 行踪隐秘难测。 《剪灯余话・泰山御史传》:“率轻狂而自若,踪迹诡秘,贿赂公行。”
来去无踪 踪:脚印。
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。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。
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八十一回:“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,来无影,去无踪。”
紧行无善踪 比喻做事急于求成就不可能完美无缺。
有影无踪 只有来的影子没有去的踪迹。 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94回:“或是寻把柴火,把两口棺材放成一堆,烧成灰骨,洒的有影无踪。”
萍踪浪迹 象浮萍、波浪一般的无定。比喻到处漂泊,没有固定的住所。 明・徐霖《绣襦记》:“相公这样人家,萍踪浪迹,你那里去寻他?”
无踪无影 同“无影无踪”。 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六回:“说毕,一阵香风,无踪无影去了。”
犬迹狐踪 喻低弱的身手。 元・王实甫《丽春堂》第一折:“他每那祖宗是斑斓的大虫,料想俺将门下无犬迹狐踪。”
追踪觅影 觅:寻找。
顺着踪迹追寻。
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18回:“惹得长安城中王孙公子,游侠少年,丢眉做眼,轻嘴薄舌的,都在灯市里穿来插去,寻香哄吃,追踪觅影,调情绰趣,何尝真心看灯。”
萍踪梗迹 萍:浮萍;梗:草木的直茎。
像浮萍在水中,飘泊不定。比喻行踪无定。
明・郑若庸《玉玦记・报信》:“空挥泪,萍踪梗迹将安寄,此生何济?”
梗迹萍踪 像断梗、浮萍在水中一样踪迹不定。 明・单本《蕉帕记・寻春》:“休夸绣虎雕龙,那值时危国破,怎发付梗迹萍踪。”
觅迹寻踪 觅:找;踪:迹,脚印,指行踪。
到处寻找别人的行踪。
元・吴昌龄《张天师断风花雪夜》第一折:“却待要拄眼睁睛,觅迹寻踪,莫非他锦阵花营,不曾厮共,险教咱风月无功。”
行踪无定 行踪:行动的踪迹。
指在各处来往出没,没有固定处所。
清・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一回:“出家人行踪无定,待贫道自去寻来。”
狐踪兔穴 喻指坟墓。 元・马致远《双调・夜行船・秋思》:投至狐踪与兔穴,多少豪杰。
无影无踪 踪:踪迹。
形容完全消失;不知去向。
元・吴昌龄《东坡梦》:“你那里挨挨拶拶,闪闪藏藏,无影无踪。”
杳无踪影 同“杳无踪迹”。 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但见云暗江心,波涛滚滚,杳无踪影。”
浮踪浪迹 浮:飘浮;浪:流浪。
飘浮不定的踪影,到处流浪的足迹。比喻四处飘泊,不安定的人或生活。
元・王子一《误入桃园》第三折:“似恁般妄作胡为,敢欺侮咱浮踪浪迹。”
杳无踪迹 见“杳无踪迹”。 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三回:“李逵叫娘吃水,杳无踪迹,叫了几声不应。”
雨迹云踪 比喻男女情好的往事。 宋・柳永《雪梅香》:“可惜当年,顿乖雨迹云踪。”
藏踪蹑迹 蹑:轻步行走的样子。
隐秘行踪,悄悄行动。
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4回:“且说张横将引三二百人,从芦苇中间,藏踪蹑迹,直到寨边,拨开鹿角,径奔中军。”
寻踪觅迹 觅:找;踪:迹,脚印,指行踪。
到处寻找别人的行踪。
元・李好古《张生煮海》第二折:“小生张伯腾,恰才遇着的那个女子,人物非凡,因此寻踪觅迹,前来寻他。”
渺无人踪 很少看见人的踪影,形容空旷寂静。 王汶石《大木匠》:“田间是静悄悄的,大路上也是静悄悄的渺无人踪。”
雨踪云迹 比喻男女情好的往事。 宋・曾觌《清商怨》词:“清宵寂,香闺隔。好梦难寻,雨踪云迹。忆忆忆。”
行踪飘忽
鼠迹狐踪 比喻人行踪鬼祟。 明・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・史书拈毕》:“羽椿忠大节,而世有责之备者;蒙鼠迹狐踪,而世有赞其能者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踪的成语、带踪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