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誉的成语

带誉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61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载誉而归 载:装载。
获得荣誉后归来。
声誉鹊起 比喻声名迅速增高。 清・李斗《扬州画舫录・新城北录下》:“至洪班则声名鹊起。”
誉塞天下 誉:声誉。
好名声遍天下都知道。
五代・王定保《唐摭言・知己》:“当此时,梁君誉塞天下,属词求进之士,奉文章走梁君门下者,盖无虚日。”
干名采誉 干:求;采:取。
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名誉。
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终军传》:“而直矫作威福,以从民望,干名采誉,此明圣所必加诛也。”
诽誉在俗 诽:指诽谤;誉:赞扬;俗:风气、习惯。
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。后来引申指风气、习惯的作用非常大。
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齐俗训》:“故趋舍同,诽誉在俗;意行钧,穷达在时。”
交口赞誉 交:一齐,同时。
异口同声地称赞。
唐・韩愈《柳志厚墓志铭》:“诸公要人,争欲令出我们下,交口荐誉之。”
令闻广誉 令:美、善;闻:名声。
美好的名声,很大的荣誉。
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上》:令闻广誉施于身,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。
沽誉钓名 同“沽名钓誉”。 《“五四”爱国运动资料・上海罢市实录》:“并非沽誉钓名,不过稍尽棉力。”
沽誉买直 同“沽名卖直”。 《续资治通鉴・宋高宗建炎二年》:“若方其争论新法之际,便行窜黜,谓之立异好胜,谓之沽誉买直,谓之非上所建立,谓之不能体国,谓之不遵禀处分,言章交攻,命令切责,亦不能成其美矣。”
沽名钓誉 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极力谋取好名誉。沽:买;钓:喻用手段取得。
金 张建《高陵县张公去思碑》:“非若沽名钓誉之徒,内有所不足,急于人闻,而专苛察督责。”
假誉驰声 指传播虚假的名声。 《旧唐书・薛登传》:“比来举荐,多不以才,假誉驰声,互相推奖。”
谬采虚誉 见“谬采虚声”。 梁启超《致伍秩庸星使书》:“自惟庸陋,靡所取裁,顾承过爱,谬采虚誉。”
以誉为赏 根据人们的称誉给以奖赏。 《管子・明法》:“是故官之失其治也,是主以誉为赏,以毁为罚也,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。”尹知章注:“以毁誉为赏罚,则官自然失理。”
沽名干誉 犹沽名钓誉。 明・无名氏《鸣凤记・驿里相逢》:“追想我昔日纠劾仇贼,岂是沽名干誉。”
面誉背非 见“面誉背毁”。 元《宋史・范杲传》:“杲性虚诞,与人交,好面誉背非。”
落落之誉 落落:坦荡。
度量大,能容人的好名声。
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彭羕传》:若明府能招致此人,必有忠谠落落之誉。
沽名要誉 犹沽名钓誉。 《朱子语类》卷四二:“子张问闻与达一章,达是躬行实践做出来底,闻是沽名要誉底。”
面誉背毁 谓当面称赞,背后诽谤。 隋・王通《中说・关郎》:“亲朋有非义者,必正之曰:‘面誉背毁,吾不忍也。’群居纵言,未尝及人之短。”
避毁就誉 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。 《墨子・耕柱》:“且翟(墨翟)闻之:‘为义非避毁就誉。’支之苟道,受枉何伤?”
令闻嘉誉 对有功德的人记载其功绩,进爵嘉奖。 《国语・周语上》:故为车服、旗章以旌之,为贽币、瑞节以镇之,为班爵、贵贱以列之,为令闻嘉誉以声之。
面誉不忠 誉:称赞;忠:忠诚。
好当面称赞别人的人,一定不忠实。
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盗跖》:且吾闻之,好面誉之人者,亦好背而毁之。
吊誉沽名 沽:买;钓:用饵引鱼上钩,比喻骗取。
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。
《管子・法法》:“钓名之人,无贤士焉。《后汉书・逸民传序》:“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。”
不虞之誉 虞:料想;誉:称赞。
没有意料到的赞扬。
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上》:“有不虞之誉,有求全之毁。”
誉满全球 美好的名声,全世界皆知。 南朝・梁・沈约《齐故安陆昭王碑文》:宴语谈笑,情澜不竭;誉满天下,德冠生民。
鬻矛誉盾 鬻:卖;誉:赞美。
自相矛盾,不能两立。
战国・韩・韩非《韩非子・难一》:“楚人有鬻盾与矛者,誉之曰:‘吾盾之坚,物莫能陷也。’又誉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?’其人弗能应
妙龄驰誉 妙龄:青少年时期;驰誉:驰名。
年少时就名声远扬。
宋・苏轼《苏潜圣挽词》:“妙龄驰誉百夫雄,晚节忘怀大隐中。”
违利赴誉 违:离去,引申为放弃;赴:奔走。
去利欲而求名誉。指图名不图利。
汉・王充《论衡・答佞》:弃宗养身,违利赴名,竹帛所载。
驰声走誉 名声传扬。 明・袁宏道《钦叔阳秀才》:“三代而下,尽是此一种人,驰声走誉,比善人有恒,更觉完美。”
交口称誉 交口:大家一齐说;称誉:称扬赞誉。
大家同声称赞。
唐・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诸公要人,争欲令我出门下,交口荐誉之。”
誉望所归 誉:名誉;望:声望;归:归向。
指声誉所托为众人所敬仰。
南朝・梁・任昉《王文宪集序》:“卢钦兼掌,誉望所归,元集兹日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誉的成语、带誉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