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谊的成语

带谊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25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清风高谊 风格高尚,友谊深厚。 《剪灯余话・两川都辖院志》:“以荐冥福,清风高谊,传播江湖间。”
高情厚谊 深厚的情谊。亦作“高情厚爱”、“高情厚意”。 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13回:“久闻潞州单二哥高情厚谊,恨不能相见,今日这桩事,却为人谋而不忠。”
情投谊合 同“情投意合”。 清・徐大椿《洄溪道情・祭顾碧筠》:“我天生顽鲁,狂放粗豪。性别形殊,一冰一炭,情投谊合,如漆如胶。”
地主之谊 即招待外地来的客人;当地主人应尽的义务。地主:当地的主人。
谊:情谊。
左丘明《左传・哀公十二年》:“子服景伯谓子贡曰:‘夫诸侯之会,事既毕矣,侯伯致礼,地主归饩,以相辞也。’”
尽地主之谊 地主:当地的主人;谊:通“义”。
尽本地主人应尽的义务,指招待外地来客。
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2回:“晚生得蒙青目,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,如何便要去?”
半子之谊 半子:女婿。
半个儿子的情分。
《旧唐书・回纥传》:“昔为兄弟,今为子婿,半子也。”
年谊世好 年谊: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;世好:两家世代友好。
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。
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你我年谊世好,就如至亲骨肉一般。”
深情厚谊 深厚的感情和友谊。 郭小川《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》诗:“这个岛呵,为什么如此高大不凡?只因为:亿万亲人的深情厚谊,在这里流连忘返。”
谊不容辞 犹言义不容辞。道义上不允许推辞。 明・杨荣《送陈司业诗序》:“予与光世处三十年矣,谊不容辞,故为序如此。”
忘年交谊
轻风高谊 高尚的风格,深厚的友谊。 明・李昌祺《剪灯余话・两川都辖院志》:百需所出,皆自复卿,并召僧建水陆斋三昼夜,以荐冥福,轻风高谊,传播江湖间。
河梁之谊 河梁:桥,指送别之地。
指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谊。
汉・李陵《与苏武》:“携手上河梁,游子暮何之?徘徊蹊路侧,悢悢不得辞。……行人难久留,各言长相思。”
气谊相投 见“气义相投”。 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回:“太史慈……与孔融亲非骨肉,比非乡党,特以气谊相投,有分忧共患之意。”
辞严谊正 同“辞严义正”。 元・刘壎《隐居通议・诗歌六》:“蕃武忠君爱国,辞严谊正,不暇自恤,枚蹈危机,其失在于疏尔。”
通家之谊 指两家交情深厚,象一家人一样。 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卷八:原来杨安居在郭元振门下做个幕僚,与郭仲翔虽未厮认,却有通家之谊;又且他是个正人君子,不以存亡易心。
正其谊不谋其利 正:合于法则的;谊:通“义”,合宜的道德、行为;谋:图谋。
言行合乎正义,不谋个人私利。
《汉书・董仲舒传》:“夫仁人者,正其谊不谋其利,明其道不计其功,是以仲尼之门,五尺之童,羞称五霸,为其先诈力,而后仁义也。”
东道之谊 东道:主人。
谊:情谊。
指主人的情谊。
清・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28回:“蚌师今天以东道主人尽东道之谊,所用又系全东家的同族,真可算是大义灭亲。”
通财之谊 谊:交情。
在钱财上互通有无、互相支援的交情。
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3回:“你虽是个便家,况你我还有通财之谊;只是你在差次,那有许多银子?”
云天高谊 情谊深厚,高达云天。 明・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七回:“贱妾水冰心,多蒙公子云天高谊,从虎口救出,其洪恩大德,不啻天地父母。”清・烟霞散人《凤凰池》第五回:“向日晚生正遭歧路之泣,得遇总戎,云天高谊,解衣推食,有踰骨肉。”
隆情厚谊 隆:盛大;谊:交情。
情谊深厚。
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24回:“许多隆情厚谊,尚未少酬,至今犹自歉然。”
微言大谊 见“微言大义”。 清・魏源《序》:“所以发明西汉《尚书》今、古文之微言大谊,而辟东汉马郑古文之凿空无师传也。”
木本之谊 指宗族情谊。 清・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一回:并将近日桂兰乳讳,各命学名开示,庶异日不致互异。木本之谊,情切,情切。
袍泽之谊 袍泽:长袍与内衣,泛指军队中的同事。
指军队中同事的交情、友谊。
《诗经・秦风・无衣》: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。岂曰无衣,与子同泽。”
舍生取谊 舍生:舍弃生命;取:求取。
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。
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叙传上》:“保身遗名,民之表兮。舍生取谊,亦道用兮。”
伏节死谊 伏节:坚守节操而死;死谊:为情谊而死。
指坚守节操,致死不相负。
《汉书・讲葛丰传》:今以四海之大,曾无伏节死谊之臣。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谊的成语、带谊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