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豆的成语
带豆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48条成语)
近义词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瓜分豆剖 | 瓜被剖开,豆从筴中分裂而出。比喻国土被并吞、分割。 | 宋・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・晁无咎》:“五代干戈,四海瓜分豆剖,斯文道熄。” |
目光如豆 | 眼光象豆子那样小。形容目光短浅,缺乏远见。 | 孙中山《行易知难》第六章:“不图彼国政府目光如豆,深忌中国之强,尤畏民党得志而碍其蚕食之谋。” |
豆渣脑筋 | 脑子好像豆渣。比喻极其愚蠢的人。 | |
刀子嘴豆腐心 | 形容人说话尖刻,但心肠很软弱。 |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39章:“焦二菊是个刀子嘴、豆腐心,硬的不怕,软的受不了。” |
双豆塞耳 | 塞:堵。 两粒豆子堵塞双耳。指听不到声音。比喻不听忠告。 |
《阴符经・注》:“双豆塞耳,不闻雷霆;一椒惊舌,不能立言。” |
麻姑掷豆 | 指神仙用法术点化事物。也比喻运笔法点缀文字,使诗文作品新颖,别具一格。 | 晋・葛洪《神仙传》:即求少许米,得米便撒之掷地,视其米,皆成真珠矣。 |
双瞳如豆 | 瞳:瞳孔。 形容人的目光短浅。 |
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王桂庵》:笑君双瞳如豆,屡以金资动人。 |
煎豆摘瓜 | 比喻亲属相残。 | 三国・魏 曹植《七步诗》:“煮豆燃豆萁……相煎何太急。”唐・李贤《黄台瓜辞》:“三摘犹自可,摘绝抱蔓归。” |
双豆塞聪 | 聪:听觉灵敏。 用两粒豆子塞住耳朵。比喻被暂时的现象和眼前的利益所蒙蔽,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和本质。 |
《鹖冠子・天则》:“夫耳之主听,目之主明。一叶蔽目,不见太山;两豆塞耳,不闻雷霆。”唐・聂夷中《杂兴》:两叶能蔽目,双豆能塞聪。 |
豆蔻年华 | 豆蔻:一种花色淡黄、果实含香可入药的多年生草本植物;比喻少女。 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。 |
唐・杜牧《赠别》诗: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” |
燃萁煎豆 | 比喻骨肉相残。同“煮豆燃萁”。 | 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三:“生死由来一样情,燃萁煎豆并根生。” |
冷锅里爆豆 | 比喻本已平息的纠纷,口舌等忽然又发作起来。 | 林斤澜《满城飞花》:“沉默了仿佛一个黑夜,冷锅里爆豆般说道:‘我不上学了。’” |
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 | 得:得到,收获。 种什么,收什么。比喻做了什么事,得到什么样的结果。 |
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五回:“古人有篇偈子说得好,道是朝看释迦经,莫念华严咒。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” |
寸马豆人 | 寸、豆:比喻小。 一寸长的马,像豆子大小的人。形容画中远景人、物极小。 |
五代・梁・荆浩《山水诀》:丈山尺树,寸马豆人,远山无皴,远水无痕,远林无叶,远树无枝,远人无目,远阁无基。 |
折冲俎豆 | ||
箪豆见色 | 比喻计较小利。 | 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:“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,苟非其人,箪食豆羹见于色。” |
眼孔如豆 | ||
麦饭豆羹 | 羹:汤。 指粗劣食品。用来比喻生活水平低下。 |
明・洪应明《菜根谭》:“木床石枕冷家风,拥衾时魂梦亦爽;麦饭豆羹淡滋味,放箸处齿颊犹香。” |
燃萁煮豆 | 比喻骨肉相残。同“煮豆燃萁”。 | 宋・刘克庄《寄题建阳宋景高友于堂》诗:“宛如酿枣分梨日,堪愧人燃萁煮豆。” |
箪食豆羹 | 箪:盛饭的竹器;豆:古代盛食物的器皿。 一箪饭食,一豆羹汤。指少量饮食。比喻小利。 |
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上》:“一箪食,一豆羹,得之则生,弗得则死。” |
豆棚瓜架 | 指百姓聚会纳凉说话闲聊的地方。 | 清・王士慎《〈聊斋志异〉题辞》:姑妄言之姑听之,豆棚瓜架雨如丝,料应厌作人间语,爱听秋坟鬼唱诗。 |
撒豆成兵 | 撒放豆子,变成军队。传说中谓散布豆类即能变成军队的一种魔法。旧小说戏曲中所说的一种法术。 | 元・无名氏 《十样锦》第二折:“变昼为夜,撒豆成兵,挥剑成河,呼风唤雨。” |
驽马恋栈豆 | 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。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,无远大志向。 | 晋・干宝《魏书》:“范则智矣,驽马恋栈豆,爽必不能用也。” |
豆重榆瞑 | 原指多吃大豆使人发胖,吃榆能使人久睡。后形容人本性难改。 | 三国・魏・稽康《养生论》:“豆令人重,榆令人瞑。” |
煮豆燃萁 | 用豆秸煮豆子;原比喻弟兄间互相残害。今比喻自家人闹不团结;自相伤害。燃:烧;萁:豆秸。 |
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:“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。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,萁在釜下然,豆在釜中泣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’帝深有惭色 |
糠豆不赡 | 就是吃糠皮杂粮也供养不起。形容生活十分贫困。 | 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贡禹传》:“妻子糠豆不赡,饾褐不完。” |
豆剖瓜分 | 豆出荚;瓜切开。比喻被分割;被侵占。 | 南朝・宋・鲍照《芜城赋》:“出入三代,五百余载,竟瓜剖而豆分。” |
两豆塞耳 | 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,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。 | 《鹖冠子・天则》:“夫耳之主听,目之主明。一叶蔽目,不见太山;两豆塞耳,不闻雷霆。” |
俎豆馨香 | 俎豆,古代祭祀时,用来盛放祭品的两种器皿。馨香,芳香。指焚香供奉祭品,香气缭绕,气氛肃穆。 | 曾国藩圣哲画像记:“三十二人,俎豆馨香;临之在上,质之在旁。” |
觞酒豆肉 | 觞,古代盛酒器;豆,古代盛食器。因以“觞酒豆肉”泛指饮食。 | 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坊记》:“觞酒豆肉,让而受恶,民犹犯次。” |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豆的成语、带豆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