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袭的成语

带袭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29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突然袭击 原指军事上出其不意地攻击,现多比喻突然加于别人的行动使人感到意外而难应付。 司马文森《风雨桐江》第一章:“这个突然袭击使大林大感狼狈,面红着。”
十袭珍藏 十袭:把物件一层层裹起来。
形容很珍重地收藏。
宋・欧阳修《庙赐汉书表》:十袭珍藏,但誓传家而永宝。
循故袭常 循故:遵循旧的;袭常:沿袭常规。
指因袭保守,不求建树。
《后汉书・仲长统传》:又中世之选三公也,务于清箻谨慎,循常习故者。
袭人故伎 袭:因袭,套用。
沿用别人使用过的伎俩。
重雍袭熙 雍、熙:和乐。
指太平和乐的景象。
汉・崔骃《东巡颂》:盛哉大汉,既重雍而袭熙。
东抄西袭 胡乱抄袭别人的文章。 《文明小史》第三四回:“毓生又会想法,把人家译就的西文书籍,东抄西袭,作为自己译的东文稿子,印出来,人家看得佩服。”
袭衣兼食 袭:全套衣服;兼:加倍。
成套衣服,多盘菜肴。比喻生活富裕。
明・何景明《徐太母潘氏墓志铭》:“居家甚勤俭,无袭衣兼食,然施族仁下,不有所害。”
传龟袭紫 指继承高爵显位。汉制,公侯皆佩紫绶龟纽金印。 《后汉书・阴识传赞》:“恂恂苗胤,传龟袭紫。”李贤注:“公侯紫绶金印龟纽。”
袭冶承弓 袭:继承;冶:冶炼金属;弓:制造弓箭。
比喻继承父业。
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学记》:“良冶之子,必学为裘;良弓之子,必学为箕。”
袭常缀琐 袭:因袭;缀:拼合。
袭用常言,堆砌琐语。比喻行文水平和风格均不高。
清・方苞《书后》:“震川之文,乡曲应酬者十六七,而又循请者之意,袭常缀琐,虽欲大远于俗言,其道无由。”
袭人故智 袭:因袭,套用。
智:指计算。
套用别人使用过的计策。
劳师袭远 发动军队袭击远方的敌人,多指冒险的军事活动。 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劳师以袭远,非所闻也。”
什袭珍藏 什:形容多;袭:量词,套,层。
将物品层层包裹,珍重地藏好。形容极珍重地收藏物品。
《太平御览》卷五十一引《阚子》:“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,归而藏之,以为大宝。周客闻而观焉。主人冕玄服以发宝。华匮十重,缇巾十袭。”
袭凡蹈故 袭:因袭;蹈:蹈袭。
因袭俗套,循蹈旧轨。
明・方孝孺《与舒君书》:“世人或不察其立辞之说,而徒取其所谓袭凡蹈故,缀缉成篇者。”
蹈常袭故 蹈:踏;遵循;袭:固袭;继承;常、故:惯常的;旧的。
遵循常规旧法。形容办事只会按照老的规矩;不会创新。
宋・苏轼《伊尹论》:“后之君子,蹈常而习故,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,一为希阔之行。”
传爵袭紫 谓继承高爵显位。汉制,公侯皆佩紫绶龟纽金印。
潜师袭远 潜师:秘密调动兵力。
秘密发兵,袭击远距离的敌人。
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三十二年》:杞子自郑使告于秦,曰:‘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,若潜师以来,国可得也。’
袭人牙后
仍陋袭简 因陋就简。谓凭借原有的简陋条件办事。 《明史・王铭传》:“上疏曰:‘臣所领镇,外控岛夷,城池楼橹仍陋袭简,非独不足壮国威,猝有风潮之变,捍御无所,势须改为。”
因袭陈规 沿用老规章。因袭:继续使用。
陈规:过时了的规章制度。
蹈袭覆辙 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。比喻不吸取教训,再走失败的老路。 元《宋史・米芾传》:“芾为文奇险,不蹈袭前人轧辙。”
传圭袭组 谓取得功名。圭,古代帝王、诸侯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;组,古代官员系印的丝带,转指官印。 明・宋濂《送黄仲恭赴官馀姚序》:“士君子非以传圭袭组为难,能世其德业为难。”
袭蹈前人 袭:因袭;蹈:踩,引申为遵循。
因袭前人,缺乏创新。
唐·韩愈《南阳樊绍述墓志铭》:“然而必出于己,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。”
袭故蹈常 袭:沿袭;故:老办法;蹈:踩,引伸为遵循;常:常规,老规矩。
因循守旧,照老规矩办事。
宋・苏轼《伊尹论》:“后之君子,蹈常而袭故,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。”
蹈袭前人 蹈袭:因袭,沿用。
因袭前人,缺乏创新。
元《宋史・米芾传》:“芾为文奇险,不蹈袭前人轨辙。”
什袭而藏 什:形容多;袭:量词,套,层。
将物品层层包裹,珍重地藏好。形容极珍重地收藏物品。
宋・张守《跋唐千文帖》:“当与夏璜赵璧什袭而藏。”
袭人故技 袭:因袭,套用;故:过去。
沿用别人使用过的伎俩。
重金袭汤 谓几重金城汤池,防守非常坚固。 宋・司马光《评项羽诛韩生》:“疏斥忠良,猜忌有功,使臣下皆无亲附之意,推此道理行之,虽重金袭汤,不能以一日守也。”
袭人牙慧 袭:因袭,沿袭。
牙慧:指旧有的观点、见解和说法等。
袭用别人的陈言,没有自己的创见。清.墨浪子《西湖佳话.孤山隐迹》:“(林逋)为诗孤峭澄淡,自写胸臆,绝不袭人牙慧
”。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袭的成语、带袭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