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西的成语

带西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233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声西击东 参见[声东击西]。
东家西舍 犹言左邻右舍。 唐・李白《江夏行》:“东家西舍同时发,北去南来不逾月。未知行李游何方,作个音书能断绝。”
东砍西斫 谓四面激战。
西园雅集 西园,宋朝文人聚集的地方。全句是说西园的集会。后世用来比喻文人聚会。 宋朝苏轼、黄庭坚、秦观、晁咎等人常在西园宴会,时人慕之,因绘图一幅曰“西园雅集图”。
东奔西走 到处奔跑。形容四处奔忙或为某个目的而四下活动。也形容到处逃窜。走:跑。
元・魏初《沁园春・留别张周卿韵》:“甚年来行役,交情契阔,东奔西走,水送山迎。遥望神州,故人千里。”
东西南朔 指居处无定之人。同“东西南北”。
喝西北风 指没有东西吃。 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1回:“叫我们管山吃山,管水吃水,都像你这一毛不拔,我们喝西北风。”
指东打西 指着东方打西方,打得别人防不胜防。 《七侠五义》第92回:“那知小侠指东打西,窜南跃北,犹如虎荡羊群,不大的功夫,打了个落花流水。”
东抄西转 转弯抹角,抄近路走。 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・李道人独步云门》:又向小巷里东抄西转,也不曾遇着一个。但是问人,都与大街上说话一般,一发把李清弄呆了。
东流西落 见“东播西流”。 郭沫若《归去来・鸡之归去来》:“再从东京失业下来,只好成为放浪奴隶,东流西落地随着工做的地方向四处的乡下移动。”
东食西宿 比喻贪婪的人唯利是图。 汉・应劭《风俗通》:“齐人有女,二人求之。东家子丑而富,西家子好而贫。父母疑不能决,问其女,定所欲适。……女云:‘欲东家食,西家宿。’”
东滚西爬 形容溃逃时的狼狈相。 《中国民间故事选・铁金刚》:“打得官兵东滚西爬,急忙逃命。”
东扭西歪 嘴唇不停地做怪样而实际并未说话。 柯岗《逐鹿中原》第四章:“只因年深日久水分充足,也就东扭西歪枝桠交错地长了起来。”
东征西讨 指四处出战征伐。 唐・杨炯《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》:“至如出车授钺,东征西讨,孤虚向背。”
东抹西涂 见“东涂西抹”。 清・龚自珍《金缕曲・沈虹桥广文小像题词》词:“只东抹西涂还肯。两载云萍交谊在,更十行斜墨匆匆印。”
西装革履 身穿西装,脚穿皮鞋。形容衣着入时。 孙犁《澹定集闇室纪年>摘抄》:“这位‘管乐’西服革履,趾高气扬。后来忽然低头丧气起来。”
东兔西乌 兔、乌:古代神话传说中说,月亮里有玉兔,太阳里有三足金乌,所以用乌、兔代表日月。
月亮东升,太阳西落。表示时光不断流逝。
宋・吴潜《瑞鹤仙》:“愁高怅远。身世事,但难准。况禁他,东兔西乌相逐,古古今今不问。”
东闪西躲 闪:侧身急避;躲:躲避。
形容四处躲避。
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1回:“卢俊义挺着朴刀,随后赶去,李逵在林木丛中东闪西躲。”
东眺西望 眺:向无处看。
向东西两面眺望。
《晋书・习凿齿传》:西望陇中,想卧龙之吟;东眺白沙,思凤雏之声。
东张西张 同“东张西望”。 方志敏《可爱的中国》:“三人挤在一个舱角里,看他们的眼睛,偷偷地东张西张的神气。”
日落西山 太阳迫近西山;快要落下。也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。 《上唐书・音乐志》:“\'栖鸟夜飞\',沉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。攸之未败前,思归京师,故歌和云:\'日落西山还去来。\'”
东涂西抹 涂、抹:原喻从事文辞。
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。
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・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》:“报道莫贫相!阿婆三五少年时,也曾东涂西抹来。”
涂东抹西 涂、抹:原喻从事文辞。
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。
五代・王定保《唐摭言・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》:报道莫贫相!阿婆三五少年时,也曾东涂西抹来。
东窜西跳 跳来跳去。
东搜西罗 指到处寻找与搜集。 许地山《空山灵雨・补破衣的老妇人》:“我们所为,原就和你一样,东搜西罗,无非是些绸头布尾,只配用来补补破衲袄罢了。”
西方极乐世界
东挦西扯 指到处张罗。 康有为《大同书》甲部第三章:“以大不逮之财而日行勉强支持之事,东挦西扯,忧苦莫当。”
送佛送到西天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。 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姐姐原是为救安公子而来,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。”
东挨西问 挨:接近。
形容四处打听、寻问。
明・罗贯中《平妖传》第十五回:这些众人当一场生意,见神见鬼,东挨西问,那有消息。
东拼西凑 东一点;西一点零零碎碎地拼凑起来。也形容经济小为应急需到处挪借。 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,说不得东拼西凑,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。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西的成语、带西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