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贤的成语

带贤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138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妒贤嫉能 忌恨品德、才能比自己好的人。 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高祖本纪》:“项羽妒贤嫉能,有功者害之,贤者疑之。”
褒贤遏恶 褒:褒奖,称赞;遏:抑止,阻止。
赞扬贤良,阻止邪恶。
唐・崔佑甫《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铭序》:“公之文章,大抵以立宪诫世,褒贤遏恶为用,故议论最长。”
嫉贤妒能 对品德、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嫉妒。 汉・荀悦《汉纪・高祖纪三》:“项羽嫉贤妒能,有功者害之,贤者疑之。”
进贤任能 进:推荐,选拔。
举荐贤者,任用能人。
《礼记・大传》:“三曰举贤,四曰使能。”
使贤任能 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。 汉・赵晔《吴越春秋・勾践阴谋外传》:“吾使贤任能,各殊其事,孤虚心高望,冀闻报复之谋,今咸匿声隐形,不闻其语,厥咎安在?”
思贤如渴 如渴:如口渴思饮那般,形容迫切。
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。
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书・诸葛亮传》:“将军既帝室之胄,信义著于四海,总揽英雄,思贤如渴。”
尊贤爱物 尊敬贤才,爱护人民,指尊重知识,爱护人才。 《晋书・皇甫谧传》:“蚕而后衣,耕而后食,先人后己,尊贤爱物,南土人士咸崇敬之。”
礼贤远佞 礼:表示敬意;远:疏远;佞:善于运用花言巧语献媚的人。
敬重有才德的人,远离巧言献媚的人。
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0回:“赵盾等屡屡进谏,劝灵公礼贤远佞,勤政亲民。”
推贤下士 推:赞许。
指有地位的人能降格与有贤德的人交往。
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徐勉传》:“当应推贤下士,先物后身,然后可以报恩明主,克保元吉。”
选贤与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。与,通“举”。亦作“选贤任能”、“选贤举能”。 《礼记・礼运》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售修睦。”
敬老尊贤 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、才能出众的人。 西汉・刘向《说苑・修文》:“入其境,土地辟除,敬老尊贤,则有庆,益其地。”
进贤进能 犹言进贤任能。 三国・蜀・诸葛亮《将苑・将器》:“进贤进能,日慎一日,诚信宽大,闲于理乱,此十万人之将。”
养贤纳士 招养收容有才德的人。 明・无名氏《孟母三移》第一折:“养贤纳士,修德治民。”
野没遗贤 见“野无遗贤”。 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那爷爷圣武神文,英明仁孝,真个朝无幸位,野没遗贤。”
广开贤路 贤:有才德的人。
指从多方开辟招纳贤才的路径。
元・宫大用《范张鸡黍》第四折:“圣天子思求良辅,下弓旌广开贤路。”
举贤使能 举:推荐,选拔。
举荐贤者,任用能人。
《礼记・大传》:“三曰举贤,四曰使能。”
尊贤使能 尊重有贤德的人,任用有才能的人。 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“ 孟子曰:‘ 尊贤使能,俊杰在位,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。’”
选贤用能 选拔任用有才能有德行的人。 《晏子春秋・内篇问上》:不掩君过,谏乎前不华乎外,选贤进能,不私乎内。
见贤思齐 贤:有才德的人;齐;看齐。
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。
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
贤贤易色 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,不重容貌。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,不看重女色。 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:“贤贤易色,事父母能竭其力,事君能致其身。”
任人唯贤 任用人只选择德才兼备的人。 《尚书・咸有一德》:“任官惟贤才,左右惟其人。”
高贤莅止
徙宅之贤 相传孟轲的母亲为了教育好他,三次迁居,改变环境。形容母教贤明。 唐・白居易《制诏・与严砺诏》:秩贵冬官,以表过庭之训;封荣石窌,用旌徙宅之贤。
责备贤者 责备:批评指摘;贤者:有才德的人。
对好人的要求指摘。指出有才德有声望的人的缺点。
敬贤礼士 礼:以礼相待,尊重。
士:古时称有学问的人。
尊重品德高尚、学识出众的人。
《晋书・张轨传》:“实子安逊,学尚明察,敬贤爱士,以秀才为郎中。”
推贤逊能 推:举荐;逊:退让。
举荐贤人,让位于能者。
元・无名氏《伐晋兴齐》第四折:“社稷宁谧,黎民乐业,皆晏推贤逊能之助。”
任贤使能 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。 《荀子・王制》:“欲立功名,则莫若尚贤使能矣。”汉・王充《论衡・自然》:“舜、禹承安继治,任贤使能,恭己无为而天下治。”
推贤举善 推:举荐。
举荐贤士,引进好人。
元・无名氏《伐晋兴齐》第四折:“喜孜孜推贤举善,永绵绵龙虎风云。”
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 毕:全。
各种贤人、老少聚集在一起。
晋・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“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,此地有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。”
退避贤路 贤路:贤人出任的路。
指辞去职位,让贤人接替。
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28章:“张怀芝皓电请各省联名电劝李‘退避贤路’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贤的成语、带贤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