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趋的成语

带趋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59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急趋无善迹 比喻办事求快就不可能尽善尽美。 晋・葛洪《西京杂记》:“长卿首尾温丽,枚皋时有累句。故知疾行无善迹也。”《旧唐书・朱敬则传》:然而急趋无善迹,促柱少和声,拯溺不规行,疗饥不足食。即向时之妙策,乃当今之刍向也。
趋吉逃凶 趋:趋向。
趋向吉祥避开灾难。
明・张凤翼《灌园记・田单铁笼》:“即墨近城东,不须忧恐,趋吉逃凶,仗剑当陪奉,管取平安保我宗。”
唯利是趋 唯:只有。
一心求利,别的什么都不顾。
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成公十三年》:余虽与晋出入,余唯利是视。
齐趋并驾 犹言并驾齐驱。 清・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1回:“甲寅以后为文明华敷之世,虽灿烂可观,尚不足与他国齐趋并驾。”
避俗趋新 避:舍弃;趋:奔赴,趋向。
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。
叶圣陶《未厌集・苦辛》:“‘拜年’有什么意义呢?无非是崇尚虚文的陋俗罢了。于是相率不‘拜年’,表示避俗趋新。”
趋炎赶热 趋:奔走,投靠。
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。
明・康海《中山狼》第四折:“稍觉冷落,却便别处去趋炎赶热,把那穷交故友撇在脑后。”
绳趋尺步 绳、尺:木工校曲直、量长短的工具,引伸为法度;趋:快走;步:行走。
指举动符合规矩,毫不随便。
元《宋史・道学传三・朱熹》:“方是时,士之绳趋尺步,稍以儒名者,无所容其身。”
行合趋同 行为志趣相同。 《淮南子・说山训》:“行合趋同,千里相从;行不合,趋不同,对门不通。”
褪后趋前 形容前前后后向人献殷勤。
趋之若骛 鹜:鸭。
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。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。
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7回:“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,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,京外的官员,那个不趋之若骛呢!”
趋舍有时 趋舍:趋向或舍弃,进取或后退。
比喻人的得失、升降有一定的时机。
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伯夷列传》:伯夷、叔齐虽贤,得夫子而名益彰。颜渊虽笃学,附骥尾而行益显。岩穴之士,趋舍有时若此,类名湮灭而不称,悲夫。
趋炎附灶
趋利避害 趋:奔向。
奔向有利的一面,而避开有害的一面。
汉・霍谞《奏记大将军梁商》:“至于趋利避害,畏死乐生,亦复均也。”
一步一趋 ①形容紧跟着行走。语本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夫子步亦步,夫子趋亦趋。
”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随别人。常含贬意。
语本《庄子・田子方》:“夫子步亦步,夫子趋亦趋。”清・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卷下:“斜睨之,美而艳,一步一趋,相离仅尺咫耳。”
趋炎慕势 趋:奔走,投靠;炎:热。
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。
明・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三回:“至于冷祝夫妻、都飙母子,一味不过利其所有,趋炎慕势,奴颜婢膝,昏夜乞怜,与那街坊上的花子何异?”
趋人之急 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。 《诗经・小雅・常棣》:“脊令在原,兄弟急难。”《史记・游侠列传》:家无余财,衣不完采,食不重味,乘不过軥牛。专趋人之急,甚已之私。
惟利是趋 见“惟利是图”。 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二回:“若以罪之大小而论,那宰牛的原算罪魁,但此辈无非市井庸愚,只知惟利是趋,岂知善恶果报之道。”
背本趋末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,手工、商贾为末。指背离主要部分,追求细微末节。 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食货志上》:“时民近战国,皆背本趋末。”
附炎趋热 比喻趋附时贵权势。 明・王錂《春芜忘・宴赏》:“下官楚大夫登徒履便是,附炎趋热,色厉内茬。”
趋炎奉势 趋:奔走,投靠。
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。
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7回:“且说外面这些趋炎奉势的朋友,先前贾宅有事都远避不来,今儿贾政袭职,知圣眷尚好,大家都来贺喜。”
趋前退后 趋:趋向。
形容犹豫害怕欲进又退的样子。
元・曾瑞《留鞋记》楔子:“我见他趋前退后,待言语却又早紧低头。”
逐名趋势 追求名声和权势。 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・交际》:“世俗之人,交不论志,逐名趋势,热来冷去,见过不改,视迷不救。”
尺步绳趋 谓行有准绳,循法度。 清・冯桂芬《复庄卫生书》:“以彼其文,岂不周规折矩,尺步绳趋,侍乎否否乎?”
趋权附势 趋:奔走;权:权势。
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。
宋・李觏《名公手书・萧注》:“注鄙人,然而有志于圣贤之术,心铭足下之道,故发此书以闻,非今之趋炎附势辈,闻足下有大名而沽相知之幸,足下其以为是非。”
巧伪趋利 巧:奸诈。
伪:虚伪。
趋:追求,靠近、趋向。
奸诈虚伪,唯利是图,唯势是从。
《汉书・地理志下》:“周人之失,巧伪趋利。”
趋势附热 趋:奔走,投靠。
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。
趋之如鹜 趋:快走;鹜:野鸭。
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。比喻很多人竞相追逐某一事物。
清・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11卷:“毕尚书宏奖风流,一时学士文人趋之如鹜。”
趋舍异路 趋舍:同“趣舍”,趋向和舍弃。
选择和遵循的道路不同。
汉・荀悦《汉纪・武帝纪》:“仆与李陵趋舍异路,素非相善也。”
趋炎附热 趋:奔走;热:比喻权势。
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。
元《宋史・李垂传》:“今已老大,见大臣不公,常欲面折之。焉能趋炎附热,看人眉睫,以冀推挽乎?”
阿时趋俗 阿:迎合。
迎合时尚和世俗。
恽代英《再复毕几庵书》:“故办杂志者,当研究社会心理(然此决非阿时趋俗,只以顺其势而利导之耳)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趋的成语、带趋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