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象的成语
带象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53条成语)
近义词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群盲摸象 |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,就乱加猜测,想做出全面的判断。 | 《大般涅槃经》三二: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,其触耳者言象如箕,其触头者言象如石,其触鼻者言象如杵,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,其触脊者言象如床,其触腹者言象如甕,其触尾者言象如绳。 |
险象环生 | 险:危险。 危险的局面不断产生。 |
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4回:“乃险象环生,祸机迫切。” |
包含万象 | ||
狮象搏兔,皆用全力 |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。 | 清・黄宗羲《序》:“沾沾卷石之菁华,一花之开落,与桑经郦注争长黄池,则是狮象搏兔,皆用全力尔。” |
气象万千 | 气象:景象;万千:泛指极多。 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。 |
宋・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浩浩荡荡,横无际涯,朝晖夕阴,气象万千,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。” |
万象澄澈 | 澄、澈:水清。 万物都澄静清澈。形容月夜所有的景物澄静而清澈。 |
清・邵长蘅《夜游孤山记》: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,与波溶漾,湖碧天青,万象澄澈。 |
香象绝流 | 见“香象渡河”。 | 明・袁宗道《杂说》:“至如般若缘深,灵根夙植,伽陵破卵,香象绝流。” |
万象包罗 | 象:形状,样子;万象:宇宙间万物万事的景象;罗:捕鸟的网;包罗:容纳。 包含容纳一切。形容内容丰富,无所不有。 |
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44回:“万象包罗为一处,方知截教有鸿蒙。” |
盲人摸象 | 佛经故事;传说几个盲人各自抚摸大象的身体;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所摸到的一部分就是大象;因此各人所说不一;争论不休。比喻以一点代替全面;看问题片面。 | 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・洪进禅师》:“有僧问:‘众盲摸象,各说异端,忽遇明眼人又作么生?’” |
气象一新 | 形容出现崭新的面貌,显得很光彩。 | 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4卷:“忽然看见三官气象一新,唬了一跳,飞风报与老鸨。” |
太平无象 | 指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。后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。 | 《资治通鉴・唐文宗太和六年》:“会上御延英,谓宰相曰:‘天下何时当太平,卿等亦有意于此乎?’僧孺对曰:‘太平无象。今四夷不至交侵,百姓不至流散,虽非至理,亦谓小康。陛下若别求太平,非臣等所及。’” |
万象更新 | 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;出现了一番新气象。万象:宇宙间的一切景象。 |
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如今正是初春时节,万物更新,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。” |
盲人说象 | 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。 | 元・黄溍《书袁通甫诗后》:“吾侪碌碌,从俗浮沉,与先生相去远甚,而欲强加评品,正如盲人说象。” |
渡河香象 | 渡:横渡江河。 大象过河,脚踏河底。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。 |
《优婆塞戒经》第一卷:“如恒河水。三兽俱渡,兔、马、香象。兔不能至底,浮水而过;马或至底或不至底,象则尽底。” |
无可比象 | 没有什么可与譬比。 | 宋・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71卷:“焕彻如寒霜素雪之状,又似钟乳垂穗之形,五色备具,无可比象。” |
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| 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。 | 元・高文秀《遇上皇》第一折:“和这等东西,有什么好话,讲出什么公理来,狗口里吐不出象牙。” |
象煞有介事 | 指装模作样,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。 | 茅盾《子夜》:“屠维岳的法宝就是说大话,象煞有介事,满嘴的有办法,有把握!” |
苞笼万象 | 苞:通“包”,包含;笼:收罗;象:形状,样子。 包含容纳一切。形容内容丰富,无所不包。 |
隋・刘善经《四声论》:“夫四声者,无响不到,不言不摄,总括三才,苞笼万象。” |
象形夺名 | 夺:决定。 依照事物的形态特征来决定它的名称。 |
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7回:“如今年深岁改,人不能识,故皆象形夺名,渐渐的唤差了,也是有的……” |
瞎子摸象 | 比喻对事物一知半解,不对全局作判断。 | 李劼人《天魔舞》第26章:“不弄清楚,而要判断这经济的总趋势,岂不等于瞎子摸象?” |
万象回春 | 万象:一切景象。 指各种事物都出现了生机。 |
宋・朱熹《道德经注释》第四章:迨一元方兆,万象回春,道发散于天地人物之间,而无从窥测,修士欲明道体,请于天地将开未开,未开忽开而揣度之,则得道之原,而下手不患无基矣。 |
万象森罗 | 指天地间纷纷罗列的各种各样的景象。 | 南朝・梁・陶弘景《茅山长沙馆碑》:“夫万象森罗,不离两仪所育。” |
象牙之塔 | 指主张“为艺术而艺术”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。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。 | 鲁迅《集外集拾遗・关于知识阶级》:“现在比较安全一点的,还有一条路,而不做时评而作艺术家,要为艺术而艺术。住在‘象牙之塔’里,目前自然要比别处平安。” |
蛮笺象管 | 蜀地生产的纸,以象牙为杆的毛笔。泛指精美的纸笔。 | 唐・刘兼《春宴河亭》:蛮笺象管休凝思,且放春心入醉乡。 |
三盲摸象 | ||
铸鼎象物 | 鼎:古代炊器,三足两耳,也指传国重器。 禹收集九州金属而铸成的九鼎之上所铸各种物品图像。称颂君王有德。 |
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三年》:“昔夏之方有德也,远方图物,贡金九牧,铸鼎象物,百物而为之备,使民知神奸。” |
超以象外 | 以:用法等同“于”。 超脱于物象之外。形容诗文意境雄浑、超脱。也比喻置身世外,脱离现实的空想。 |
唐・司空图《诗品・雄浑》:“超以象外,得其环中。” |
合眼摸象 | 闭着眼睛摸象。比喻盲目行事。 | 宋・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・山谷上》:“山谷云:‘诗词高胜,要从学问中来。后来学诗者,虽时有妙句,譬如合眼摸象,随所触体得一处。’” |
得意忘象 | 谓只取其精神而无视其形式。 | 唐・梁肃《止观统例议》:“非夫聪明深达,得意忘象,其孰能知乎?” |
狗嘴吐不出象牙 | 狗嘴,骂人嘴巴不干净。象牙,比喻美言良语。责骂人胡言乱语,说不出什么好话。 | 品花宝鉴第七回:“真正你这张嘴,狗口里生不出象牙来。” |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象的成语、带象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