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裘的成语

带裘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63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众腋成裘
集翠成裘 裘:皮衣。
将翠鸟的羽毛聚集起来,可以加工成皮衣。比喻积少成多。
千镒之裘,非一狐之白 镒:古代重量单位,1镒=20两;裘:皮衣。
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白毛制成。比喻治理国家需要众多贤才的力量。
战国・宋・墨翟《墨子・亲士》:“是故江河之水,非一源之水也;千镒之裘,非一狐之白也。”
披裘带索 形容衣着粗陋。 西汉・刘向《新序・杂事五》:“昔者楚丘先生,行年七十,披裘带索,往见孟尝君,欲趋不能进。”
众毛攒裘 攒:聚;裘:皮衣。
聚集许多小块皮毛,能够缝成一件皮衣。比喻积少成多。
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69回:“常言道:‘众毛攒裘。’”
集腋为裘 见“集腋成裘”。 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聊斋自志》:“集腋为裘,妄续《幽冥之录》。”
裘马声色 衣轻裘,乘肥马,醉心歌舞,迷恋女色。谓贪图享受,生活糜烂。 明・归有光《宋史论赞・诸王总论》:“宋诸王咸以文雅自饬,工笔札,喜《诗》《书》,不专溺于裘马声色之间,盖其风流自上被之也。”
金尽裘弊 皮袍破了,钱用完了。比喻境况困难。 《战国策・齐策一》:“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,黑貂之裘弊,黄金百斤尽。”
箕裘之绍
救寒莫如重裘 比喻处事须敦本务实。 汉・徐幹《中论・虚道》:“语称:‘救寒莫如重裘,止谤莫如修身,疗暑莫如亲冰。’信矣哉!”
箕引裘随 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之业。 语出《礼记・学记》:“良治之子,必学为裘,良弓之子,必学为箕。”
爱毛反裘 古时穿皮毛衣服,毛的一面向外。比喻不重视根本,轻重倒置。 西汉・刘向《新序・杂事二》:“魏文侯出游,见路人反裘而负刍,文侯曰:‘胡为反裘而负刍?’对曰:‘臣爱其毛。’文侯曰:‘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?’”
裘马清狂 指生活富裕,放逸不羁。 唐・杜甫《壮游》诗:“放荡齐赵间,裘马颇清狂。”
黑貂之裘 用黑貂皮做成的衣服。指豪华昂贵的衣服。 《战国策・赵策一》:明日来,抵掌而谈。李兑送苏秦明月之珠,和氏之璧,黑貂之裘,黄金百镒。
轻裘大带 轻暖的皮袍,宽松的腰带。形容从容闲适。 《灵应传》:“轻裘大带,白玉横腰,而森罗于阶下者,其数尤多。”
夏葛冬裘 葛,多年生草本,茎纤维可织夏布。裘,皮衣。1形容应时的服装。2比喻人做事能灵活应用。 庄子让王篇:“冬日衣皮毛,夏日衣葛
狐裘尨茸 见“狐裘蒙戎”。 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五年》:“狐裘尨茸,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?”
鹿裘不完 比喻检朴节俭。 《汉书・虞延传》:“昔晏婴辅齐,鹿裘不完。”
肥马轻裘 裘:皮衣。
骑的是好马;穿的是裘衣。形容生活豪华奢侈。
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:“赤之适齐也,乘肥马,衣轻裘。”
缓带轻裘 缓:宽松;裘:皮衣。
轻暖的皮袍,宽松的腰带。形容从容儒雅的风度。
宋・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・后梁均王贞明元年》:“明日,王缓带轻裘而进,令张彦之卒擐甲执兵,翼马而从。”
反裘负刍 反裘:反穿皮衣;负:背;刍:柴草。
反穿皮袄背柴。形容贫穷劳苦。也比喻为人愚昧,不知本末。
春秋・齐 晏婴《晏子春秋・杂上二四》:“晏子之晋,至中牟,睹弊冠反裘负刍,息于涂侧者,以为君子也,使人问焉。”
箕裘之业 箕:簸箕;裘:皮袍。
指子承父业。
《礼记・学记》:良冶之子,必学为裘;良弓之子,必学为箕。
裘弊金尽 皮袍破了,钱用完了。比喻境况困难。 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秦策一》:“说秦王,书十上而说不行,黑貂之裘弊,黄金百斤尽。”
金尽裘敝 皮袍破了,钱用完了。形容贫困失意的样子。 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秦策一》:“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纳。黑貂之裘弊,黄金百镒尽。资用乏绝,去秦而归。”
箕裘不坠 比喻前辈的事业后继有人而不会中断。 《礼记・学记》:良冶之子,必学为裘;良弓之子,必学为箕。
羊裘垂钓 裘:皮衣。
穿着羊皮衣服钓鱼。比喻隐居生活。
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严光传》:“光卧不起,帝即其卧所,抚光腹曰:‘咄咄子陵,不可相助为理耶?’”
向狐谋裘
狐裘蒙茸 见“狐裘蒙戎”。 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晋世家》:“狐裘蒙茸,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?”
菟裘归计 菟裘:地名,山东泰安东南。
比喻准备告老还乡或退隐。
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十一年》:“公曰:‘为其少故也,吾将授之矣。使营菟裘,吾将老焉。”
大寒索裘 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。比喻平时没有准备,事到临头十分慌乱。 汉・扬雄《法言・寡见》:“大寒而后索认裘,不亦晚乎?”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裘的成语、带裘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