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行的成语

带行的四字成语(共找到703条成语)

近义词 解释 出处
通行无阻 阻:阻碍。
顺畅通行,没有阻碍。
邹韬奋《抗战以来・审查父老对社会科学也有贡献》:“这种新发明恐怕只能在现状下的中国可以通行无阻。”
屈鄙行鲜 鄙:边远的地方;鲜:善。
身在连结,却有善行。比喻人虽地位低下却有德行。
三国・魏・曹植《王仲宣耒》:身穷志达,屈鄙行鲜。
滔天罪行 滔天:漫天。
比喻罪恶极大。
毛泽东《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》:“除对亲日派破坏抗日、袭击人民军队、发动内战之滔天罪行,另有处置外……”
便宜施行 指可斟酌情势,不拘规制条文,不须请示,自行处理。同“便宜从事”。 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萧相国世家》:“[萧何]为法令约束,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,辄奏上,可,许以从事;即不及奏上,辄以便宜施行,上来以闻。”
行则思义 行:行动;义:公正。
行动时要考虑是否合乎正义。
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三十一年》:“君子动则思礼,行则思义,不为利回。”
半路修行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。比喻中途改行,从事另一工作。 参见“半路出家”。
跂行喙息 跂行:虫爬行,喻指有足能行者;喙:鸟嘴,指动物的嘴;喙息:用口呼吸。
指含有人在内的各种动物。
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匈奴列传》:跂行喙息蠕之类,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。
风行电击 形容气势迅猛。 唐・魏征《隋书・扬谅传》:“文安请为前锋,王以大军继后,风行电击,顿于霸上,咸阳以东可指麾而定。”
审慎行事 说话办事周密而谨慎的。
恣行无忌 恣:放纵,无拘束;忌:顾忌,畏惧。
形容随意作恶,毫无顾忌。
鲁迅《坟・论“费厄泼赖”应该缓行》:“坏人靠着冰山,恣行无忌,一旦失足,忽而乞怜。”
胡行乱为 犹胡作非为。 清・陈天华《警世钟》:“既我是这个国的国民,怎么可以不管国家的好歹,任那皇帝官府胡行乱为呢?”
鹭序鹓行 见“鹭序鸳行”。 明・郑须德《真傀儡》:“这须是野鸥席上,又不比鹭序鹓行。”
膝行肘步 膝盖和胳膊肘着地行走;匍匐而行。形容地位卑下,不敢与别人平起平坐。 唐・王勃《山亭思友人序》:“陆平原、曹子建,足可以车载斗量;谢灵运、潘安仁,足可以膝行肘步。”
直情径行 径:直;行:从事。
凭着自己的意思径直地去做。比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。
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下》:“有直情而径行者,戎狄之道也。”
游行示威 广大群众为了庆祝、纪念、示威等在街上结队而行。 邓小平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》:“在这些口号下煽动一部分人游行示威,蓄谋让外国人把他们的言论行动拿到世界上去广为宣传。”
行思坐忆 走着坐着都在想。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。 宋・袁去华《金蕉叶》:“行思坐忆,知他是,怎生过日。”
草行露宿 走在野草里,睡在露天下。形容走远路的人艰苦和匆忙的情形。 《晋书・谢玄传》:“闻风声鹤唳,皆以为王师已至,草行露宿,重以饥冻,死者十七八。”
悬壶行医 旧指挂牌行医看病。 《后汉书・费长房传》:市中有老翁卖药,悬一壶于肆头。及市罢,辄跳入壶中,市人莫之见。
紧行无善踪 比喻做事急于求成就不可能完美无缺。
材茂行絜 才智丰茂,行为廉洁。
猜拳行令 划拳行酒令。形容宴饮欢畅。猜拳:饮酒时两人同时伸出手指并说一数,如数与两人伸出手指的总数相符为胜,输者罚酒。
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七:“汪秀才解带脱衣,尽情欢宴,猜拳行令,不存一毫形迹。”
三思而后行 三:再三,表示多次。
指经过反复考虑,然后再去做。
《南齐书・公冶度》:“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”
走骨行尸 行尸:会行走的尸体。
比喻虽有形骸却没有灵魂,庸碌无能、毫无生气的人。
元・无名氏《柳梢青》词:“走骨行尸,贪财竞色,枉销年月。”
才人行短 才人:有才学的人;行:品行;短:缺陷。
有才学的人在品行上不免有所缺陷。
清・陈森《品花宝鉴》:本知道是个风流夫婿,却不道是这样轻薄,应着一句常说的话:‘才人行短了。’
相机而行 相机:观察当时情况。
看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决定自己的行动。
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9回:“某当与主公同往,相机而行,自有良策。”
响遏行云 遏:阻止。
指声音高入云霄;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。形容歌声嘹亮有力;悦耳动听。
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汤问》:“饯于郊衢,抚节悲歌,声振林木,响遏行云。”
雁行折翼 雁行:指雁飞时有序的行列,引申为兄弟。
比喻兄弟的死亡。
兵马不动,粮草先行 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,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。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。 《南皮县志・风土志下・歌谣》:“兵马不动,粮草先行。年年防歉,夜夜防贼。”
偃武行文 同“偃武修文”。 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留侯世家》:“今陛下能偃武行文,不复用兵乎?”
蛇行斗折 斗:北斗星。
像蛇那样蜿蜒爬行,像北斗星那样曲折。形容道路曲折蜿蜒。
唐・柳宗元《永州八记・小石潭记》:漂西南而望,斗折蛇行,明灭可见。
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行的成语、带行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,传承中华文化精髓。