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谨的成语
带谨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24条成语)
近义词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奉命唯谨 | 奉命:接受命令;唯:只有;谨:小心谨慎。 指服从命令,小心谨慎。 |
明・陶宗仪《辍耕录》卷十五:“诸官奉命唯谨。” |
谨始虑终 | 谓慎之于始并虑及其终。 | 明・鹿善继《答范景龙书》:“惟是世变滔滔,党同伐异,任重道远,谨始虑终,往常书本生活,到此躬行实践,别有光景,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” |
大行不顾细谨 | 大行:行大事。 做大事不顾琐细小节。 |
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大行不顾细谨,大礼不辞小让。 |
谨小慎微 | 原指对微小的事物也采取谨慎小心的态度;形容非常谨慎。现指对细小的问题过分小心;流于畏缩。 | 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人间训》:“圣人敬小慎微,动不失时。” |
谨行俭用 | 谨慎行事,节省费用。 | 元・马致远《任风子》第三折:“可不道个谨行俭用,十年不富,天之命也。” |
慎小谨微 | 对细小的事也小心对待。 | 《明史・章懋传》:“古帝王慎小谨微必矜细行者,正以欲不可纵,渐不可长也。” |
小心谨慎 | 说话办事细心慎重;不敢马虎大意。 | 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霍光传》:“出入禁闼二十余年,小心谨慎,未尝有过,甚见亲信。” |
奉令唯谨 | 奉:敬受;唯:助词,只有;谨:谨慎。 指遵守命令,不敢稍有违背。 |
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一回:“有此种种考察,是以小仙奉令唯谨,不敢参差。” |
谦虚谨慎 | 谦虚:虚心;不自满;谨慎:慎重小心。 形容人虚心礼让;小心谨慎。 |
《晋书・张宾载记》:“封濮阳侯,任遇优显,宠冠当时,而谦虚敬慎,开襟下士。” |
谨慎小心 | 非常小心地进行,谨言慎行。 | 清・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八回:“他是兢兢业业谨慎小心的东西,不敢轻易离寺,恐惹出是非。” |
敛发谨饬 | 敛:收集;发:散发;谨饬:认真仔细。 指对粮食、物资的收集与发放认真仔细。 |
唐・柳宗元《贞符》:“乡为义廪,敛发谨饬。” |
谨重严毅 | 谨:慎重小心;严:威严;毅:坚强。 处事事情谨慎持重,严峻果断。 |
《晋书・苻坚载记》:“猛瑰姿俊伟,博学好兵书。谨重严毅,气度雄远,细事不干其虑。” |
谨终追远 | 终:人死;远:指祖先。 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,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。 |
宋・苏轼《母蒲氏王氏秦国太天人外制》:“谨终追远,仁也;显亲扬名,孝也。” |
奉命惟谨 | 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,不敢稍有违背。 | 明・李东阳《先考赠少傅府君诰命碑阴记》:“东阳皆奉命惟谨。” |
谨能胜祸 | 谨:小心慎重;祸:灾难。 做事谨慎可避免灾祸。 |
北魏・贾思勰《齐民要术序》:“力能胜贫,谨能胜祸。” |
廉隅细谨 | 廉隅:本指棱角,比喻品行端正,有志节。 比喻品行端正,有志节,做事细致谨慎。 |
宋・苏洵《御将》:况为将者,又不可责以廉隅细谨,顾其才何如耳。 |
谨本详始 | 谓事情一开始就要谨慎严格。 | 汉・董仲舒《春秋繁露・立元神》:“故为人君者,谨本详始,敬小慎微,志如死灰,形如委衣。” |
谨毛失貌 | 原指绘画时小心地画出了细微而无关紧要之处,却忽略了整体面貌。后用以比喻注意了小处而忽略了大处。 | 《淮南子・说林训》:“画者谨毛而失貌。” |
谨言慎行 | 谨:小心;慎:谨慎。 小心谨慎地说话、做事。 |
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缁衣》:“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,故言必虑其所终,而行必稽其所敝,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。” |
谨慎从事 | 细心慎重地处事。 | 邓小平《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》:“凡是可以招致敌人摧残人民的事,都应谨慎从事。” |
谨谨慎慎 | 细心慎重。 | 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9回:“如今进来了,老姑嫂两个照看得谨谨慎慎,一根草也不许人动。” |
谨谢不敏 | 犹言敬谢不敏。用作自谦或推托之辞。不敏,不聪明,无能力。 | 夏衍《谈自己》:“对于话剧‘预演’,或者‘招待参观,请予指教之类’却还是常常谨谢不敏,理由还不很明白吗?” |
小廉曲谨 | 细微的廉洁谨慎。指注意小节而不识大体。 | 宋・朱熹《答或人》:“乡原是一种小廉曲谨,阿世徇俗之人。” |
谨身节用 | 修身饬行,节省其用。 | 《孝经・庶人章》:“谨身节用,以养父母,此庶人之孝也。” |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谨的成语、带谨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