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谏的成语
带谏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27条成语)
近义词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犯颜极谏 | 犯颜: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、威严;极谏:以直言规劝(常用下对上)。 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。 |
《韩非子・外储说左下》:“犯颜极谏,臣不如东郭牙,请立以为谏臣。” |
谏鼓谤木 | 谏鼓: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,让百姓击鼓进谏;谤木:相传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,让百姓在上面写谏言。 指广开言路,听取各方意见。 |
《淮南子・主术训》:“故尧置敢谏之鼓,舜立诽谤之木。”《后汉书・杨震传》:臣闻尧舜之时,谏鼓谤木,立之于朝。 |
犯颜进谏 | 犯颜: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;谏:以直言规劝。 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。 |
《旧唐书・魏征传》:“征状貌不逾中人,而素有胆智,每犯颜进谏,虽逢王赫斯怒,神色不移。” |
谏争如流 | 谏争:争同“诤”,直言相劝。 劝谏的话如同流水一样,滔滔不绝。 |
明・无名氏《东篱赏菊》第二折:“从父令是何由,从君令是何由,冒斧当戈,谏争如流。” |
主文谲谏 | 主文:用譬喻来规劝;谲谏:委婉讽刺。 通过诗歌的形式,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。 |
《毛诗序》:“主文而谲谏,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。” |
犯颜苦谏 | 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当面直言规劝。 | 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6回:“今日公瑾怒责公覆,我等皆是他部下,不敢犯颜苦谏;先生是客,何故袖手旁观,不发一语?” |
犯颜直谏 | 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极力相劝。 | 《韩非子・外储说左下》:“犯颜极谏;臣不如东郭牙;请立以为谏臣。” |
正言直谏 | 以正义之语,规劝皇帝、上级、长辈或朋友。 | 三国・魏 桓范《谏争》:“今正言直谏,则近死辱而远荣宠,人情何好焉,此乃欲忠于主耳!” |
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 | 说:言论;遂:完成;谏:劝说。 已做过的事不必再解释,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说了。含既往不咎之意。 |
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八佾》:“子闻之曰:‘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’”邢昺疏:‘事已成不可复说也。’ |
任贤受谏 | 贤:有德有才的人。 任用有才德的人,接受劝谏。 |
唐・吴兢《贞观政要・君道》:观自古帝王,在于忧危之间,则任贤受谏。及至安乐,必怀宽怠,言事者惟令兢惧,日陵月替,以至危亡。 |
叩马而谏 | 勒住马头进行规劝。形容竭力进行劝谏。 | 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伯夷列传》:“西伯卒,武王载木主,号为文王,东伐纣。伯夷、叔齐叩马而谏曰:‘父死不葬,爰及干戈,可谓孝乎?以臣弑君,可谓仁乎?’左右欲之。太公曰:‘此义人者。’扶而去之。” |
公规密谏 | 谓多方劝谏。公,公开;密,私下。 | 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桓阶传》:“时太子未定,而临菑侯植有宠,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,宜为储副,公规密谏,前后恳至。” |
往者不谏,来者可追 | 往者:过去的事;谏:规劝;来者:未来的事;犹:还;追:赶上。 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,未来的还是能赶得上的。后多用作鼓励之辞。 |
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微子》: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:‘凤兮凤兮,何德之哀!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已而,已而!今之从政者殆而!’ |
三谏之义 | 《公羊传 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戎将侵曹,曹羁谏曰:‘戎众以无义,君请勿自敌也。 ’曹伯曰:‘不可。 ’三谏不从,遂去之,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。”何休注引孔子曰:“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,此之谓也。 ”后以“三谏之义”指事君之正道。 |
战国・公羊高《公羊传・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戎将侵曹,曹羁谏曰:‘戎众以无义,君请勿自敌也。’曹伯曰:‘不可。’三谏不从,遂去之,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。”何休注引孔子曰:“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,此之谓也。” |
拒谏饰非 | 谏:劝告;饰:遮掩;遮盖;非:错误。 拒绝别人的规劝;掩饰自己的错误。 |
荀况《荀子・成相》:“拒谏饰非,愚而上同,国必祸。” |
切谏不从 | 是说进谏忠言,却未能获得采纳。 | 后汉书杨震传:“中常侍樊丰等,见震连切谏不从,无所顾忌,各起家舍围池、庐观,役费无数。” |
直言极谏 | 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。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。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。 | 汉・晁错《举贤良对策》:“救主之失,补主之过,扬主之美,明主之功,使主内无邪辟之行,外无骞污之名。事君若此,可谓直言极谏之士矣。” |
犯言直谏 | 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。 | 韩非《韩非子・外储说左下》:“犯颜极谏,臣不如东郭牙,请立以为谏臣。” |
正谏不讳 | 正谏:正言劝谏。 指正言劝谏,毫不隐讳。 |
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齐策四》:“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,与人曰:‘寡人……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。’” |
直言正谏 | 同“直言极谏”。 | 《战国策・齐策四》:“寡人奉先君之宗庙,守社稷,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。” |
纳谏如流 | 虚心听取谏议。 | 元・金仁杰《追韩信》第一折:“为我王纳谏如流,因此上丞相奏准。” |
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 | 往者:过去的事;谏:规劝;来者:未来的事;犹:还;追:赶上。 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,未来的还是能赶得上的。后多用作鼓励之辞。 |
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微子》: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:‘凤兮凤兮,何德之哀!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已而,已而!今之从政者殆而!’ |
微谏不倦 | 谏:规劝;微谏:用委婉的言辞规劝。 不知疲倦地反复耐心地用委婉的言辞规劝。 |
《礼记・坊记》:从命不忿,微谏不倦,劳而不怨,可谓孝矣。 |
直言切谏 | 同“直言极谏”。 | 汉・班固《汉书・东方朔传》:“朔虽诙笑,然时观察颜色,直言切谏,上常用之。” |
从谏如流 | 谏:直言规劝君主、尊长或朋友;使之改正错误。 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水从高处往下流一样顺畅自然。旧指帝王乐意听取下属的批评意见。 |
汉・班彪《王命论》:“见善如不及,用人如由己,从谏如顺流,趣时如响起。” |
饰非拒谏 | 饰:掩饰;非:错误;谏:直言规劝。 拒绝劝告,掩饰错误。 |
《荀子・成相》:“拒谏饰非,愚而上同,国必祸。” |
犯颜敢谏 | 犯颜: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;谏:以直言规劝。 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。 |
唐・刘蕡《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》:“臣诚不佞,有匡国致君之术,无位而不得行;有犯颜敢谏之心,无路而不得达。” |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谏的成语、带谏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