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调的成语
带调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97条成语)
近义词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水调歌头 | 词牌名。 |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《水调歌》,唐人演为大曲。大曲有散序、中序、入破三部分,“歌头”当为中序的第一章。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,前后片各四平韵。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,多夹叶仄韵。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。共八体。 |
调墨弄笔 | 谓玩弄文字技巧。 | 汉・王充《论衡・佚文》:“天文人文,文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?载人之行,传人之名也。” |
胶柱调瑟 | 瑟:古代一种弹拨乐器。 用胶粘住瑟上用以调音的短木,不能再调整音的高低缓急。比喻拘泥死板,缺少变通。 |
《文子・五・道德》:“老子曰:‘执一世之法籍,以非传代之俗,譬犹胶柱调瑟。’” |
才调秀出 | 才调:才情。 形容才情风格优异出众。 |
《晋书・王接传论》:“才调秀出,见赏知音。” |
陈腔滥调 | ||
调风弄月 | 调弄风月。喻男女间的谈情说爱。 | 元・查德卿《醉太平・春情》曲:“春风管弦,夜月秋千,调风弄月醉花前。” |
千古绝调 | 犹千古绝唱。 | 清・赵翼《瓯北诗话・查初白诗》:“阮亭专以神韵为主,如《仪征柳耆卿墓》云:‘残月晓风仙掌路,何人为吊柳屯田?’酝藉含蓄,实是千古绝调。” |
调三窝四 | 搬弄是非,挑拔离间。 | 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1回:“少不得意,不是背地里嚼舌根,就是调三窝四的。” |
步调一致 | 步调:走路时脚步的大小快慢。 比喻进行某种活动;采取同一步骤;同一方式。 |
毛泽东《整顿党的作风》:“在这种种方面,都应该提高共产主义精神,防止宗派主义倾向,使我们的党达到队伍整齐,步调一致的目的,以利战斗。” |
调舌弄唇 | 犹言调唇弄舌。 | 明・徐元《八义记・孤儿出宫》:“须不会调舌弄唇。对天修合方真药圣,揭榜入宫庭。” |
六脉调和 | 六脉:凡人左右手各有寸、关、尺三脉,合称六脉。 指人身体健康,精神愉快。 |
清・蘧园《负曝闲谈》第二十九回:刘理台至此,方才六脉调和。 |
通文调武 | 谓卖弄文才和武艺。 | 明・无名氏《精忠记・严刑》:“我这里是甚麽衙门?谁许你通文调武,可恶!” |
风调雨顺 | 调:调和;配合得均匀合适;顺:适合需要。 形容风雨及时;有利于作物的生长。现比喻客观条件有利。 |
《旧唐书・礼仪志一》引《六韬》:“既而克殷,风调雨顺。” |
调三斡四 | 挑拨是非。 | 元・吴昌龄《张天师》第三折:“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,调三斡四,说人好歹,讦人暧昧。” |
改弦易调 | 犹改张易调。 | 唐・魏征《隋书・梁彥光传》:“请复为相州,改弦易调,庶有以变其风俗,上答隆恩。” |
油腔滑调 | 腔、调:说话的声音、语气。 形容说话轻浮油滑;不诚恳。 |
清・王士祯《师友诗传录・卷一・郎廷槐问》:“若不多读书,多贯穿,而遽言性情,则开后学油腔滑调,信口成章之恶习矣。” |
居间调停 | 处在两方中间,调解他们的纷争。是法律用语,也可用于国际争端。又作“居中调停”。 | |
陈词滥调 | 陈词:陈旧的不合实用的言词;滥:空泛;失真。 陈旧、空泛、不切实际的论调。 |
萧乾《老报人馀笔・随想录》:“里面开列了记者经常使用的一些陈词滥调,诸如‘众所周知’。” |
风流调法 | ||
调丝弄竹 | 丝:弦乐器;竹:管乐器。 弹拨吹奏乐器。 |
元・汤式《赠人》:“论文时芸窗下摘句寻章,论武时柳营内调丝弄竹。” |
重弹老调 | 又弹起陈旧的老调子。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、主张重新搬出来。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。 | |
胡歌野调 | 指下流的歌曲小调。 | 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21回:“牛浦回家,问着他,总归不出一个清帐,口里只管之乎者也,胡歌野调,胡支扯叶。” |
内查外调 | 指在单位内外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。 | 《人民日报》1983.11.29:“经过一个星期的内查外调,掌握了大量证据,很快就挖出了这个由八人组成的贪污盗窃团伙。” |
陈辞滥调 | 见“陈词滥调”。 | 吴晗《朱元璋传》第七章三:“逢年过节和皇帝生日以及皇家有喜庆时所上的表笺,照例由学校教官代作,虽然都是陈辞滥调,因为说的都是颂扬话,朱元璋很喜欢阅读。” |
拿腔作调 | 故意装出特殊的腔调。 |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冠先生拿腔作调的说:‘请太太不要发脾气!’说罢,戴起帽子,懒洋洋的走出去。” |
唱反调 | 发表完全对立的言论;采取对立的举措。 | 张洁《沉重的翅膀》:“郑子云在会上,即使不和上面唱反调,至少也得闹出点新花样。” |
调朱傅粉 | 调弄、涂抹脂粉。喻刻意修饰。 | 裘廷梁《伦白话为维新之本》:“此外汗牛充栋,效颦以为工,学步以为巧,调朱傅粉以为妍,使以白话译之,外美既去,陋质悉呈,好古之士,将骇而走耳。” |
众口难调 | 众人的口味很难调配恰当。比喻难以让所有的人都满意。调:调理;调配。 |
宋・欧阳修《归田录》第一卷:“和傅说之羹,实难调于众口。” |
调嘴调舌 | 见“调嘴弄舌”。 | 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四八回:“打的经济鲫鱼般跳。骂道:‘怪短命!谁和你那等调嘴调舌的!” |
引为同调 | 同调:声调相同一致,比喻志趣相同。 把某人视为是志同道合者或言论主张相同的人。 |
清・归庄《蒋路然诗序》:余素以孤傲得狂名,路然之狂,不减于余,一见知心,引为同调。 |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调的成语、带调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