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贼的成语
带贼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77条成语)
| 近义词 | 解释 | 出处 |
|---|---|---|
| 对着和尚骂贼秃 | 表面骂第三者,实际是指桑骂槐骂对方。 | 鲁迅《彷徨・肥皂》:“你简直是在‘对着和尚骂贼秃’了。我就没有给钱,我那时恰恰身边没有带着。” |
| 拿贼拿赃,拿奸拿双 | 赃:赃物;奸:通奸。 捉贼要有赃证,捉奸要有成双人证。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。 |
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62回:“拿贼拿赃,拿奸拿双,你又不曾捉住他的孤老,你活活的打杀了媳妇,这是要偿命的。” |
| 做贼心虚 | 做贼的人心里虚。比喻做坏事的人疑神疑鬼;心神不安。 | 宋・释悟明《联灯会要・重显禅师》:“却顾侍者云:‘适来有人看方丈么?’侍者云:‘有。’师云:‘作贼人心虚。’” |
| 贼出关门 | 贼偷了东西走后才去关门。比喻事故发生之后才采取防范措施。 | 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一:僧问曰:‘若不遇于师,几成走作。’师曰:‘贼去后关门。’ |
| 贼不空手 | 比喻一定要有所得。 | 宋・朱熹《答何叔京》:“夫孔明之出祁山,三郡响应,……拔众而归,盖所以全之,非贼人讳空手谓也。” |
| 拿贼要赃,捉奸要双 | 赃:赃物;奸:通奸。 捉贼要有赃证,捉奸要有成双人证。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。 |
《斩鬼传》第11回:“俗语说得好,拿贼要赃,捉奸要双……今日他的老婆,为何不来?” |
| 作贼心虚 | 虚:怕。 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,心里老是不安。 |
宋・释悟明《联灯会要・重显禅师》:“却顾侍者云:‘适来有人看方丈么?’侍者云:‘有。’师云:‘作贼人心虚。’” |
| 指着和尚骂贼秃 | 表面骂第三者,实际是指桑骂槐骂对方。 | |
| 捉奸见双,捉贼见赃 | 奸:通奸。 捉拿奸情必须同时抓住奸夫淫妇,捉拿盗贼必须同时抓住赃物。指做事必须要有证据。 |
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6回:“自古道:‘捉奸见双,捉贼见赃,杀人见伤。’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,你又不曾捉得他奸。” |
| 捉贼见赃 | 比喻处理是非的事,要以事实为根据。 | 元・李文尉《燕青博鱼》第三折:“常言道:\'捉贼见脏,捉奸见双。\'燕大,你既要拿奸,如今还我奸夫来便罢。” |
| 贼夫人之子 | 贼:毁坏;夫:这,那。 害了人家的儿子。对引导别人犯错误者的斥责。 |
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:“子路使子羔为费宰。子曰:‘贼夫人之子!’” |
| 安忍残贼 | 残贼:伤害、毁坏人的身心。 安于做残酷狠毒的事情。 |
《唐律・十恶》:安忍残贼,背违正道,故曰不道。 |
| 捉奸见双,捉贼见赃,杀人见伤 | 奸:通奸;赃:赃物。 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。 |
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6回:“自古道:‘捉奸见双,捉贼见赃,杀人见伤。’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,你又不曾捉得他奸。” |
| 成者为王,败者为贼 | 成:完功,成就;贼:盗贼。 指成功了就可以称王,失败了就被称为盗贼。 |
鲁迅《华盖集续编・谈皇帝》:“君民本是同一民族,乱世时,‘成者为王,败者为贼’,平常是一个照例做皇帝,许多个照例做平民。” |
| 成则为王,败则为贼 | 旧指成功了就是合法的,失败了就是非法的。 | 明・罗贯中《平妖传》第31回:“单枪匹马领三军,成则为王,败则为贼。” |
| 拿贼见赃 | 捉贼要查到赃物做凭证。 | 明・无名氏《认金梳》第三折:“拿贼见赃,杀人验伤,我有何罪也?”明・汤显祖《牡丹亭》第五十三出:“谁是贼?老大人拿贼见赃,不曾捉奸见床来!” |
| 贼子乱臣 | 见“贼臣乱子”。 | 唐・魏徵寿《隋书・许善心传》:“国恶虽讳,君举必书,故贼子乱臣,天下大惧,元龟明镜,昭然可察。” |
| 国贼禄鬼 | 国贼:危害国家的坏人;禄:官吏的俸给。 指危害国家的坏人及贪图禄位的鬼魅。 |
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6回:“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子,也学的钓名沽誉,入了国贼禄鬼之流!” |
| 拿贼拿赃 | 捉贼要查到赃物做凭证。 | 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八回:“常言道:拿贼拿赃那怪物做了三年皇帝,又不曾走了马脚,漏了风声……我老孙就有本事拿住他,也不好定个罪名。” |
| 贼眉溜眼 | 形容非常狡猾的样子。 | |
| 汉贼不两立 | 比喻有我无你。 | 三国・蜀・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:“先帝虑汉贼不两立,王业不偏安。” |
| 引贼入家 | 把小偷引到家里。比喻把敌对分子或坏人引入内部。 | 明・张居正《答宣大巡抚计处黄把二虏书》:此所谓引贼入家,养虎贻患,是何等计策乎? |
| 贼头鬼脑 | 同“贼头鼠脑”。 | 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二十四回:“太太,这个外国人贼头鬼脑,我总疑着他。” |
| 捉贼捉赃,捉奸捉双 | 比喻处理是非的事,要以事实为根据。 | 宋・胡太初《昼帘绪论・治狱》:“谚曰:‘捉贼捉赃,捉奸捉双。’此虽俚言,极为有道。” |
| 并赃拿贼 | 行迹露败,当场人脏俱获。 | 元・孟汉卿《魔合罗》第四折:“今日个并赃拿贼更推谁,你地硬抵着头皮儿对。” |
| 弃德从贼 | 放弃良好的德行,从事坏人所做的事。比喻弃善从恶。 | 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哀公十六年》:微二子者,楚不国矣,弃德从贼,其可保乎? |
| 带着铃铛去做贼 | 比喻要干隐秘的事而自己先声张出去。 | 《新中国未来记》第五回:“既是一点儿把握都没有,却天天在那里叫嚣狂掷,岂不是俗语说的‘带着铃铛去做贼’吗?” |
| 乱臣贼子 | 旧时指不忠君主;不守臣道;作风反叛的大臣。后指破坏国家统一;损害人民利益的恶人。也作“逆子贼臣”。 | 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:“孔子成《春秋》,而乱臣贼子惧。” |
| 捉贼要赃,捉奸要双 | 赃:赃物;奸:通奸。 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。 |
赵树理《小二黑结婚》:“村长!捉贼要赃,捉奸要双,当了妇救会长就不说理了。” |
| 射人先射马,擒贼先擒王 | 比喻要先抓住或处理主要问题。 | 比喻要先抓住或处理主要问题。 |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贼的成语、带贼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