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贫的成语

带贫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115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劫富济贫 劫:夺取;济:救济。
强夺富人的财物;救济穷苦的百姓。
蔡东藩、许厪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25回:“ 劫富济贫,自张一帜。”
贫嘴饿舌 形容人话多而令人讨厌。
甘贫守分 甘贫:甘愿贫困。
守分:保守本分,不思非分之想,不作非分之事。
甘受贫困,遵守本分。
明・无名氏《吴起敌秦》:“止不过闭户读书,甘贫守分,中心无愧。”
忧道不忧贫
贫贱之交 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。 《后汉书・宋弘传》:“(光武帝)谓弘曰:\'谚言贵易交,富易妻,人情乎?\'弘曰:\'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\'”
贫贱骄人 身处贫贱,但很自豪。指贫贱的人蔑视权贵。 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魏世家》:“富贵者骄人乎?且贫贱者骄人乎?”
安贫守道 道:主张、学说。
安于贫穷,恪守信仰。
宋・苏轼《荐布衣陈师道状》:“臣等伏见徐州布衣陈师道文词高古,度越流辈,安贫守道。”
贫富悬殊 贫的和富的相差极大。 朱自清《论且顾眼前》:“现在的贫富悬殊是史无前例的。”
贫嘴薄舌 贫:唠叨令人厌烦;贫嘴:絮絮叨叨;使人厌烦;薄舌;不忠厚;老实。
形容人爱说话;言语又尖酸刻薄;惹人生厌。
明・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第五卷:“叵耐邻里有一班荡子弟,平日见王媪是个俏丽孤孀,闲常时倚门靠壁,不三不四,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。”
好道安贫
贫富不均 均:平均。
贫穷和富裕很不平均。
《魏书・世祖纪上》:“百姓勤劳,废失农业,遭离水旱,致使生民贫富不均,未得家给人足。”
贫贱之知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 贫贱之知:贫困时的知心朋友;糟糠:酒糟和糠麸。
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,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。
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宋弘传》:“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”
安贫乐贱 安于贫贱,并以此为乐。 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蔡邕传》:“夫子生清穆之世,禀醇和之灵,覃思典籍,韫椟六经,安贫乐贱,与世无营。”
清贫如洗 指穷得一无所有。 清・李心衡《金川琐记・示梦先生》:“清贫如洗,无以为殓,龚为经理其丧,复资助旅费。”
贫病交攻 见“贫病交迫”。 宋・陈亮《与王季海丞相书》:“入春以来,贫病交攻,更无一日好况。”
嫌贫爱富 嫌:厌恶。
嫌弃贫穷的;喜爱富有的。指对人的好恶不以德行;而以贫富为标准。
元・关汉卿《斐度还带》:“有那等嫌贫爱富的儿曹辈,将俺这贫傲慢,把他那富追陪,那个肯恤孤念寡存仁义。”
贫居闹市无人问,富在深山有远亲
济苦怜贫 救济爱惜穷苦的人。 元・侯善渊《沁园春》词:“善惠谦柔,济苦怜贫,随方就圆。”
贫无担石 担:古代重量单位,1担=100市斤;石:容量单位:1石=10斗。
家里穷得连一担的粮食也没有。形容没什么储备。
明・袁宏道《叙四子稿》:“理本荒也,而剽窃二氏之皮肤,如贫无担石之人,指富家之囷,以夸示乡里也。”
乐道忘贫 喜乐正道,忘记了贫苦。 淮南子诠言训:“乐道而忘贫,故利不动心。”
矜贫救厄 矜:怜悯。
怜悯救济遭受贫穷苦难的人。
宋・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卷四十:“与穷恤寡是一药,矜贫救厄是一药。”
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 谄:巴结,讨好。
贫穷却不巴结奉承,富有却不骄傲自大。
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:子贡曰:‘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,何如?’子曰:‘可也,未若贫而乐,富而好礼者也。’
贫而乐道 家境贫穷,却以获得知识、懂得道理为乐事。 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:“子贡曰:‘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,何如?’子曰:‘可也,未若贫而乐,富而好礼者也。’”
患寡患贫 忧虑人民少,国用缺乏。 论语季氏篇:“丘也闻有国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”
杀富济贫 杀掉那些为富不仁的人,向穷人提供救济和帮助。 冯德英《苦菜花》第二章:“远近闻名的神枪手于得海带领着他们,杀富济贫,替穷人做主。”
贫无置锥 犹言贫无立锥。语本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尧舜有天下,子孙无置锥之地。
”。
语出《庄子・盗跖》:“尧舜有天下,子孙无置锥之地。”
清贫寡欲 清贫:贫寒。
生活贫寒欲望很少。
宋・吴曾《能改斋漫录》:“清贫寡欲,终日长蔬,虽有妻子,独处山舍。”
家贫如洗 家里穷得像水冲洗过一样;什么都没有。形容贫穷到了极点。 元・秦简夫《剪发待宾》:“小生幼习儒业,颇读诗书,争奈家贫如洗。”
贫贱亲戚离,富贵他人合 他人:外人;合:聚合。
贫贱时亲朋戚友都疏远你,富贵时素不相识的人都会来巴结你。指人情冷暖,世态炎凉。
明・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第22卷:“有句古诗说得好,道是:‘贫贱亲戚离,富贵他人合。’贾似道做了国戚,朝廷恩宠曰隆,那一个不趋奉他?”
怜贫恤苦 怜:哀怜,同情;恤:体恤,周济。
同情周济贫苦的人。
明・屠隆《彩毫记・散财结客》:“此间有一李相公仗义,专一怜贫恤苦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贫的成语、带贫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