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言的成语
带言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818条成语)
近义词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微言大指 | 微言:精深微秒的言辞。 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。 |
清・龚自珍《资政大夫礼部侍郎武进庄公神道碑铭》:“传山右阎氏之绪学,求二帝三王之微言大指,闵秦火之郁俨,悼孔泽之不完具。” |
好言好语 | 好:美;善。 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。 |
洪深《香稻米》第三幕:“我晓得乡下人是刁恶不过,好言好语不肯听的!” |
妄言则乱 | 妄:胡乱。 胡言乱语就会出乱子。 |
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主术训》:“天妄视则淫,耳妄听则惑,口妄言则乱,夫三关者不可不慎守也。” |
人微言轻 | 地位低;说话不受人重视。 | 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孟尝传》:“而身轻言微,终不蒙察。” |
微言精义 | 微:精深;微言:精深微秒的言辞。 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。 |
清・郑燮《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》:“读《易》至韦编三绝,不知翻越过几千百遍来,微言精义,愈探愈出,愈研愈入,愈往而不知其所穷。” |
不言而喻 | 言:说明;喻:了解;明白。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。 |
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“君子所性,仁义礼智根于心,其生色也;晬然见于面,盎于背,施于四体,四体不言而喻。” |
胡言乱语 | 指没有根据,不符实际的瞎说,或说胡话。 | 元・郑光祖《刍梅香》第二折:“你省可里胡言乱语。” |
言何容易 | ||
甘言蜜语 | 甘:甜,甜言蜜语。 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。 |
《塞上行・百灵庙战后行》:“你们不该听他们的甘言蜜语……更不该受他们的驱使。” |
立马万言 | 倚靠在马旁,马上写成一篇文章。形容才思敏捷。 | 宋・王十朋《梅溪王忠文公集・上太守李端明书》:“唐翰林应长庚之梦,世号谪仙人,立马万言,而文章为天下之法。” |
耳食之言 | 耳食:耳朵吃饭。 比喻耳杂吃进去的不知滋味。不加分辨的;指没有确凿的根据;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。 |
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六国年表序》:“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,不敢道,此与以耳食无异。” |
少言寡语 | 谓平时说话不多。 | 冯志《敌后武工队》第一章:“少言寡语的赵庆田,是和他一起参的军,一起入的党。” |
言简意少 | 简:简练;简洁。 语言简洁;内容贫乏。 |
|
语言无味 | 语言空洞干巴没有味道。形容说话写文章枯燥无味。 | 唐・韩愈《送穷文》:“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,语言无味者,皆子之志也。” |
造言惑众 | 惑:迷惑。 制造谣言迷惑群众。 |
清・壮者《扫迷帚》第十回:“老兄六尺须眉,何苦同妇人女子一般识见,造言惑众,说得天花乱坠,凿凿有据呢!” |
一言偾事 | 偾:跌倒,败坏。 一句话说得不好,会把事情搞坏。 |
《礼记・大学》:一家仁,一国兴仁;一家让,一国兴让;一家贪戾,一国作乱。其机如此,此谓一言偾事,一人定国。 |
言者无罪,闻者足戒 |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,即使提得不正确,也是无罪的。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,也值得引以为戒。 | 《诗经・大序》:“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。” |
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 | 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,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。指道理奥妙,难以说明。有时也指情况微妙,不便说明。 | 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天道》:“意之所随者,不可以言传也。” |
隐忍不言 | 把事情蒇在心里不说。 | 清・归庄《与季沧苇侍御书》:“即受侮嫚,亦为亲屈,欲终隐忍不言。” |
一言订交 | 交:结交。 一句话就确定了两人友好交往。形容双方意气相投,一见如故。 |
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5回:“不想到天缘凑巧,倒在此地相会,又得彼此情同针芥,一言订交,真是难得的一桩奇遇。” |
套言不陈 | 套言:客套话;陈:陈述。 套话不多说了。 |
清・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24回:“九娃拿了一封书,递于绍闻,书上写道:‘字启谭大哥下入目。兹启者,套言不陈。’” |
流言惑众 | 流言:无根据的话。 指制造谣言以欺骗、迷惑群众。 |
《汉书・翟方进传》:“今翟义、刘信等谋反大逆,流言惑众,欲以篡位。” |
言中无物 | 无物:不存在东西,空洞。 言论空洞而无实际内容。 |
|
言无伦次 | 语言杂乱无章。 | 明・李开先《亡妻张宜人散传》:“言无伦次,事无统纪。”参见“语无伦次”。 |
言听计用 | 同“言听计从”。 | 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淮阴侯列传》:“汉王授我上将军印,予我数万众,解衣衣我,推食食我,言听计用,故吾得以至于此。” |
人言籍籍 | 指人们议论纷纷。 | 《京本通俗小说・拗相公》:“妾亦闻外面人言籍籍,归怨相公。” |
危言竦论 | 使人感到惊恐或震动的言论。 | 清・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24回:“滞魄幽魂现形惊异类,危言竦论改过望同胞。” |
直言无隐 | 直言无讳。 | 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五十回:“臣不忍坐视君国之危亡,故敢直言无隐。”清・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三回:“年兄宜直言无隐,某亦有肺腑相通。” |
退无后言 | 离开了,就不在背后去议论。意为不在人们背后说长道短。 | 《晋书・崔洪传》:人之有过,辄面折之,而退无后言。 |
沉默寡言 | 沉默:沉静;不声不响;寡:少。 不声不响;很少说话。也作“沉密寡言”、“沉静寡言”。 |
北宋《新唐书・梁崇义传》:“后为羽林射生,事来瑱,沉默寡言。” |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言的成语、带言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