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路的成语
带路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195条成语)
近义词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歧路徘徊 | 歧路:岔路;徘徊: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,比喻犹豫。 在岔道上走来走去。比喻犹豫观望,主意不定。 |
南朝・齐 谢眺《观朝雨》:“动息无兼遂,歧路多徘徊。” |
不讳之路 | 指忠言直谏之路。 | 《后汉书・安帝纪》:“间令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,远求博选,开不讳之路,冀得至谋,以鉴不逮。” |
星夜兼路 | 星夜:有星光的夜路;兼路:走双倍的路程。 形容连夜加倍地赶路。 |
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吕岱传》:岱自表辄行,星夜兼路。 |
逢山开路 | 形容不畏艰险,在前开道。 | 元・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楔子:“傍边转过一个壮士,一臂扶轮,一手策马,逢山开路,救出赵盾去了。” |
山高路陡 | 山又高有陡,行走非常困难。比喻道路遥远艰险。同“山高路险”。 | 《朱德的扁担》:从井冈山上到茅坪,有五六十里,山高路陡,非常难走。 |
路遥知马力,事久见人心 | 路途遥远,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;经历的事情多了,时间长了,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。 | 宋・陈元靓《事林广记・结交警语》:“路遥知马力,事久见人心。” |
峰回路转 | 峰峦重叠环绕,山路蜿蜒曲折。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。 | 宋・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峰回路转,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,醉翁亭也。” |
进退路穷 | 犹言进退无路。 | 《晋书・苻坚载记》:“丕进退路穷,乃谋于群僚。” |
道路相望 | 望:看见。 在道上可以互相看见。形容人络绎不绝。 |
唐・李世民《命俭等征诏》:新罗日蹙,百姓涂炭,遣使请援,道路相望。 |
怨声载路 | 怨恨之声充满道路。形容不满情绪十分普遍。 | 《旧唐书・张廷珪传》:“州县征输,星火逼迫,或谋计靡所,或鬻卖以充,怨声载路,私气未洽。” |
虎狼当路 | ||
行不由路 | 路:小路,引申为邪路。 从来不走邪路。比喻行动正大光明。 |
汉・刘向《说苑・指武》:垒壁已具,行不由路,谓之奸人,奸人者杀。 |
自新之路 | 罪犯自己改正错误,重新做人的出路。 | 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田豫传》:“豫悉见诸系囚,慰谕,开其自新之路,一时破械遣之。” |
退让贤路 | 退让:辞职的谦词;贤路:贤才仕进路。 辞官退隐,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。 |
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万石张叔列传》:“愿归丞相侯印,乞骸骨归,避贤者路。” |
康庄之路 | ||
开路先锋 | 原指军队中的先行分队;他们要逢山开路、遇水搭桥;为后行的大部队创造行军作战的条件。后泛指行动、事业的先行者、带头人。 | 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卷:“你只把(弹弓)背在身上,一路虽然抵不得万马千军,大约也算得一个开路的先锋,保镖的壮士。” |
怨声盈路 | 怨恨之声充满道路。形容不满情绪十分普遍。 | 《魏书・高肇传》:“肇既当衡轴,每事任己,本无学识,动违礼度,好改先朝旧制,出情妄作,减削封秩,抑黜勋人。由是怨声盈路矣。” |
路见不平 | 指见到不平的事。 | 茅盾《霜叶红似二月花》:“我不过路见不平,说几句气话罢哩!” |
拳头上立得人,胳膊上走得路 | 比喻为人清白,作风正派,过得硬。 | |
终身让路,不枉百步 | 枉:白白地,冤枉。 一辈子给人让路,也不会多走一百步冤枉路。比喻对人谦让不会有什么损失。 |
北宋《新唐书・朱敬则传》:“敬则兄仁轨……尝诲子弟曰:‘终身让路,不枉百步;终身让畔,不失一段。’” |
前进无路,后退无门 | 形容处境非常困难。 | 刘流《烈火金刚》第29回:“要是利用不好,那就是前进无路,后退无门,动不能动,转不能转,成为死地。” |
天无绝人之路 | 天下不会断绝人的出路,把人困死。比喻人虽一时处于绝境,但终归可以找到出路。 | 元・无名氏《货郎担》第四折:“果然天无绝人之路,只是那东北上摇下一只船来。” |
避让贤路 | 避让:辞职的谦词;贤路:贤才仕进路。 辞官退隐,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。 |
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万石张叔列传》:“愿归丞相侯印,乞骸骨归,避贤者路。” |
眼观四路,耳听八方 | 形容人机智灵活,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。 | 清・文康《新儿女英雄传》:“强盗的本领,讲的是观六路,耳听八方。” |
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 | 六路:指上、下、四方;八方:指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东南、西南、西北、东北。 形容人机智灵活,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。 |
清・石玉昆《续小五义》第三回:“魏真道爷可算得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,正与雷英动手。” |
一路风清 | 形容安定升平的景象。 | 明・沈德符《野获编・吏部・用违其才》:“沈里孝清直名臣,使其建牙内地,将见一路风清,乃使作陕西巡抚,助讨宁夏。” |
九霄云路 | ||
陌路相逢 | 与陌生人相遇在一起。 | 清・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八回:“我与你家小姐陌路相逢,欲言恩,恩深难言;欲言情,又无情可言。” |
三岔路口 | ||
半路出家 | 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离家去当和尚、尼姑。 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 |
《京本通俗小说・错斩崔宁》:“先前读书,后来看看不济,却去改业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。” |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路的成语、带路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