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赤的成语

带赤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58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赤体上阵 阵:指战场。
光着膀子上阵交战。比喻不顾一切,勇敢战斗。也比喻公然跳出来干坏事。
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9回:“许褚性起,飞回阵中,卸下盔甲,浑身筋突,赤体提刀,翻身上马,来与马超决战。”
赤口毒舌 赤:火红色。
形容言语恶毒,出口伤人。
唐・卢仝《月蚀》诗:“月蚀鸟宫十三度,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,贪向何人家,行赤口毒舌,毒舌头上吃却月,不啄杀。”
披沥赤忱 披沥:表露,倾吐;赤忱:赤诚,极真诚的心意。
倾吐自己至诚的心意。
赤身露体 指露出大部分身子,也指全身裸露,一丝不挂。 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四回:“吴班引兵到关前搦战,耀武扬威,辱骂不绝,多有解衣卸甲,赤身露体,或睡或坐。”
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 靠着朱砂的变红,靠着墨的变黑。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,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。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。 晋・傅玄《傅鹑觚集・太子少傅箴》:“故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;声和则响清,身正则影直。”
赤手起家 赤手:空手;起家:创立家业。
形容在无基础和条件很差下创出一番事业。
宋・文天祥《邹仲翔墓志铭》:“君虽亦赤手起家,而好施出其性。”
面红面赤 谓双方因争执而变脸。 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回:“自蒙泰山错爱,将令爱嫁事小人……虽不曾生半个儿女,未曾面红面赤,半点相争。”
科头赤足 科头:不戴帽子。
露着头,光着脚。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。
明・唐寅《偶成》诗:“科头赤足芝荷衣,徙倚藤床对夕晖。”
赤膊上阵 赤膊:光着上身;指不穿盔甲;阵:泛指战场。
原指不穿盔甲;裸露上身;上阵作战。形容作战勇敢;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。后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的从事。也作“赤体上阵”。
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许褚性起,飞回阵中,卸下盔甲,浑身筋突,赤体提刀,翻身上马,来与马超决战。”
赤县神州 中国的别称。 金 元好问《四哀诗・李钦叔》:“赤县神州坐陆沉,金汤非粟祸侵寻。”
倦尾赤色 比喻十分困苦。 《诗经・周南・汝坟》:“鲂鱼赤尾。”
眼腰黄赤 黄:金色的腰带;赤:红色的官服。
眼前是红色的官服,腰中是金色的腰带。指荣华富贵。
宋・刘克庄《好事近・壬戍生日和居厚弟》词:“雪鬓霜髭不管,管眼腰黄赤。”
赤贫如洗 赤贫:穷得一无所有。
穷得如同被水洗过一样;什么也没有了。
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1回:“老人家两个儿子,四个孙子,家里仍然赤贫如洗。”
赤胆忠肝 赤:赤诚,真诚;忠:忠诚。
形容十分忠诚。
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95回:“我这一个丹心碧血扶周主,那一个赤胆忠肝助纣王。”
赤绳绾足 赤绳:红绳;绾:系。
指男女结成婚姻。
明・张景《飞丸记・盟寻泉石》:“想赤绳绾足再难逃,只愿得同谐到老,历天长地久,永把琴瑟调。”
赤心报国 赤:火红色,比喻真纯;赤心:忠心;报国:为国家效劳。
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。现亦形容赤胆忠心,为国效力。
《资治通鉴・陈纪文帝天嘉元年》:“堷大言曰:‘诸王反逆,欲杀忠良邪!尊天子,削诸侯,赤心报国,何罪之有!’”
千里赤
赤条精光
白鱼赤乌 为祥瑞之兆。 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周本纪》:“武王渡河,中流,白鱼跃入王舟中,武王俯取以祭。既渡,有火自上复于下,至于王屋,流为乌,其色赤,其声魄云。”
面红颈赤 见“面红耳赤”。 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四卷:“倘有不达时务的,捉空摘了一花一蕊,那老儿便要面红颈赤,大发喉急。”
一寸赤心 同“一寸丹心”。 宋・陆游《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》诗:“飞霜掠面寒压指,一存赤心惟报国。”
忠心赤胆 形容十分忠诚。 清・李渔《比目鱼》:“我闻得慕容兵道是个忠心赤胆的人,未必就肯投降。”
神州赤县 战国时齐人邹衍称华夏之地为“赤县神州”。见《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》。唐刘禹锡《为京兆尹答于襄州第一书》:“盖神州赤县,尊有所厌,非他土之比。
”后遂以“赤县神州”或“神州赤县”为中国的别称。
战国时齐人邹衍称华夏之地为“赤县神州”。见《史记・孟子荀卿列传》。
赤心相待 赤心:真诚的心。
真心诚意对待别人。
元・乔梦符《两世姻缘》第一折:“做了一程夫妻,彼此赤心相待,白首相期。”
丹心赤忱 丹心:赤心;赤忱:真诚的心意。
形容十分忠诚。
邹韬奋《抗战以来・广大读者爱护支持的文化堡垒》:“劳瘁心力,忍饥耐寒,对于国内外读者竭诚服务的一片丹心赤忱凝结而成的!”
赤口烧城 赤舌:指谗言。
比喻谗言为害极其严重。
明・杨慎《后蚊赋》:“谮有国兮,赤口烧城;烦言喷兮,积毁销骨。”
丹赤漆黑 丹:红的;漆:黑的。
红的就是红的,黑的就是黑的。比喻人或事物的本来面目。
《孔子家语・六本》:丹之所藏者朱,漆之所藏者黑,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。
赤手空拳 赤手:空手。
指手中没有任何武器。指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东西或形容两手空空;一无所有。也作“空拳赤手”。
元・秦简夫《剪发待宾》第一折:“咱如今少米无柴,赤手空拳。”
耳红面赤 耳朵和面部都红了。形容过于用力、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。 清・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61回:“忽见禁子走来,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。倪完吃了一惊,不觉耳红面赤。”
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 足赤:足金,纯金。
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。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。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。
宋・戴复古《寄兴》:“黄金无足色,白璧有微瑕。求人不求备,妾愿老君家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赤的成语、带赤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