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贫的成语

带贫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115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贫无立锥之地 穷得连可以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。形容穷困之极。 汉・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四:“十子者,不能亲也,无置锥之地,而王公不能与争名,则是圣人之未得志者也。”《汉书・食货志》:“富者田连仟佰,贫者亡(无)立锥之地。”
乐退安贫 谓乐于逊退,安于贫穷。 唐・司空图《漫书》诗:“乐退安贫知是分,成家报国亦何惭。”
访贫问苦 访问贫苦的老百姓。 郭寿《迷路记》:“平地春雷响,来了共产党,访贫问苦下了乡,介梅见太阳。”
力能胜贫 力:力气,引申为勤劳。
勤劳肯出力气可免于贫穷。
北魏・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・序》:语曰:‘力能胜贫,谨能胜祸。盖言勤力可以不贫,谨身可以避祸。’
爱富嫌贫 嫌:厌恶。
嫌弃贫穷,喜爱富有。指对人的好恶以其贫富为准。
元・施惠《幽闺记・兄弟弹冠》:“你道如何?爱富嫌贫,岳丈倚强凌弱。”
贫无置锥 犹言贫无立锥。语本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尧舜有天下,子孙无置锥之地。
”。
语出《庄子・盗跖》:“尧舜有天下,子孙无置锥之地。”
好道安贫
贫病交迫 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。 宋・叶适《辞免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状》:“某颓龄暮景,贫病交迫,伏蒙至仁,曲加怜念。”
甘贫乐道 甘贫:情愿受贫困;乐道:乐于守道。
甘于受贫,乐于守道。是儒家所倡导的处世态度。
《后汉书・韦彪传》:“安贫乐道,恬于进趣,三辅诸儒不仰慕之。”
地瘠民贫 土地瘠薄,人民贫穷。 清・刘大櫆《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》:“先时地瘠民贫,催科愈烦,而逋负愈积,逋久不偿,视为固然。”
宁可清贫,不作浊富 宁愿清白而遭受贫困,决不污浊而享受富贵。 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・招庆道匡》:“宁可清贫自乐,不作浊富多忧。”
杀富济贫 杀掉那些为富不仁的人,向穷人提供救济和帮助。 冯德英《苦菜花》第二章:“远近闻名的神枪手于得海带领着他们,杀富济贫,替穷人做主。”
嫌贫爱富 嫌:厌恶。
嫌弃贫穷的;喜爱富有的。指对人的好恶不以德行;而以贫富为标准。
元・关汉卿《斐度还带》:“有那等嫌贫爱富的儿曹辈,将俺这贫傲慢,把他那富追陪,那个肯恤孤念寡存仁义。”
贫贱之交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 贫贱之交:贫困时的知心朋友;糟糠:酒糟和糠麸。
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,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。
《南齐书・刘悛传》:“后悛从驾登蒋山,上数叹曰:‘贫贱之交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’顾谓悛曰:‘此况卿也。’”
劫富济贫 劫:夺取;济:救济。
强夺富人的财物;救济穷苦的百姓。
蔡东藩、许厪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25回:“ 劫富济贫,自张一帜。”
安贫知命 命:命运。
安于贫困的境遇,知道自己的命运,不怨天尤人。
唐・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君子安贫,达人知命。
妒富愧贫 忌妒别人富裕,羞愧自己贫穷。 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3回:“奈他们有年老的懒于热闹,有家内没有人,又有疾病淹留,要来竟不能来,有一等妒富愧贫不肯来的。”
安贫乐贱 安于贫贱,并以此为乐。 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蔡邕传》:“夫子生清穆之世,禀醇和之灵,覃思典籍,韫椟六经,安贫乐贱,与世无营。”
欺贫爱富 欺侮贫穷;喜爱富有。 元・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:“有那等嫌贫爱富的儿曹辈,将俺这贫傲慢,把他那富追陪,那个肯恤孤念寡存仁义。”
矜贫救厄 矜:怜悯。
怜悯救济遭受贫穷苦难的人。
宋・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卷四十:“与穷恤寡是一药,矜贫救厄是一药。”
馈贫之粮 广博的见闻是赠给知识贫乏者的宝贵的精神食粮。 南朝・梁・刘勰《文心雕龙・神思》:“是以临篇缀虑,必有二患:理郁者苦贫,辞溺者伤乱,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,贯一为拯乱之药。”
辞富居贫 辞:推辞,推却。
原指拒绝厚禄,只受薄俸。现形容抛弃优厚待遇,甘于清贫的生活。
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下》:“仕非为贫也,而有时乎为贫;娶妻非为养也,而有时乎为养。为贫者,辞尊居卑,辞富居贫。辞尊居卑,辞富居贫,恶乎宜乎?抱关击柝。”
民困国贫 人民困苦,国家贫穷。 元《宋史・河渠志》:“当此天灾岁旱,民困国贫之际,不量人力,不顺天时,知其有大不可者五。”
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 谄:巴结,讨好。
贫穷却不巴结奉承,富有却不骄傲自大。
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:子贡曰:‘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,何如?’子曰:‘可也,未若贫而乐,富而好礼者也。’
一贫似水 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,什么都没有。形容十分贫穷。 元・关汉卿《窦娥冤》楔子:小生一贫如洗,流落在这楚州居住。
一贫如洗 穷得像用水洗过似的;什么都没有。形容十分贫穷。 元・关汉卿《窦娥冤》楔子:“小生一贫如洗,流落在这楚州居住。”
贫贱之知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 贫贱之知:贫困时的知心朋友;糟糠:酒糟和糠麸。
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,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。
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宋弘传》:“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”
怜贫恤苦 怜:哀怜,同情;恤:体恤,周济。
同情周济贫苦的人。
明・屠隆《彩毫记・散财结客》:“此间有一李相公仗义,专一怜贫恤苦。”
安贫乐道 安贫:安于贫困;道: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;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、信念、准则。
处境虽很贫困;仍乐于坚守信仰。
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韦彪传》:“安贫乐道,恬于进趣,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。”
贫穷潦倒 家境很穷、衣着破烂、精神状态很差。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贫的成语、带贫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